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不比天高

    分析兒童行為,無論是殘忍暴力還是自卑膽小亦或是其他問題,基本上都是從兒童自身、家庭、社會這三角度去分析。

    01.兒童自身

    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會帶有一些天然的屬性,比如說氣質方面,是膽汁質、黏液質、抑鬱質還是多血質,又比如依戀方面,是容易型、困難型還是遲緩型。這些天然的屬性可以說是上天留給每個孩子的禮物,正是這些屬性集合,成就了一個孩子獨特的個性,影響著兒童的行為。在氣質方面,膽汁質型別的兒童,情緒興奮度高、體驗強且持久,可能就容易做出衝動行為;粘液質型別的兒童反應較緩,能剋制,可能就不容易做出傷害行為。而在依戀方面,容易型孩子情緒較為穩定,可能就不容易做出暴力舉動,困難型對外界事物反應可能就比較強烈,可能就容易做出這些行為。

    但是,兒童自身角度不是分析兒童行為問題的重點。一方面,天生的東西我們很難甚至可以說根本沒辦法選擇。另一方面兒童身體尚未發育完全,思想尚未成熟,社會化程度遠遠不夠,可塑性極強,且正處於成長關鍵期,很多事情很多品質都需要都可以由父母乃至社會環境對其進行引導塑造 ,這些因素對兒童的影響程度遠大於兒童本身。

    02.家庭

    家庭,是兒童問題行為分析的重點。根據我接觸的案例,兒童出現問題行為,往往是家庭方面出現一些問題。

    家庭關係:一個和諧的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協調的,不應該存在誰和誰形成同盟對抗、孤立甚至敵對第三方的問題。當兒童參與孤立敵對某一家庭成員時,一方面可能會加劇兒童殘忍暴力行為以應對第三方,另一方面同盟的家庭成員出於對抗的需要也會默許甚至明面上支援兒童這種行為。誰在做“榜樣”:觀察學習是兒童習得某種行為的重要學習形式。既然要觀察,必然需要一個榜樣。反思一下,在父母或是監護人或是長期一起生活的家庭成員,是否有人經常表現出殘忍暴力行為或行為傾向,在重大事項上選擇以殘忍暴力的方式去對待、解決問題,且被兒童看見聽見。要知道,當這些長期生活的家庭成員表現出這些行為,兒童很可能會預設這種行為是合理的,不然為什麼大人們會表現出來呢?且這些“榜樣”很容易稱為兒童犯錯時候解釋的擋箭牌,“我的誰誰也是這樣啊!”當殘忍暴力行為出現時,家庭成員的應對方式:不良行為出現時,家庭成員的對待方式以及態度非常重要。無視、默許甚至支援都很容易對兒童進行強化,使得行為再次發生的機率上升。明確表示這種行為是不對的,甚至予以適當的懲罰,能幫助兒童建立觀念:原來這種行為是不被允許的。03.社會

    社會方面,主要有學校和社會環境兩方面。

    在學校方面,同伴也是兒童習得某種行為的重要榜樣。在同伴關係中:

    兒童是否處於一個劣勢、經常被欺負的地位?是否有一個處於強勢地位的孩子王,這位孩子王是否以粗暴武力的方式“領導”同伴?兒童所在的班級或是群體中,是否有崇尚“武力”解決問題?等等

    而在社會環境方面,兒童觀看的節目、影視劇等是否充斥著殘忍暴力的元素,當這些元素出現時,父母等有沒有進行引導?等等。

    總之,基本上都是從上述三方面進行分析,著重從家庭方面思考,其次是社會,最後再考慮兒童自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速派1.8t和天籟2.0,哪個更值得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