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000元一斤的茶葉和20元一斤的茶葉,除了口感上有區別外,茶葉所含的茶多酚等物質有區別嗎?

7
回覆列表
  • 1 # 江壽春

    要做好一款好茶並不容易,看去都是差不多的茶葉,其實差別太大了!好茶還要有好的生態,海拔相對較高,茶園附近的灌木植被相對要好,日夜溫差大,茶樹都是自然生長的,人工沒有過多的去幹預。屬於荒野茶類,這種地方出來的茶產量很低!還要有好的師傅去把茶品加工出來,採摘茶葉當天的天氣要好,要等露水乾了才去採摘,傍晚還要及時給茶葉進行晾青搖青等一系列的工作!師傅常說對照顧自己的孩子都沒有像做茶一樣上心!即使在休息的時候心都是懸著的!這樣產區出來的茶成品率低。所以遇到一款好的茶一定要珍惜,真的來之不易!!!

    便宜的茶一般都是用春末或者夏暑茶加工的,海拔低產量高,對於工藝的要求也不高!!!要的就是一個量!!!

    就以上這兩種茶所蘊含的物質肯定不一樣,直接呈現我們的外觀不一樣,幹茶香氣不一樣,喝的口感不一樣,好茶氣韻悠長,兩頰生津,基本可以泡上十五六泡,茶湯的表現從頭到尾琥珀色基本一致,茶氣很足,體感明顯——表現有手心或者額頭或者後背會微微的發汗,身心舒服!聞著蓋香持續的時間比較長!

    春末或者夏暑茶喝起來沒有什麼茶氣,口感發澀發麻久久不能退去,茶湯色的表現頭兩泡顏色較濃,到了5.6泡後基本沒多少茶味了,湯色也變淡了!

  • 2 # 霧隱山中

    解縉的《春雨》中寫到“春雨貴如油”,這裡可以借用到春茶上來,即為“春茶貴如油”。那麼春茶貴在哪裡呢?

    想知道貴在哪裡就要了解茶的大概,這裡包括茶的成分作用、生長環境、製作過程等等,然後對比才能知道貴在哪裡。

    因為我本人是做綠茶的,我就從綠茶的角度說一下。(其實我是對其他茶類不甚瞭解,不敢妄言,還請見諒[委屈])

    一、成分作用

    綠茶中含有茶多酚類、咖啡鹼、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葉綠素、胡蘿蔔素、維生素類、無機鹽、豐富的鉀、鈣、鎂等11種微量元素,大約400多種成分。

    而其中最值得擁有的是茶多酚類,(通過網上查詢和向他人請教)茶多酚作用很多,有抗衰老、緩解過敏、排毒、助消化、防輻射、護齒、養顏(這點應該比較受女性朋友的喜愛[思考])的作用,在防癌、防高血壓、防動脈硬化、防高血糖、防中風、防血栓等等很多方面都有重要的意義。

    茶葉中氨基酸也是主要成分之一,主要作用是提供人體生理代謝所必需的氨基酸,有的還是人體無法合成的,從而促進人體生理機能的正常運作。氨基酸還是茶葉鮮爽滋味的主要呈現物質,即是茶葉中氨基酸含量越高,茶葉喝起來越鮮爽、苦澀味越淡。

    二、生長環境

    對綠茶來說,主要是看海拔和土壤。大家聽得最多的可能就是“高山雲霧茶”,都說高山雲霧茶好,但是好在哪裡呢?

    (1)高海拔,茶滋味更爽

    中國主要高山名茶大約分佈在海拔400-1000米高度,生長在山區和晝夜溫差大的茶區,往往茶葉的品質較好。海拔高度對茶葉品質的影響,主要是氣溫的影響,氣溫是隨著海拔高度而變化的。

    一般情況下,海拔每升高100米,年平均氣溫會降低0.5攝氏度,晝夜溫差隨海拔升高而增加。事實上,不同海拔高度所產出的鮮葉品質有很大的不同。

    研究表明,茶葉中的多酚類和兒茶素含量隨海拔升高而減少,而氨基酸(如茶氨酸)則隨著海拔的升高而增加。

    茶園微域氣候,隨海拔不同而改變。在高海拔地區陰霧時,大霧繚繞,溼度大,對茶樹物質代謝的影響起到了特殊的作用,有利於含氮物質的生物生成。同時,茶樹受到較多較強的漫射光作用,光合強度增大,茶蓬基部長期陰溼,也有利於含氮化合物合成和積累。而氮代謝較好的茶樹,其氨基酸含量也會明顯更高。

    另外,在高海拔的茶園中,一般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雲霧較多,溼度較大,晝夜溫差較大。茶樹在這些生態條件下有利於含氮化合物和某些芳香物質的合成和積累,蛋白質、氨基酸含量較高,其澀味較重的多酚類物質含量較低。所以,高山茶喝起來就自然更好喝了。

    (2)高海拔,茶香氣更好

    海拔高度對茶葉香氣成分與組成影響也很顯著,山區低溫,茶梢生長緩慢是形成高山茶香的主要原因。由於茶葉生長緩慢,有利於維持新梢組織中高濃度的可溶性含氮化合物,適宜氨基酸和香氣物質的形成。

    多雲霧和高溼度,不僅能抑制纖維素的合成,保持芽葉柔嫩,而且使照射茶園的太陽散射光和藍紫光增多,增強了漫射效應,有利於芳香物質的形成。較大的晝夜溫差又有利於光合產物的積累,使蛋白質、氨基酸和維生素的含量增加。

    (3)高海拔,茶綠色更多

    決定茶葉的味道的根源是什麼呢?是樹幹給它輸送了什麼樣的營養,而樹幹的營養來源於哪呢?就是樹根從什麼樣的土壤來吸收。土壤所含的物質越豐富,茶的口感就越豐富。貧瘠的土壤是絕對長不出好茶的。高海拔地區人煙稀少,常年保持自然生態環境,水土流失少,物質遷移速度慢,土壤厚度更厚,肥力更高,而且有效避免了低海拔被農藥殘留影響的情況。

    當然,所謂的高山出好茶,也是有季節性變化的。同樣是高海拔生長的茶樹,春茶中水浸出物和氨基酸較在陸地更高,而夏秋茶,則是水浸出物和咖啡鹼含量較高。(小山茶如何不做評價了)

    三、製作過程

    這裡就不講茶葉詳細的製作過程,只對茶葉製作主要流程進行說明了。這裡將綠茶分為採摘、製作兩步。

    (1)採摘。

    採摘時間的影響。“早採三天是寶,晚採三天是草”的說法以及市場對於“明前茶”的追捧,就能看出採摘時間的影響了。經過漫長的冬季,茶樹體內養分得到充足的積累,加上初春氣溫低,茶樹生長速度緩慢,此時的芽質比較好,氨基酸含量相對於後面的茶更高,而具有苦澀味的茶多酚相對較低,這時茶葉口感香而味醇。明前茶是一年中綠茶品質最佳的。

    採摘標準的的影響 綠茶的採摘標準是什麼?採摘標準多為1芽1—3葉及同等嫩度的對夾葉。近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高檔名優茶的需求日益增長,而各種名優茶均要求採摘1芽1葉,初展的幼嫩芽葉或1芽2葉初展芽葉,因為只有極幼嫩的芽葉才能加工成美觀、精緻、內含物豐富的特殊產品。採摘標準的提高意味著人工成本的提高、成茶數量的減少,但其經濟效益較高。

    採摘方式的影響。大部分茶葉採摘都是靠人工,因為這樣才能保證採摘的茶葉品質近似,但是也有人為了減少人工成本,使用機器採摘。先是用一刀切的方式把新葉和老葉一起採下,然後通過機器篩選留下鮮葉。這種採摘方式快捷而且還能保證採摘所有鮮葉,但是這種採摘方式容易破壞鮮葉的完整,更會導致成茶的質量下降。所以一般只有量產的小山茶才會採用這種方式,名優茶基本都是人工採摘(反正我從來沒用過機器採)。

    (2)製作。

    在現代工業社會,現在茶葉製作依靠機器已是主流,手工製茶少之又少。下面說說他們的區別。

    外觀的不同。機器是死的,完全按照設定去執行,所以機制茶外觀更好看或者說是更加的統一。而純手工做出來的茶葉在用手掌、靠臂力去揉捻鮮葉時茶葉無法保證受力均勻,導致茶葉厚薄不均,製成成茶時外觀就遜色很多了。

    口感的不同。手工製茶過程中,師傅們是寸步不離茶葉,隨時都要注意茶葉的成色以及狀態,所以能及時的對茶葉進行臨時處理,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葉內的物質,而且手工茶往往一次製茶的量很少,便於觀察和控制,所以做出來的茶葉口感要比機制茶好很多(經常喝茶才能更明顯的感覺到)。

    產量不同。這個大家應該都明白,機器不怕累,而且生產效率高,在產量上遠遠高出手工茶,這也是同等鮮葉製作出的手工茶價格要高於機制茶的一個原因,成本投入大。

     

    所以,2000元的茶葉和20元的茶葉肯定是不一樣的(以次充好的情況就例外哈)。那麼如何判斷茶葉的好壞呢?懂茶的人靠喝,泡上一杯茗一口,是好是壞一味瞭然;不懂的人靠看,看時間、看產地、看賣家,碰到誠信的商家虧也不會虧多少(熟人另說[可愛])。

    (當然也可以來問我,知則無不言,不知幫你查[玫瑰])

  • 3 # 予言茶事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必須搞清楚茶葉內含物質到底包含哪些東西。根據科學測定,茶葉內含物質主要有以下幾種成分:蛋白質、氨基酸、生物鹼、茶多酚、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天然色素、脂肪酸等。其中微量元素包括:鉀、鈣、鎂、鈷、鐵、錳、鋁、鈉、鋅、銅、氮、磷、氟、碘、硒等。

    從上面的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出,茶葉中內含的微量元素和營養物質,其實非常豐富。這也是為什麼大家都說喝茶好的原因。飲茶是一項有利身心健康的活動,比之抽菸喝酒要好的多。但是,由於茶葉的本身的特性和市場環境因素的影響,導致茶葉的價格非常模糊,沒有統一標準,無法確切定價。這點不像菸酒,都有固定透明的價格。

    茶葉的價格是不透明的,所以給人感覺茶葉是保利行業,20塊錢一斤的茶葉,也敢賣2000塊錢。那麼,2000元一斤的茶葉和20元一斤的茶葉,所含物質是否有區別呢?

    總體而言,同一品種茶樹,按照相同工藝製作而成的茶葉,內含物質的種類和成份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唯一有區別的是內含物質含量的多寡,有一定區別。比如說鮮嫩芽頭的氨基酸含量會高一些。夏茶的茶多酚含量高,而秋茶的芳香物質略多。

    茶葉內含物質在含量方面,有一定區別。但是,這並不能說明2000塊錢茶葉和20塊錢茶葉的內含物質是否有區別。因為,我們必須回到前面的話題,茶葉定價的不透明性。由於茶葉沒有統一的定價標準,價格主要靠茶葉店老闆的心情。同一款茶葉,賣給甲客人可能是1000,賣給已客人可能只要800。

    上面說的是同一款茶葉。如果將範圍擴大,中國有20多個省份1000多個縣市種茶,出產綠茶、紅茶、白茶、黃茶、黑茶、青茶等6大茶類和花草茶及深加工茶,大大小小可能數千個品種,同一個品種又分為大小品牌和市場通貨。

    由此,茶葉的價格就變得更加複雜。所以,我們只能說,在相對正常的行情中,2000塊錢的茶葉與20塊錢的茶葉,肯定是有不小差距的。在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價格與價值相符的情況下,我們大致可以判定,二者之間額營養物質含量是存在一定差異的。但是,可以放心的是,同一品種的茶葉,不管價格高低,內含物質的種類不會有差別,該有的都要。

  • 4 # 橫縣花總1

    2000元一斤的茶葉和20元一斤的茶葉,內質含量沒多少差別,只是賣的場景及消費群體有別,產地及採摘時間不同,口感不同,物以稀為貴,其實較好較實惠品質的是一芽一葉的茶,普通50一200元/斤就相當不錯了,上千過萬的只是為了針對有身份的消費者定價的,已顯高貴身份,成本乘以20倍標價

  • 5 # 星掠殘陽AYR

    請問海捕出來的2000元一斤的魚和20元一斤的魚所含物質有區別嗎?貴的東西一定有它的道理,便宜也有便宜的原因。

    拿兩千塊一天的人和拿20塊一天的人,所含物質有什麼區別嗎?如果是同一個人的學生時代打工和進入了好的公司的比較呢?

    且不說2000元和20元一斤茶葉的所含物質,就算是2000元一斤的同一種類的茶葉,它的所含物質也是不同,茶葉中發現的化學物質有四五百種,還不包括礦物質和其他,而且佔比都是各不相同,哪怕物質種類全一樣,佔比不同也會是不同的口感和品質。只能說茶葉的所含物質,對價格會有重要的影響,內涵豐富的、口感好的就貴,反之則便宜。

    首先,從供需來看價格,茶葉是一種農作物,本身的品種,生長的環境,氣候原因等是決定其先天屬性的原因,後期的採摘和加工是決定其後天的原因。經過多年的歷史和市場的考驗,市場對茶已經有了相對清晰的認識,什麼茶什麼價錢,在懂行的人心裡,或者每個人的心裡是有一個心理的價格的,再結合到最終產品的品質、口感等,供需雙方達成了一種平衡,追的人多、供給量少,價格就漲,追的人少、供給量多,價格就跌。

    但是異常的價格波動,是沒有參考價值的,比如當年的生薑、大蒜的人為炒作,除了讓姜農、蒜農一地雞毛,留下無數爆倉的生薑、大蒜還剩下什麼?這是擾亂市場的極其短視的行為,也被後來的人們所鄙視和唾棄。

    其次,從因為茶葉是用來喝的,那麼茶葉的口感是決定茶葉價格和價值的重要指標,也是說茶葉中的水浸出物的物質含量和種類,是決定了茶葉口感和品質的重要因素,也是決定其價格的重要因素。口感豐富、回味悠長的茶就一定比同類的口感差的要好,那麼價格貴也是必定的。

    如果一定要科學的來比對兩款茶,你可以花錢去檢測,把每一種物質的含量都測出來,把它們影響口感的原因結合科學知識,詳細的研究出來,寫成很多篇論文,在請專家來論證,得出科學的結論。但是對於一般的消費者,一次檢測就是幾千塊,你覺得有必要嗎?換成是企業,一套全面的檢測幾萬、幾十萬,錢誰來出,哪個來買單?

    最後,回到我一直以來的觀念,無論是什麼茶葉、什麼酒、什麼飲料等等,自己覺得好喝,然後自己負擔的起,這就夠了,喝茶與不喝茶,只是生活方式,有這個時間研究茶葉的物質,不如多喝兩杯好茶,多掙點錢,你說是吧。

  • 6 # 百里遙

    一、採摘季節不同的區別

    茶我們分為:春茶、夏茶、秋茶。其中春茶的價格是相對夏茶、秋茶更貴很多,原因是因為春茶的內含物質較夏秋茶豐富,因此葉肉肥厚,芳香物質和維生素含量較高,滋味鮮爽,茶香強勁,外形條索緊結重實;

    夏茶茶香比較弱,滋味也沒有春茶的好;秋茶的特點就是湯香較好,但是滋味比較淡。所以夏茶和秋茶的價格會比春茶的低一些。

    二、原料不同

    眾所周知,茶的樹種分為:古樹、小樹、臺地。古樹茶的價格不用我多說大家也知道含金量是很高,百年以上的茶樹我們才會稱之為古樹。小樹是指樹齡在幾十年的茶樹,臺地茶就是後期種植的。

    圖為古樹茶

    我給大家舉例說明:古樹茶就像一位百歲的老者,小樹就像一位中年的男子,臺地茶呢就像正值青春的孩子。百歲老者自身所沉澱出廣博豐富東西是中年男子與正值青春的孩子無法比擬,所以古樹茶的內含物質較小樹與臺地豐富很多,個人覺得沒有可比性!

    圖為小樹茶

    所以才會存在2000元的茶與20元的茶存在的原因,大家可以投其所好,選擇適合自己條件的茶品。

    圖為臺地茶

    三、產地不同

    出名的茶產區與不出名的茶產區價格都會有很大的差異,就像一線明星身價幾千萬而三四線明星身價只是幾十萬這樣的道理,如果用一線茶星老班章與其他茶對比,身價肯定是老班章高了,老班章以霸烈的口感聞名於世,深受茶友們的追捧,熱度只增不減,而且屬於稀缺資源,所以價格自然高。

    圖為百花吟-高階評茶員丨青衫

  • 7 # 憶飄雪

    同一品種的茶所含物質基本是一樣的,那為什麼有的茶賣20一斤,有的賣2000一斤呢,原因無外乎以下幾種:

    1、產地差異。由於氣候的差異,各地區種植同一種茶的差異還是很大的,比如大家熟知的茉莉花茶,廣西橫縣茉莉花茶是全球佔比60%的核心產區,全國茉莉花原料最便宜的一個地級縣,生產出來的茉莉花茶肯定就是便宜的。

    2、採茶要求不同,好看的茶型,需要人工時間採摘。採茶的時候有些只採茶尖,有些只採嫩葉,有些不管這些只要合適的通通採下來。同一株茶,供給量差異就很大,成本高,當然賣價就貴了。

    3、炒茶工藝不同、有的需要人工,有的需要機器炒茶。(人工炒茶的成本高於機器炒茶的成本,機器炒制的茶葉一般是一致性,很難做到和人工一樣的炒制效果)這個其實沒什麼好說的,好的茶葉為了保證好的價格,首先得選一個更優秀的師傅,更優良的工具及裝置,而且篩選的時候也更嚴格,這些無形中的成本,最終都體現在了賣價上;

    4、口感不同,有的茶葉喝來苦澀味重,有的茶葉喝起來口感潤滑、香味也有所不同。其實上面三點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口感的差異,對於老茶客來說,更細膩的口感,更高的品味,更好的賣相意味著他是否願意為這些成本買單;

    5、銷售地不同,銷售價格也不會相同,成本在於(物流、倉儲、人工、房租等。。。)往往是離產地越近,價格就越便宜。

    6、炒作。大約五六年前,我去逛各大茶葉賣場的時候,並沒有看見目前這麼多品種。

  • 8 # 老高房車漫遊記

    我認為2000多的茶葉就是蒙人的東西,好茶葉就是春茶,清明前後幾天的茶葉質量最好,我在杭州呆了幾年,杭州的朋友在清明節前用信封裝一點新茶送我品嚐,要知道,這種茶葉整個杭州也沒有幾斤,市面上根本沒有買的,基本都是送人了,所以,2000元的茶葉就是編凱子的。現在20元的已經不叫茶葉了,應該是樹葉,要知道為什麼,你到茶園用手掐一支兩個葉的嫩芽,在手裡捏碎,你會感到手上都是油一樣的東西,粘粘的,而且離幾尺遠都能聞到茶葉的清香。你再摘一片底下4--5片的葉子,用手捏碎,根本就沒有粘性,也沒有茶香,放嘴裡嚼才感覺有一點點茶味。還有澀味,現在茶葉的價格靠炒作。記得90年,在杭州周邊的農村集市,看見買茶葉的都是抱一個白色的布袋,裡面有2--3斤茶葉吧,賣茶葉的人都要當面品嚐的,旁邊就有茶館,燒好的開水,現場衝一杯,先看看茶葉泡開的形狀,再聞聞茶葉的香味,然後才是慢慢的品嚐味道了。我一個北方人,真是沒有見過這樣的場景。杭州人真是把品茶,賣茶做到了極致。

  • 9 # 馬路飛歌9

    茶葉的價格構成大致分成這麼幾部分。

    一是生產成本。主要包括種植成本、採製成本、加工成本(含裝置更新折舊)和包裝成本幾個環節。

    二是流通和銷售成本。主要包括運輸成本、貯藏成本、店租人工等渠道成本。

    三是品牌和運營成本。主要包括廣告費、展銷費、贊助、媒體等費用。

    四是稅收、接待、公關等其他費用。

    在這幾項中,生產成本只佔20%左右。大量的費用出在流通運營和品牌建設上。所以品牌大廠的茶相對貴些,但品質更有保障。茶農自產的茶相對便宜,但品質就靠你自己去把握。

    一般來說,你所說20元/斤的茶葉基本上是春茶快結束時以採代剪的尾茶,機釆機制,品質只能說呵呵呵。就好比市場上的白菜幫子,食堂裡放點肥肉辣椒一炒,也香的很。你同樣可以問"白菜邦子和娃娃菜所含物質有什麼差別嗎?"

    關於茶有句俗話說得好:"早釆三天是個寶,遲採三天就是草"。市場需求決定價格。我以前不理解火車餐車的飯菜為什麼要賣那麼貴,後來明白,如果餐車價格不貴到一般人吃了心痛,那麼餐車就會人滿為患(僅指老式綠皮火車)。

    總之一句話,對茶葉生產企業來說:能賣出去的茶才是好茶。能給公司帶來利潤的茶品,才是真正的爆品。

  • 10 # 川娃擺茶Vlog

    土雞蛋和洋雞蛋

    有機和無機

    ……

    有差異不明顯,人和人也也一樣,有的長得好看,有的長得醜,有的長得嫩,有的長得老,有的口若懸河,有的呆若木雞,有的賣2000還不夠成本,有的非要用20的賣你2000.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人如何才能大氣,不斤斤計較,或者怎麼樣的人才不算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