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草原baihong
-
2 # 理工男讀歷史
這個問題很簡單,李隆基聞到味道不對,轉身就遛了。
按時間線來描述: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安祿山起兵;
天寶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封常清敗,安祿山攻佔洛陽;
天寶十四年十二月十八日,李隆基斬高仙芝、封常清,由哥舒翰守衛潼關;
天寶十五年正月,安祿山稱帝;
天寶十五年六月初,李隆基令哥舒翰率大軍八萬出關迎戰安祿山;
天寶十五年六月八日哥舒翰與安祿山在靈寶縣西原接戰大敗;
(同日,李光弼在河北常山大破史思明,斬獲數萬)
天寶十五年六月九日哥舒翰敗退潼關,被部將擒獲投降安祿山,潼關失守;
天寶十五年六月十二日李隆基準備逃往蜀中,但下詔要親征,
天寶十五年六月十三日凌晨李隆基逃離長安;
天寶十五年六月十四日發生馬嵬驛之變,楊國忠、楊玉環等人死;
天寶十五年六月十五日李隆基與太子即後來的唐肅宗李亨分開,李隆基到達扶風,離長安已近三百里,暫時安全了。李亨轉頭向西北;
天寶十五年六月下旬,安祿山佔領長安。
之後李亨在靈武自立為帝,李隆基到達蜀中。
雙方情況李隆基:
潼關失守第二天,李隆基應該就得到了資訊。當時長安空虛,原來的長安守軍和臨時徵募的部隊都被封常清、高仙芝帶到了潼關。除了陳玄禮統御的李隆基親衛禁軍之外,只有楊國忠新招募的一萬三千士兵,但毫無戰鬥力。
李隆基知道長安守不住了,已經拿定了主意要逃跑。但假裝說要御駕親征,第二天就逃跑了。雖然中間發生了馬嵬驛之變耽誤了一天,但也在三天後逃到了扶風,離長安數百里之遙,之後又馬不停蹄逃往蜀中。
也就是潼關失守第四天,李隆基逃跑;第七天已經跑出去數百里了。
安祿山:
而安祿山沒想到李隆基會逃跑,在潼關收攏唐軍敗軍,整頓部隊,呆了十天才西去長安。這時,李隆基已經跑遠了。
賊不謂天子能遽去,駐兵潼關,十日乃西。時行在已至扶風——《新唐書》別的沒了,李隆基就是這麼個窩囊廢。
如果李隆基讓太子撤離,自己死在長安,我都可以忘記他做過的所有蠢事,至少他用生命洗刷了自己的過錯。但是,所有人都沒想到,縱容安祿山謀反、冤殺高仙芝封常清、逼哥舒翰離開堅城與敵人野外決戰而丟失潼關的李隆基,就這麼夾著尾巴逃了。
無話可說。
回覆列表
唐玄宗時期,實行節度使割據制度,極度使獨霸一方,中央權利消減,唐玄宗後期不再勵精圖治,朝廷腐朽軟弱,小人楊國忠當政,禍亂朝綱。窺視已久的安祿山與史思明趁機發兵叛亂,長達八年之久,安祿山只用三鎮軍隊就攻入長安,但唐玄宗攜楊貴妃成功逃脫,進入四川,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原因有下列幾點。
一,哥舒翰扼守潼關天險,與叛軍大戰,為玄宗逃走和唐精銳部隊返回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二,唐玄宗臨走時,下令不焚燒國庫,留下了大量財寶共叛軍哄搶。這是一群烏合之眾,燒殺搶掠是其本性,叛軍各自為政,為即得利益消耗了鬥志,使玄宗成功逃脫。
三,玄宗為躲開叛軍,選擇了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蜀道,路崎嶇,但風險少。在馬嵬驛忍痛處死了心愛的楊貴妃,留下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做連理枝的憾恨,平息了眾怒,同時傳位於皇太子唐肅宗,使自己成功逃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