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上神思者
-
2 # 地月書童
歷史的魅力之處就是隻可鑑見,沒有如果,不能複製,當時的秦國也是經過幾代君主的勵精圖治才能逐步發展成最強,這是秦國的主要因數,秦國地處函谷關之內,地勢險峻,易守難攻,環境相對惡劣,居民常以騎射征戰為生,秦國前期經過秦穆公、秦孝公、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的不斷向西兼併戰爭,已經掃除了西邊的危險,在秦國的不斷兼併強大中,外界因數中,唯一限制秦國向東發展強大的晉國被韓、趙、魏三分,實力大損,三國不能合眾之力抵禦秦國的擴張,秦始皇時期,秦國採用“遠交近攻”的政策,開始了一統六國的歷程,秦國的成功主要原因:
1、歷代君王的勵精圖治,不斷髮展壯大。
2、明主識能臣,採用合理的政策發展本國實力,兼併戰爭,國內人民在戰爭中養成的強健體魄和不屈鬥志。
3、外部環境中,緊臨秦國的大國晉國被三分,給秦國創造了百年難遇的機遇。
4、後期為之與能抗衡的趙國在決定國家命運的戰爭中,採用了錯誤的將領與錯誤的方法,
5、東方各國的不聯合,安於現狀,各懷鬼胎,讓秦國逐個消滅。
總之秦國的一統天下,是很多因數結合而成的,有先天條件、有自身努力、有外界的機遇、有合適的時機,成功的三個法則:天時、地理、人和。
除了秦國,當時自身實力超群的有:晉國和趙國,其中晉國當時已經被智、韓、趙、魏掌控,國土面積和履歷輝煌,卻也走向沒落,趙國經過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一時強大無比,無人爭鋒,但趙國國君都莫民奇妙的犯錯誤,棄用國家的屏障和棟樑,李牧、廉頗、戰國四個名將秦、趙各佔兩個,但趙國的君主比秦國差十萬八千里,所以當時趙國有實力,但沒有人和,註定不會成功,齊國以文安邦定國,太平盛世國民素養高,生活安定,幅員遼闊,但亂世之中用武不用文,齊國也不能獨善其身,楚國雖然地域大,但沒有當時北方先進的文明和戰鬥素養,彪悍有,但不能很好的協同作戰,更別提戰爭中的智謀謀略,統兵佈陣、縱橫捭闔,先進文明與純武力的對抗,終究稍遜一籌,最有機會與秦國爭雄的是趙國、所以趙國、齊國、楚國、有條件,但只佔一項,有機會,沒把握住,只有秦國透過自身努力和及時的機遇把握最終成功。
喜歡歷史,願與同道中人相互探討,共同進步,推廣優秀傳統華夏文化。感謝
-
3 # 燃鯉
晉分三國、田氏代齊被史學家作為戰國開始的一個標誌。歷史的趨勢已經開始走向大一統。彼時晉國從六卿執政到韓趙魏三家執政,如果沒有三分晉國,只會是三家繼續混戰直到一家獨大,最終也會形成某一家代代替晉國。
至於哪一家會完成一統?沒有了魏國,有沒有吳起的魏武卒和李悝變法,很難說,由此後來者商鞅變法也很難說。有實力完成一統的,沒有分裂的晉國,土地大的楚國以及求生存的秦國。
回覆列表
歷史沒有假設,如果晉國一直穩定存在,秦國有可能就要繼續被堵在陝西,無法渡過黃河,歷史多半就要改寫。
當時除了秦國和晉國實力雄厚之外,齊國和楚國的實力也不容小覷。齊國位於富庶的山東半島,有漁鹽之利,春秋五霸第一霸就是齊桓公。楚國位於南方,沒有中原地區的戰亂,專心擴張疆土,佔據湖北,湖南,安徽,江蘇南部,皆為魚米之鄉,與晉國發生了著名的城濮之戰。
綜上,如果晉國不倒,商鞅、范雎、李斯被其他國家重用,那後來統一中國的就會是別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