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君山話史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當了三十六年皇帝的宋高宗出人意料地宣佈退位,由太子趙眘繼位,史稱宋孝宗。宋孝宗一上臺後,便做了一件振奮人心的事情:為岳飛平反昭雪。他登基後不到一個月,便下詔追復岳飛原官職,隆重改葬,並尋覓岳飛後人,加以錄用。

    宋孝宗在對金態度上,較宋高宗為強硬,但上臺之初尚且在和戰之間猶豫,錯失利用金國內亂的良機。隨著主戰派領袖張浚入主樞密院,北伐呼聲日益高漲。

    隆興元年五月,眾人翹首以盼的北伐開始了。然而這次北伐虎頭蛇尾,開局不錯,但很快在符離之戰大敗,終究是雷聲大、雨點小。北伐暴露出南宋軍事的許多問題:荒於兵事,軍隊戰鬥力低下,特別是中興名將陸續謝世後,高階將領青黃不接。

    北伐失敗後,朝中主和派乘機大肆攻擊主戰派,把北伐收復中原的主張誣為“邀功釣譽”,身為皇帝的宋孝宗處境尷尬,進退兩難,只得下罪己之詔稱:“朕明不足以見萬里之情,智不足以擇三軍之帥,號令既乖,進退失律。”為了平衡主和、主戰兩派,宋孝宗把主和派領袖湯思退與主戰派領袖張浚同列為相兼樞密使。

    這時,金人反守為攻,丟擲苛刻的和談條件。張浚、虞允文、胡詮等是堅定的主戰派,反對任何議和立場。張浚為備戰做了大量工作,在江淮一帶增置大量戰艦,招攬淮北、山東豪傑,各軍的弓矢器械都十分充足。然而,主和派抓住北伐失敗這個把柄,大肆攻擊張浚。張浚悲憤之下,連續八次上書乞致仕,最終憂憤而死。

    張浚死後,朝中主和派更加得勢。湯思退竟然盡廢邊備,罷築壽春城,解散萬弩營,停修海船,撤海、泗、唐、鄧四州之兵。張浚為抗金所做的努力,在短短的時間內毀於一旦。南宋自毀長城,金乘機南下,連續攻克楚州、濠州、滁州。東南為之震動。

    經湯思退這麼一折騰,南宋朝廷不得不最後選擇議和的方案。雙方在互派使者往來後,於乾道元年(1165年),訂立新的條約,史稱“乾道和議”。儘管在乾道和議中,南宋方面爭取到若干權利,但對於有恢復之志的宋孝宗來說,這只是權宜之計。

    隨著中興名將陸續謝世,宋孝宗能倚賴的人,只有虞允文一人。他把恢復中原的希望寄託於虞允文身上,曾經說:“靖康之恥,當與丞相共雪之。”可見他對虞允文之器重。為了實現收復中原的理想,虞允文於乾道九年(1173年)出任四川宣撫使,為出兵中原作準備。

    虞允文赴四川后,立即著手戰備。作為一名出色的戰略家,虞允文深知欲速則不達的道理,不打無把握之戰,兵者,國之大事,不可不慎重。然而虞允文的一片苦心,卻受到皇帝的誤解。宋孝宗一直盼望著虞允文早日確定出兵的日期,可是一年過去了,虞允文卻沒有明確的表示。皇帝終於等得不耐煩了,便下了一道密旨催促他。虞允文沒有附和皇帝,他強調軍需物質還未準備完畢,不可貿然出師。 可惜的是,造化弄人。不久後,虞允文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任上。這對宋孝宗可謂是莫大的打擊,進取中原的計劃就此泡湯。

    在南宋諸皇帝中,宋孝宗算得上是賢明之君,他統治時期,也可以算是南宋一個小黃金時代。在當了二十七年的皇帝后,宋孝宗感到恢復中原的夢想無望實現,遂心灰意冷,索性依高宗舊例,把皇位傳給太子趙惇,自己當太上皇。這位南宋最進取的皇帝,到頭來還是未能實現收復中原的理想,抱憾終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彩虹為什麼是弧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