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沒心沒肺地遺忘

    回紇人,少數民族, 漢代和三國時的丁零和呼揭是回紇人的祖先,後來到南北朝後期到隋代,回紇人又演變為回鶻,繼而分裂成西洲回鶻,蔥嶺回鶻,河西回鶻等部,到元末到明代,回鶻人逐漸分化和演變成現代的維吾爾族人。回紇人使用突厥語、突厥文,已發現的三通回紇可汗碑,碑銘就有突厥文。8世紀中期,在中原文化的影響下,回紇有了農業、商業,開始建築城市和宮室,考古工作者發現回紇人使用的鐵犁鏵,出現了犁壁,可見農業已發展至相當水平。在漠北有若干城郭是屬於回紇汗國時期建造的,例如色楞格河畔的富貴城,鄂爾渾河畔的哈剌巴剌合孫。

  • 2 # 驢肉黑豆花火鍋

    回紇人,少數民族, 漢代和三國時的丁零和呼揭是回紇人的祖先,後來到南北朝後期到隋代,回紇人又演變為回鶻,繼而分裂成西洲回鶻,蔥嶺回鶻,河西回鶻等部,到元末到明代,回鶻人逐漸分化和演變成現代的維吾爾族人。

  • 3 # 歷史研習社

    眾所周知,今天新疆的維吾爾族的祖先便是回紇人,或者說回紇人是今天維吾爾人血緣歸屬中的最重要一支。那麼這支在唐代活躍於漠北的強盛遊牧部落究竟源自何方呢?

    所謂丁零,在海一方

    據目前所見文獻記載,丁零人可能是最早與回紇一回鶻人有關聯的源頭古代群體。今天大部分學者認為,漢魏時期的“丁零”、十六國北朝時期的“高車”、隋唐時期的“鐵勒”,應為同一民族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稱謂。按照中國古代史籍的記載的“丁零”名稱,《山海經》作“釘靈”、《史記·匈奴傳》作“丁靈”、《漢書·蘇武傳》作“丁零”、《魏略·西戎傳》作“丁令”。

    圖/東漢時期的丁零

    漢魏時期丁零的居住地在應當今南西伯利亞東起貝加爾湖西至巴爾喀什湖一帶地方,即當時匈奴、鮮卑所在的漠北地區的北部邊緣,丁零集團北方匈奴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比如蘇武在貝加爾湖牧羊時就曾經被丁零人所劫掠),丁零作為古代民族共同體存在應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

    圖/西伯利亞南部地區

    漢籍文獻中關於丁零人與回紇一回鶻人之間沿襲聯絡的記載最初見於《魏書·高車傳》:“高車,蓋古赤狄之餘種也,初號為狄歷,北方以為敕勒,諸夏以為高車丁零。…其種有狄氏、表紇氏…”。 根據同書所記,可知上文中的“表紇”應為“袁紇”之誤。這裡所謂的“袁紇”,今人認為系後來的“回紇”,這在後來的《北史》、《通典》之中也得到了證實。

    回紇的出現

    南北朝後期,丁零高車一詞逐漸消失在漢文典籍之中,取而代之的是敕勒、鐵勒等稱號,而回紇部落則屬於其中的一支。《舊唐書·回紇傳》中相關的記載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回紇,……在後魏時,號鐵勒部落。其眾微小,其俗驍強,依附高車,臣屬突厥,近謂之特(鐵)勒。”這裡所言概括了回紇部落初期依附於鐵勒,而後與整個鐵勒同屬突厥的客觀史實。隨著突厥吞併鐵勒諸部,回紇也臣服於突厥部落。

    公元7世紀之後,回紇部落與薛延陀逐漸發展成為鐵勒部落中的最強部落聯盟,兩者一度共同擊敗東突厥汗國。公元7世紀中期,回紇又與唐軍裡應外合共同殲滅薛延陀部,正式成為了唐王朝治下的瀚海州都督府,擁有了競爭漠北高原領導權的實力。

    圖/回鶻人壁畫

    參考文獻:1. 田衛疆著,新疆歷史叢稿,新疆人民出版社,2011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誰知道佛教裡的唯識學說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