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食療方 附:浮小麥 【性味】甘、微寒、無毒。 【歸經】入脾、胃。 【功效】除熱,止渴,利尿,養心除煩,養肝氣,益胃止汗。 【主治】口乾咽燥,小便不暢,失眠,外用有消炎,止疼,去溼作用。 【說明】北方小麥皮薄出粉率高,性平;南方小麥皮厚出粉率低,性溫。新麥性熱,陳麥性平。小麥的蛋白質含量比大米高(大米為7%,小麥為10.7%)。小麥磨麵粉後剩餘之麥麩(即麥皮)有緩和神經的功效,能除煩,解熱,潤臟腑,安神經。現代醫學證實,小麥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和蛋白質,有治療腳氣病、末梢神經炎的功效。 【小麥食療方精選】 1、小麥60克(去殼),甘草20克,大棗十五枚,水同煎,早晚兩次分服,治失眠,婦女髒燥(薏病)。 2、小麥30克,黑豆20克,合歡花20克(布包),水煎後去合歡花,喝湯食麥、豆、亦治失眠。 3、小麥30克,紅棗十枚,龍眼肉10克,加水煮熟後連渣食,治自汗(不論天寒天熱,白天常常出汗)。 4、小麥面炒黑、小米糠炒黃各30克,混合,用紅溏水沖服,一日三次分服,治腹瀉。 5、小麥麩30克炒黃,加適量紅糖拌和,用大棗煮湯沖服,一日兩次,治全身浮腫。 6、小麥100克,淮山50克,同搗碎煮粥,用適量白糖調味食用。適用於脾胃虛弱者調補之用。 7、小麥100克,花生米50克,同煮粥食用,適用於營養性浮腫,營養不良,貧血等症。 8、小麥50克,生牡蠣30克(先煎),黃芪30克,紅棗10枚,水煎服,可治盜汗。 9、小麥50克,柏子仁20克,夜交藤25克,水煎服,可治陰虛失眠。 10、羊肉麥粥:小麥(去皮)100克,羊肉250克,生薑30克(拍破)。同煮粥食用,適用於身體虛弱,風寒咳嗽,肺結核等症。 11、糯米麥粥:小麥300克,糯米250克,同煮粥,加適量白糖調味食用。有養心神,斂虛汗,厚腸胃,強氣力作用。適用於平時汗多(自汗),精神疲倦,小兒腸胃虛弱,婦女心神不寧,神經衰弱等症。 12、地骨皮(枸杞根皮)10克用紗布包好,放入雞湯或魚湯內煮半小時後撈出,再下麵條,柚子擠汁入湯內,用適量食鹽、蔥、姜調味食用。有振奮精神、溫暖身體,增強荷爾蒙分泌的作用。小麥藥膳方如上。 【 附 】浮小麥食療方 浮小麥:浮小麥即小麥水淘浮起水面者,性味甘、涼,入心經,有益氣除熱,養心生津,止虛汗、盜汗,骨蒸虛熱的作用,用於治療虛熱多汗、盜汗、口乾舌燥、心煩失眠。如無浮小麥,可用麥麩代替,功效略次於浮小麥。 1、浮小麥30克,加大棗30克,或加糯稻根30克、青桃幹6克,或加茯苓、麥冬各10克,水煎服,治盜汗,虛汗。 2、浮小麥,糯稻根各30克,大棗十枚,水煎服,每日一劑,連續五至七日,治盜汗,虛汗
小麥食療方 附:浮小麥 【性味】甘、微寒、無毒。 【歸經】入脾、胃。 【功效】除熱,止渴,利尿,養心除煩,養肝氣,益胃止汗。 【主治】口乾咽燥,小便不暢,失眠,外用有消炎,止疼,去溼作用。 【說明】北方小麥皮薄出粉率高,性平;南方小麥皮厚出粉率低,性溫。新麥性熱,陳麥性平。小麥的蛋白質含量比大米高(大米為7%,小麥為10.7%)。小麥磨麵粉後剩餘之麥麩(即麥皮)有緩和神經的功效,能除煩,解熱,潤臟腑,安神經。現代醫學證實,小麥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和蛋白質,有治療腳氣病、末梢神經炎的功效。 【小麥食療方精選】 1、小麥60克(去殼),甘草20克,大棗十五枚,水同煎,早晚兩次分服,治失眠,婦女髒燥(薏病)。 2、小麥30克,黑豆20克,合歡花20克(布包),水煎後去合歡花,喝湯食麥、豆、亦治失眠。 3、小麥30克,紅棗十枚,龍眼肉10克,加水煮熟後連渣食,治自汗(不論天寒天熱,白天常常出汗)。 4、小麥面炒黑、小米糠炒黃各30克,混合,用紅溏水沖服,一日三次分服,治腹瀉。 5、小麥麩30克炒黃,加適量紅糖拌和,用大棗煮湯沖服,一日兩次,治全身浮腫。 6、小麥100克,淮山50克,同搗碎煮粥,用適量白糖調味食用。適用於脾胃虛弱者調補之用。 7、小麥100克,花生米50克,同煮粥食用,適用於營養性浮腫,營養不良,貧血等症。 8、小麥50克,生牡蠣30克(先煎),黃芪30克,紅棗10枚,水煎服,可治盜汗。 9、小麥50克,柏子仁20克,夜交藤25克,水煎服,可治陰虛失眠。 10、羊肉麥粥:小麥(去皮)100克,羊肉250克,生薑30克(拍破)。同煮粥食用,適用於身體虛弱,風寒咳嗽,肺結核等症。 11、糯米麥粥:小麥300克,糯米250克,同煮粥,加適量白糖調味食用。有養心神,斂虛汗,厚腸胃,強氣力作用。適用於平時汗多(自汗),精神疲倦,小兒腸胃虛弱,婦女心神不寧,神經衰弱等症。 12、地骨皮(枸杞根皮)10克用紗布包好,放入雞湯或魚湯內煮半小時後撈出,再下麵條,柚子擠汁入湯內,用適量食鹽、蔥、姜調味食用。有振奮精神、溫暖身體,增強荷爾蒙分泌的作用。小麥藥膳方如上。 【 附 】浮小麥食療方 浮小麥:浮小麥即小麥水淘浮起水面者,性味甘、涼,入心經,有益氣除熱,養心生津,止虛汗、盜汗,骨蒸虛熱的作用,用於治療虛熱多汗、盜汗、口乾舌燥、心煩失眠。如無浮小麥,可用麥麩代替,功效略次於浮小麥。 1、浮小麥30克,加大棗30克,或加糯稻根30克、青桃幹6克,或加茯苓、麥冬各10克,水煎服,治盜汗,虛汗。 2、浮小麥,糯稻根各30克,大棗十枚,水煎服,每日一劑,連續五至七日,治盜汗,虛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