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學而時

    蘇軾1O79年9月15日下詔獄,即烏臺詩案獄,與長子蘇邁約定,送飯只送菜與肉,若有不測,則送魚。月餘,蘇過有事請親戚代送飯,親戚不知約定,給送了魚鮓,蘇軾大駭,自以為不免於死,乃作詩二首寄子由。

    詩題《予以事系御史臺獄,獄吏稍見侵,自度不能堪,死獄中不得一別子由。故作二詩授獄卒梁成,以遺子由》。詩曰:

    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闇自忘身。

    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

    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

    與君世世為兄弟,又結來生未了因。

    其二

    柏臺霜氣夜悽悽,風動琅璫月向低。

    夢繞雲山心似鹿,魂驚湯火夢如雞。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後牛衣愧老妻。

    百歲神遊定的處,桐鄉知葬浙江西。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詩中,蘇軾表達了對家人的愧疚,對兄弟的深情,對自己的悔恨,對死亡的驚恐之情,用語悲苦異常催人淚下。

    這恐怕就是二千餘首蘇詩中唯一表現悲觀情緒的詩了。不過,後來的結局頗有喜劇性。梁成未敢將詩交給蘇轍,而是層層上報,交到神宗皇帝那兒了。皇帝從詩中看到蘇軾並非如御史們所言那樣有“不臣”之意,就下令“寬釋”,令蘇軾為“黃州團練副使,不得籤書公事”的官兒,下放黃州去“勞動改造”了。

    遍查《蘇軾詩集合注》,表悲觀情緒的詩,唯此而此!

  • 2 # 蝴蝶花雨

    蘇軾曠達樂觀,要說他有悲觀情調的詩,還真是不多見,而能表現蘇軾悲觀的詩,應該是他被貶黃州之後寫的《寒食雨(兩首)》。

    寒食雨二首

    其一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

    臥聞海棠花,泥汙燕脂雪。

    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其二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

    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裡。

    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溼葦。

    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

    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

    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這兩首詩寫於元豐五年的寒食節。那時蘇東坡處境艱難,生活淒涼,心情抑鬱。經過了政治鬥爭和牢獄的磨折,理想似乎越來越遠,他痛苦、壓抑甚至感到絕望。

    第一首詩,作者借連綿的陰雨,蕭瑟的秋景,表達了對春天逝去的慨嘆,對年華逝去的哀嘆。秋雨中的海棠花,橫遭苦雨的侵襲,悽慘陰鬱,讓人感傷。這海棠花不就是作者自身命運的寫照嗎?“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文字裡流動的那種悲涼和痛楚,無以言說。

    第二首詩不再含羞,而是盡情地宣洩如江河一樣的鬱悶痛苦。水勢兇猛,江水暴漲,連住所都想成了飄搖的小舟,無處可依。“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溼葦。”生活困窘,常常飢寒,連熱飯都吃不上。過去,在京城,還有許多快樂的事,而現在滿目悽惶,連寒食節都忘記了。天子的宮門有九重門,我是不能進去了,而親人的墳墓又在萬里之外,想去祭奠都不可能,嗚呼,無法可想。最後,作者直抒胸臆,直接用阮籍的窮途之哭和韓安國的典故,表達了對現實的無奈和絕望。

    也正是因為這兩首詩蘇東坡是三年黃州生活的真實寫照,坦露了他的真實而痛苦的內心,所以賀裳《載酒園詩話》說蘇東坡的這兩首詩"“最為沉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門前的樹枝頭有個馬蜂窩,一直不掏會怎麼樣?該怎樣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