首頁>Club>

當越來越多實體店感覺舉步維艱,電商的玩法又開始變了——“逼死”了不少實體書店的亞馬遜、噹噹紛紛摩拳擦掌,準備開實體書店。多家線上服裝、面膜等電商品牌也紛紛佈局線下。有業內人士認為,電商扎堆搶奪線下資源,將加速實體店的洗牌。你是怎麼看的?

9
回覆列表
  • 1 # 醉井觀商

    你好,電商佈局實體店,成也成本,敗也成本,要懂得看本質。

    一、房租就是流量成本,實體的房租成本其實並不比線上高的

    任何生意都是一樣的,做買賣,買的時候我們都會盡量的去壓低成本,賣的時候卻想方設法提高價格,價差越大利潤就越大。

    以前大家一窩蜂的湧進電商,就是因為當時的電商總成本相對更低。

    當然,很多人都會說,實體店有房租,電商沒有,所以還是做電商好。那其實,房租是什麼呢?房租就是流量成本。

    實體店講究市口,市口越好房租也是越高的,市口說白了就是人流量。

    比如你在步行街開個店,一年房租5萬,如果一年路過門口5萬人,其中有5000人進店,500人成交。

    那麼,算下來的話,相當於一個展現量是1元,一個進店流量是10元,一個獲客成本是100元。

    再來說說電商吧,看起來好像沒有房租成本,但是並不代表沒有流量成本的。

    早期,很少人做電商,擁有大量的免費流量,所以早年第一批做淘寶店的人確實賺錢容易。

    如今10年過去了,做電商的人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大,免費流量分的越來越少,付費廣告只能越投越多。

    這也導致電商的流量成本和獲客成本越來越高。

    我們來說說實體店的房租,雖然也會漲,但是它也不至於月月漲,起碼都是一年一漲,如果你談的好的話,三年五年不漲或者微漲都是可能的。

    但是如今的電商不同,月月都是有可能漲的,而且漲幅都已經超過實體店了。

    特別是遇到重要的電商節日,比如618年中慶或雙11等,漲個三五倍都是很正常的。

    除此之外,電商的人員成本,還有退換貨成本,庫存成本等也都是在飛速的上漲。

    如果有機會你可以找電商行業的人士問問,一年上千萬甚至幾千萬的銷售額,不賺錢甚至是虧本的都不在少數的。

    可以說,實體店是房租在緩慢的漲,如今的電商流量成本卻在飛速的漲。

    終於,致力於線上的電商算清楚了這筆賬,發現實體店的成本其實並不比線上電商高的。

    二、做電商,就要一刻都不能間斷的提供高性價比產品

    你說你開了個淘寶店,擁有數百萬的粉絲,月銷幾萬單,感覺這個店確實很不錯,很多客戶很賺錢。

    不過,接觸過很多的網店品牌老闆,他們確實都很重視粉絲數打造,感覺擁有數百萬粉絲,就是相當於擁有幾百萬的客戶,後面賺錢的點也會越多。

    實際上,平臺上的客戶永遠都是平臺的。嚴格來說,不管是在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上,所有人都是價效比的粉絲。

    或者說這個粉絲前面5季都在你這裡買衣服也都很滿意,如果這一季你的產品沒做好,老客戶來逛了一次沒喜歡的,下一季,他可能就已經忘記你了。

    電商,如果你想做大甚至是持續做大,你就要持續不斷的給你的客戶帶來高性價比的產品。

    即使你能做到這些,你的粉絲客戶也並不會一到你的店就能直接下單的,他肯定還要再三比價,確定無疑才能下單的。

    而實體店不同的地方就是,即使你已經幾次沒去消費,下次路過門口是不是還會走進去瞧瞧呢。

    三、真正懂得商業的大佬都知道,大盤還是線上下的

    做電商久了的人,都有一種錯覺,那就是全中國絕大多數人都在網購,電商價效比高,購買也是方便,想想要是去實體店除非是傻了吧。

    看看,總是有一波又一波的線上品牌起來了,一茬又一茬的網紅成了熱搜,你甚至都感覺電商已經壟斷了市場。

    然而我們都知道,小米致力做線上商城,可是相比華為和OV手機一直打造線下店,銷量差距就是擺在那裡,小米不得不開線下實體店。

    如果是電商平臺,你在裡面開店一年銷售幾億往往都能在平臺上排的靠山的。

    說說線下的實體店消費,沒有幾十億營業額都不敢稱之為大佬的,因為後面還會有很多年百億的都還沒有說話呢。

    其實一對比你一定會知道,電商想要幹掉實體店是不可能的。

    10多年的電商發展,一年又一年的高速增長,目前電商的銷售額佔據社會零售的總消費額也就剛剛超過20%。

    也就是說,還有80%大體量的消費都是線上下實體店實現的。

    電商如果站穩了腳,它肯定要去線下搶一波的地盤在所難免。

  • 2 # 電商長嘯豐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闡述自己的觀點:

    1、凡是提出線上逼死線下的觀點,我都反對

    2、凡提出電商可以壟斷銷售,我也超級反對。

    3、新的業態誕生,那就是新零售的概念,即線上和線下共同承擔傳播+銷售+體驗等三個環節。

    4、難道新零售是革線上的命,同時也革線下的命嗎?難道新零售是重新創造新業態嗎?

    5、新的商業模式和業態一定隨著消費觀念、科技、生產等不斷的發展而分化而來,不是誰要消滅誰,如果真的是消滅的話,那也是不斷髮展的程序產物。

    為什麼我要這麼說呢?任何事情的發生我們一定追求它的本質,從本質上看問題。從本質上看是否存在被革命的前提。

    從商業或交易的本質上看:

    成交=資訊傳播+產品體驗=產品認知+便捷的購物渠道=達成交易(簡化)

    不管是線上和線下銷售的過程必須經歷 資訊傳播這個過程。也就是說消費者知道或被挖掘出自己真實存著需求或激發需求;其次是消費者會尋找合適的產品資訊,並加以比較,體驗之後,做出購買的決策

    ,也就是交易達成。

    1、關於產品傳播認知

    (1)線下實體店在資訊傳播上

    平面媒體(報紙、雜誌、廣告牌);聲視視媒體(電視、廣播)口碑媒體(購物分享)從傳播學的角度上來講,傳統媒體在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今天的確受到很大的影響,甚至有取代的可能性。

    (2)線上在資訊傳播上;

    任何產品在網際網路上自然產生資訊產品,平面、音訊、視訊等,非常利於傳播,而且打破區域的限制。因此這個是網際網路電商所具備的天然優勢。

    (3)因此在傳播角度,地區網際網路具有線下不具備的優勢。

    2、但從產品體驗角度而言。

    (1)實體店有得天獨厚的體驗優勢,能夠讓消費者身臨其境享受購買和產品的樂趣,這也就是為什麼女人愛逛街的原因,他們購買的不是產品,而是逛的樂趣。(你給她樂趣了嗎)(舉個例子:臺灣有家書店,與傳統的新華書店雨中不同的是,他們從來都不是距離遙遠,他們就在你身邊或者在商業街,裡面可以上網、聽音樂、喝咖啡、甚至還有專門的抽菸室,請問你在一個需要安靜的時候,你會去嗎)

    (2)雖然網際網路電商可以利用圖片+音訊+視訊,甚至直播來提高產品的體驗感受,但這畢竟是虛擬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快遞業會迅速發展,為什麼平臺會推出各種退換貨的解決方案。

    (3)實體店做不好傳播,能做好體驗,利用口碑傳播不可以嗎?

    3、從便利的銷售達成上看

    (1)實體店方園5公里,也算便捷,同時也增加了體驗便捷

    (2)網際網路電商看到即可下單,兩天收到。

    4、從服務上和價格上看

    (1)實體店一般採用3-5倍定價法,品牌的可能更高。化妝品和保健品定價甚至可達10倍之多。總經銷-區域經銷-實體店,產品到消費者手中要經歷3-4次盤剝。這個也太模式,不被電商征服也會被企業直銷征服,例如說戴爾。

    (2)電商出了倉儲,人工,水電、推廣運營成本等,可以把利潤降低,以最低的價格得到最好的產品。這難道不是商業的本質嗎?從中國純製造行業成功崛起其實就說明了一切,低價是市場的必然趨勢,而不是電商。

    (3)實體店會把客戶當爹、當上帝看嗎?網際網路電商雖然沒有讓你把客戶當爹看,至少能夠尊重客戶的自由選擇,保護客戶的消費權益,當然不破除還有惡意商家。所以實體行業的服務和體驗繼續升級,這個是實體經濟的核心力量。這也是為什麼現在電商要倡導走到線下去的原因。

    網際網路經濟給與實體企業的啟發和忠告是什麼:

    首先你要明白,網際網路的誕生決定著不管是任何產品、任何服務、任何價值其本質就是資訊化產品(網際網路企業本身也是)所以,將產品視覺化、可悅耳化是利用網際網路的本質。

    我們記住三句話:

    第一你提供的任何價值,這個價值可以表現為任何形態;

    可以是實物,可以是虛擬;但成本最低,並且最有效的,能持續影響的,就是提供“資訊產品”;資訊產品的載體可以是視訊,可以是錄音,可以是電子書,也可以是文字文字

    第二,做任何生意,任何業務,所有樣式形態的產品,都能轉化為“資訊產品”

    不管你是搞生產的、還是搞運輸的,不管你是賣食品的,還是賣飛機的,賣衣服、保健品等都能轉化“資訊產品”

    第三,這些資訊產品,你都能通過改編技術製作出來;

    運用改編技術,可以把任何領域,任何行業內的一些關注度較高的文章進行整理,剪下,按一定的標準分類歸納,按照一定的邏輯結構改編,就是很寶貴的“資訊產品”

    你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把這些有價值的資訊產品,這些價值,提供給你的潛在客戶,有了持續貢獻價值,持續的影響,才能更高效率的成交!

    希望本條回答,能夠幫助大家,也希望啟發那些孩子唉聲嘆氣中度過的人們。

  • 3 # 華東經濟研究員

    實體店困局其實很簡單,之所以大家覺得難,是在於我們對未來的社會發展不確定。很多人認為,未來是科技資訊時代,那我們就用數字化和網際網路去解決實體,這反而是很傻逼的想法,相當於用癌細胞治療癌症。 ITM模式創始人陳龍劍認為,未來中國社會發展趨於M型經濟模型,中產分化為中高和中低兩個層面,而消費也將隨之分化,階層特徵形成,因此,靠販售貨品獲取利潤的買賣方式隨著網際網路資訊的透明度,將越來越難,預計未來3年生產端就會根據消費者個性定製製造後再到消費端,形成CMC新的大資料新產業鏈。這也是最近山東的ITM產業模式(平臺體系)倍受服裝實體零售業的關注原因。

    該模式以傳統服裝店為新舊動能轉換轉型升級的開端業態,把當前單一的販賣式零售服裝店升級為衣品形象服務店,通過變革供應鏈體系、店鋪貨品陳列體驗、推出和培育專業化的人才和業務服務,引入數字化積分交易和信託式消費等6大方式整體拉開與傳統服裝店鋪的差異化競爭,推進流通零售的消費側改革,絕對是全國流通零售業變革的大手筆。8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發文“促消費20條意見”與山東這次的ITM產業模式、新業態、新產業升級不謀而合,山東正以實際行動打破“成為第二個東北”的謠傳。

    個體服裝店的商販不交稅,不僱人,自己幹還好些,就是出個賺個房租錢和吃飯錢,那些服裝連鎖店更慘——高庫存、高員工福利和房租(不加稅的情況,在商場還再加稅),打折賣貨別說不好賣,就算你賣的銷售額很高,利潤卻很低,全是給房東、員工和銀行掙得,給生產商賣貨了,自己啥也沒得,還可能一屁股債。美特斯邦威前幾天釋出上半年報告,賣了26億,同期虧損360%,越賣越虧,不賣還有庫存。這幹些啥事?中間的經銷商實體店們趕快學習一下山東的這個ITM模式,儘快讓自己的販售式的專賣店轉型成為“衣品店”,學不來就趕快關店止損吧。。

  • 4 # 荒草地

    多數人把實體店倒閉的因素歸結為“網際網路電商衝擊”。但實質上,太多人把電商衝擊的影響放大了,實際上中國電商的交易額大約12萬億左右(阿里巴巴一家約佔4萬億左右),雖然電商交易僅佔GDP的20%左右。但因為4萬億的產值由一家公司主導進行交易,因此其體量大得嚇人,而且淘寶通過線上交易幫助一部份未能開設實體店的人成功創業,因此引發全民關注。但與此同時有兩種重要的現象被大眾忽視:A、淘寶交易量大,但商家也多,平均下來,其實很多淘寶店一年做不了多少營業額;B、百度、小米這樣的網際網路公司依然有龐大的線下銷售渠道。電商崛起的原因是,改變了“商品資訊流通”的方式,從而搭建新的消費場景,但實質上老的消費場景(經下店)並沒有消失。阿阿巴巴提出“新零售”,是因為線上獲客成本優勢喪失,所以轉到線下尋找流量紅利。由此我們需要客觀看待相關的經濟或者商業現象。

    線下實體店的滅亡,還有競爭加劇、產品同質化、夫妻老婆店沒有經營能力等因素。發達如歐美國家,乃至全球依然有大量的線下實體店,例如日本的7——11依然在高速擴張。線下實體店固然有高昂的店租成本、但電商經營也需要面對高昂的獲客成本,而線下店具有天然的人流優勢,因此經營企業,不能單純的比較所謂線上線下,最終要以獲客成本和單次交易毛利等來考察專案的投資價值。中國式創業,一直在追風口,但是等普通人發現是風口的時候,其實已經是一片紅海了。無論線上線下還是AR等,商業的本質從來沒有變,最終考察的仍然是投資回報率和增長率。

  • 5 # 艾拜偵探社

    這就看你怎麼理解電商了。

    你說小米算不算電商?蘇寧算不算電商?唯品會算不算電商?

    單純的通過線上線下來區分電商,在如今這個網際網路流量枯竭的時代已經不合時宜了。

    電商做線下實體店,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拓寬銷售渠道,挖掘線下的潛在客戶,提高企業營收。

    早在2017年,通過線上渠道發跡的商家們已經開始佈局線下渠道。

    平臺的流量壟斷和網際網路社交的圈層性,直接決定了單憑線上是無法進行盈利增長的。你能夠觸達的使用者總量已接近頂峰,在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的今天,又有多少能真正轉化為你的客戶。

    所以,使用網際網路思維拓寬線下渠道,成為所有的電商都必然要走的一條路。

    通過線上渠道為品牌造勢,賦能線下實體店,不僅可以節省成本,同時也降低了企業風險。通過APP、社群等多種聯動方式,不僅可以反哺線上渠道的流量不足,而且還能促進實體店的客流量及銷售業績,何樂而不為呢?

    再有一點,線上渠道的客戶年輕普遍年輕化,而線下渠道覆蓋的客戶年紀偏大,顧客中不乏一些老年消費者。而且線下渠道的孤島效應並不明顯,對客流量的預估也可以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

    所以在筆者看來,電商積極拓寬線下渠道是無形中對線上平臺的一種反擊。打破中心化的電商孤島,把品牌放在一個更大的增長空間內,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 6 # 打造健康

    優勝略汰。

    大家都說電商乾死了實體店,但賺錢的實體店,依然活著,而且活的很好。只是賺錢的實體店,以實體店+電商的方式來活的更滋潤,以賺錢的實體店+電商的渠道讓實體的品質更高,擴大實體店的流量。

    電商賺了錢的,為了更好的掌控產品的品質和電商良性發展的必要。必須有自己的實體店增加更多的渠道來突破。

    從電商反過來開實體店有兩種商人。賺了錢的和賺不上錢的。 賺了錢的是想更賺錢,反過來開實體店。 賺不了錢的是因為成本增加了,想轉移戰場,尋找新突破口。

    不管如何,如今電商和實體都要雙管齊下,看個人偏好,投入精力和投資能力了。

    之前大量的創業者往電商裡鑽,是因為比實體店投資小,資訊量大,流量範圍廣。可如今電商氾濫時期。優化時期,電商要有序良性的發展與進步。慢慢的會與實體店縮小資金各方面投入大小。

  • 7 # 極客談科技

    “網路極客”,全新視角、全新思路,伴你遨遊神奇的科技世界。

    為什麼有的電商反過來大量開實體店?

    電商利用價格優勢,成功的將傳統零售業淘汰出局;

    電商進入實體店,並不是傳統模式,實體店變成了電商的進一步延伸。

    盒馬生鮮

    以阿里巴巴的盒馬生鮮為例,能夠很好的闡述這個問題。

    盒馬生鮮作為阿里新零售探索一個典型案例,上線起就進入爆發期。

    將“生鮮超市+餐飲”的新業態進行探索,藉助線下吸引客戶,線上下單配送的方式;

    盒馬生鮮很好的完成了線上、線下的延伸,並打通了會員體系、共享線下線上流量。

    大資料的優勢

    通過電商平臺的大資料分析,可以確定某個區域使用者年齡層次、購物喜好、特點;

    可以精準定位超市的商品採購數量、準確性等,促進新零售的發展。

    存在的問題

    電商已經消滅了一部分實體店,新零售會使得個人生意更加難做;

    特別是無人超市的概念,雖然現在發展一般,未來如何並未可知。

    關於電商反過來進軍實體店的事,您怎麼看?

  • 8 # 成就新零售

    做生意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消費者在哪裡,會在哪裡購買產品與服務。今天我們位置的改變已經成為一個常態,甚至在數字化的時候,這種改變更為常見。

    拿最近這一二十年來做一個分析:

    最早在網購出來前,消費者都線上下實體店;

    網購出來後,消費者移到PC上;

    移動網際網路出現後,PC上消費者移動到手機上;

    移動網際網路出現後,同期人又向線下遷移,也就是O2O;

    消費者先是從線下實體店轉移到線上,這段時期電商大量發展起來。之後消費者又轉移到移動端、再到如今的迴歸實體店。如果說此前是由於科技技術、移動網際網路的興起帶動了電商,也是的消費者轉移到線上,那麼如今就是消費升級、體驗至上使得消費者重歸實體店。這當中市場的導線已經轉移到消費者身上。

    不難看出,這幾次遷移共同特徵:都是由網際網路公司引起的,傳統零售商沒有帶來變化。市面上大都說電商的出現使得實體店關店潮、空城效應愈加明顯,其實不然,純粹的線上消費不足20%,80%以上的消費還線上下;很多有消費力的人群很多還是集中線上下。逼死實體店的從來不是電商,而是實體店落後的營銷模式。傳統實體店固守租金、價差、商品等模式,使得電商通過便宜、便利、實惠等特點硬生生從無到有的快速佔領消費市場,並對傳統零售造成威脅。

    如今電商在線上流量紅利趨於飽和、成本與線下接近的情況下,及時作出反應:

    1、落地體驗店。他們抓住消費者追求體驗、享受服務的特點,通過落地體驗店彌補體驗、服務的缺失。

    2、線上線下同價、同品。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點,打破線上線下的差異,讓消費者享受線上線下無差別的購物服務與體驗。

    3、會員體系。曾經的會員體系的價值變得更加重要,佈局線下,手機更加完整、準確的使用者資訊,更完整的刻畫一個使用者的喜好等使用者畫像,有利於未來商業的擴充套件。

    實體店在經受電商的打擊後,也大量轉戰線上,不過相對於網際網路基因的原住民,他們入局的時間較晚,但也有大量實體零售在線上獲得成功。這次新零售線上線下的浪潮,他們終於抓住了,不少實體店也逐漸推行線上線下同品同價、活動同步、會員同步等服務。零售市場幾乎人人再喊新零售變革,線上線下融合。

    電商佈局實體店肯定會加速實體店的洗牌,但是在線上線下融合的大趨勢面前,電商消滅的是那類不能跟著時代變化的實體店,因為線上線下一定是融合發展的,不存在誰消滅誰。實體店也會在這次衝擊中不斷調整商品結構、盈利模式、服務質量、體驗感等。零售的未來還是屬於實體店,但是屬於那些改變的實體店。

  • 9 # 火星人7號

    時代的潮流,一成不變的電商或者實體最終還是會落後!在這裡就得說新零售了,說實在新零售之前,電商是塑造新的品牌快速的渠道,而原本實體店的企業模式沒跟上品牌快速擴張的趨勢在產品和服務不行的情況下就會衰落!而純電商鋪設後的品牌快速增長但是服務和體驗跟不上品牌擴充套件,並且更多的其實純電商品牌無多大利潤。新零售整合在大資料下,從供應鏈到品牌到消費者下,也就是產品質量,產品體驗,價格透明,精準客戶,服務等都很大優勢的提升,所以大家越發去開發線上線下,以資料探勘產品及服務,構造所謂消費場景,消費體驗,消費服務,消費潮流!說白點,實體店利潤很客觀,線上品牌推廣後,怎麼銷售利潤最大化,不就是去掉中間商嗎?那就自己開店,認可品牌認可產品的人,就直接體驗直接消費,而價格又可以看到線上對比!但是我不覺得去掉中間商價格便宜,你會發現新零售線上線下的東西一樣,但是規格一般不一樣,因為要賺錢,產品必須溢價!這樣線下實體店就賺錢了

  • 10 # 宇字54143696

    為什麼大家寧願去網上買不願意去實體店,最重要的原因是網上購物便宜。最近幾年實體店主一直抱怨生意不好做,利潤遠遠不如往年,想想也是在以前資訊不透明的時候,很多實體店往往是躺著賺錢,不用在乎客戶體驗,不在乎產品質量。

    很多行業利潤甚至是賣一個產品賺一倍的利潤,或幾倍的利潤。突然間網購出現了,一樣的東西便宜很多的價格,消費者自然會去選擇同質量最便宜的價格。

    就算是現在,部分實體店在選擇產品的時候也並不是首先考慮產品質量,而是先考慮產品利潤,利潤低根本就不願意銷售。這樣最終導致的就是廠家提高市場零售價增加門店利潤,提高零售價又導致產品銷售量降低。造成了消費者買不起,廠家產能也上不去,產能上不去工廠工作人員收入不能提高,收入低自然不能大量消費市場上的產品。

    實體店不景氣主要還是消費者手裡沒錢,社會利益分配不公,大部分人沒錢怎麼消費?高房價透支了人的消費能力,房價年年漲,消費能力年年下降。

    中國經濟發展有點畸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室內養的文竹怎麼拍照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