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州耕牛堂主
-
2 # 他化自在天17
站在我們這個宇宙的角度講,任何事物,都閃過光芒。滄海桑田,它的時間稱量單位是千年。比如長三角的形成。我們所樂道的漢字傳承,能考據的應該是《周易》吧?我的論據是“孔子韋編三絕”。之前的流源,由於在下孤陋寡聞,無力舉證了。 這個問題的實質是,我們現代是否過份的使用了漢字的潛在可能性。作為一種描述表達工具,這種擔心可以免除了。我的結論是:至少在“這個千年內”,漢字的生命力,遞減是可能的;前提是有新的文字表達工具出現。因為全球化的需要,一定會出現一種綜合統一的文字語言,這個形式必定是屬於“附屬性質”的,是待定且使用中的。 為什麼這樣?,這要說到“地球爭霸”,即村長是誰了。這種統一的全球性的文字,你說是要以字母表達還是要以漢字表示?這是個極大的問題。漢字的象形、會意至簡化,都是一種趨勢,這是什麼趨勢?簡練、準確,易於使用。至於你買了53元的東西,給賣家壹佰元,賣家怎麼找還你零錢?這實際上牽扯了東西方思維形式的不同。說明白些,就是文化的不同。 我們別扯這麼多,這個問題的實質之二是“濫用漢字形式”。實際上,我不反對“對漢字的各種惡搞”。我就在這裡,你可以惡搞,我還是在這裡。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畢加索?對不起!我真的看不懂。別說我不懂美術,我不懂的是“藝術”。但你得承認他們的用心。 中國漢字的書法藝術,下一步將發展到“光與影”對漢字的影響與反映程度。換句話說,字跡的墨色濃淡,是外在環境中的光對作者及書寫行為的影響及表現——解構主義已不能滿足表達者的興奮了。。。嗯!我必須要用“光與影”來表現;甚至我要用“墨塊”來表現“我所領悟到的漢字極限”。看看,漢字極限在哪裡?你竟然還擔心漢字的生命力? 此題兼答“學蘭亭先理解還是先行動”,答案是先行動。(原徵答不可尋了)這一問,我舉個實際例子。諸君觀之,實無褒貶。臺灣陳老師,在影片教學中寫蘭亭,寫到了“室”字。他實在的表示,室字的那一個點怎麼會這樣寫?實在不明白。很實在!實際上那一個點是最後一筆寫的,屬“形楷法草”的寫法。在國內早已有定論了。至於王羲之為什麼這麼寫,問他去!我說的是先行動,對錯後改。實無褒貶!對應篇頭我說的話,我們這個“宇宙”中,哪裡有那麼多情感?事物遵循它發展的規律發展。。。傍借老子語,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最末一句,意譯,我的大老師說的:這個世界的規則,就是不完滿!我將它稱為“娑婆世界”。!!! 願觀者有所得!幸甚!! 照例要發個圖,就叫心眼吧!
回覆列表
漢字的生命力是極強的,怎麼會被我們耗盡呢!
自倉頡造字以來,漢字經歷了數千年的演變與發展,它記錄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歷史。
漢字,是博大精深的,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如果有人認為漢字的生命力會被我們耗盡,那他就是不懂漢字!更是無知的表現,其目光也是短淺的。
中國的先民們用自己智慧造出了漢字,就是讓後人用的。可以說,我們想到的,先民們都想到了,我們沒想到的,先民們也想到了。就當下來看,現有的漢字足以滿足我們之用!而讓我們感到遺憾的是,我們還不能把漢字用到極致,甚至還不及古人。
所以說,根本沒必要擔心漢字的生命力會被我們耗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