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喬洋洋JOJO
-
2 # 平凡小木
首先,你可以不孤獨。
這是一定的,沒有人是生來孤獨的,只要在大學裡你合群,只要你跟著大家,變成和他們一樣,你就不會孤獨。我們經常在不少社交平臺上看到好多小夥伴為了逃避孤獨而刻意融入周圍人的圈子,即使在這個圈子裡自己感到不自在,也仍固執的就在裡面不肯動彈。一開始我並不太理解,後來在一次跟室友的閒聊中我找到了答案。
室友小木剛進去大學就參加了一個興趣社團,一開始他很開心,感覺終於找到了自己所愛的事情,也樂意為這個社團盡心盡力。但後來他就跟我說他不太想去了。小木說:“先前我感覺很激動,大家都不太認識,心中的那份熱愛讓我們聚在了一起,我很珍惜。但後來他們慢慢變了,習慣聚會,喜歡在酒桌上高談闊論,各種形式主義令他頭皮發麻。”
“但我還不能退出,感覺退出有點不近人情,我害怕一個人的感覺。”
我想,這或許反映的是大多數人的內心吧。
一味地勉強自己,只為了讓別人不另眼看待自己,寧願自己不開心,也不想跳出圍欄,接受孤獨但快樂的自己。
一個人,並不會孤獨,前提是你要學會享受它。
國慶節假期之前,我同學就問我打算十一怎麼過啊?我說讀書,寫作,與自己交流。他聽完白了我一眼,說我是他認為最宅的人,這多無聊啊,要不我陪你出去浪?我搖了搖頭,不再說話。真的孤獨嗎?真的無聊嗎?寫這篇文章時,我坐在一間教室碼字,假期裡,人很少,看到外面灰濛濛的天,我感覺我很自由,至少我不覺得孤獨,相反我感到很充實。平日裡被繁重課程壓的喘不過氣,這些天,我有了充足的時間幹著自己想幹的事,我覺得很幸福,我覺得很滿足。我認為孤獨並不是一個貶義詞,他也可以是種幸福與快樂的的感受,可以感到愉悅與甜蜜。我享受一個人的孤獨,是因為我把大部分的時間投入到了我喜歡的事情上。我喜歡孤獨的環境,是因為我能在安靜的時間裡與我自己用心交流。
在這期間,我學會了自我反省,自己獨處時,學著與自己內心交流,問問自己以後真正想幹什麼?對自己說我想要什麼?這一段時間活的是自己想要的樣子嗎?或許不少人認為這中自我反省有些低階甚至有些可笑,你可能會說這是從小就經常被老師提起要做的事,但你沒有這樣做,即使你做了,也只是應付了自己,滿足自己的內心。
當你真正問清楚了自己,我想孤不孤獨你應該就有了答案。
亞里士多德曾說:“離群索居者,不是野獸,便是神明。”讓我猜猜看,你我應都是神明吧。
-
3 # 抖媽團
大學本身是一個求學的聖地 但是對於大部分學生而言就是一個放任的場所,4年的大學生活,可以不知天高地厚,也可以默默無聞。下面以我自身的經歷講述下大學的孤獨生活:
剛進入大一的時候,我是抱著學習的態度走進大學校園的,天天基本上都是教室、宿舍、圖書館,別的也沒什麼交集了;後來我在社團認識了一個女孩,沒錯我們戀愛了,操場、小樹林成為我的主要陣地,整天膩歪在一塊,雖然那時候沒什麼錢,我們出去玩也都是很節儉的,但是確實很幸福。
好久不長,那次的分手是在大二的4月份,可能是因為我天天打遊戲,冷落到了她,她才會把我拋棄的。分手以後,我整日窩在宿舍,打遊戲、睡覺,除了必須要上的課,連吃飯都是點外賣的,每天都是過的這樣的生活,我居然能頹廢大半年也是挺厲害的。
到了大三的五月份,突然感到這樣的校園生活過的感覺像是等死一樣,我就在市裡的一家KTV上夜班,白天在宿舍睡覺,遇到過形形色色的客人,聽那些陪酒女孩講述自己的小故事,這裡不僅可以花天酒地,還有很多不一樣的故事。雖然有時候會感到累,但是想想學校裡的無聊的生活,看看自己身邊的同學,還不如在外面找點事情來做。
一直到大四實習前夕,我還在從事那個工作,後來畢業正式工作,也就慢慢進入社會的生活,不會無聊、不會空虛,身上的壓力在推著你不斷前進,加油,社會人!
-
4 # 永是少年郎
我感到孤獨。
大學中孤獨有兩種。
沒有朋友形影單隻,是孤獨
身邊酒肉朋友無數,真正交心者卻無是孤獨
我是第二種孤獨。
當雪後初霽卻只能寫出一個名字時;
當看完其他人不感興趣的電影回寢時;
當一人吃飯一手用筷一手盯著手機時;
當看到巨搞笑的段子分享卻無人回覆時;
當晚上離開自習室經過宿舍樓前明暗路燈時;
當蹲下繫鞋帶站起來時朋友卻都已經走遠時;
都令我感到孤獨,
不過這也挺好:
當豔陽高照時雪中名字終將融化;
當票房慘淡的電影我來支援;
當放下手機細細品嚐飯菜的滋味;
當段子默默記下講給有趣的人;
當夜晚獨自仰望星河燦爛之美;
當鞋帶鬆開有願意等待的朋友時;
一切都沒那麼糟糕。
相信吧朋友,大學裡沒有人不孤獨,
自己的目標,只要自己堅持就好。
-
5 # 有顏色的橘子
確實感到孤獨,很多外在的東西容易得到,但一個真正交心的朋友卻很難得。大家來自山南海北,彼此間度過相識的蜜月期,有太多東西要考慮,人又有一種天生的劣根,容易嫉妒身邊優秀的人。
事實上平常相處倒還可以,如果真正遇到事情,只有幾個人能靠得住。我覺得大學是一個向社會過渡的階段,慢慢讓我們褪去身上的青澀天真,進入成人的世界,面對孤獨、責任和無數的挑戰。
在這樣的時候更需要我們學會適應,雖然不敢確定這樣做是否一定正確,這條路是否一定是坦途。但是好像每個人都要經歷這一步。
在大學裡,年級越高,越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課程慢慢減少,接觸的人也不似以前多。如果沒有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覓得同心的戀人,那難免要一個人做許多事情,難免會覺得孤獨。
但我覺得這恰恰也是通往自我的道路,因為在喧鬧繁華里更容易迷失自己。
處於孤獨並不可怕,學會獨處,明白慎獨,我們終會通往強大。
-
6 # 情定江蘇
我上大學的時候也有過你的困擾,自由時間特別多,不知道做著什麼。覺得大學四年什麼也沒有學到,還不如高中好。可當我走上工作崗位的時候,我才發現,我真的學到很多東西。尤其是以前被我認為象是空話一樣的專業方面的知識,在實際的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其實我們所能學到的東西,正是平時一點一滴汲取的,就是我們認為“什麼都不懂”的老師,一點一點交給我的東西。我們在大學四年裡,學到的還不僅僅是專業知識,更多的是為人的道理,處事的方法,學習的能力,這些都很重要,都是在不經意間一點一點積累。作為過來人我覺得在大學裡一定要珍惜時間,不要浪費時間浪費父母的金錢。多給自己一些規劃,讓自己充實起來,這樣,你才不會整天感覺沒勁。
大學要學習很多東西,你認為主要學習什麼?大學中學習知識和 鍛鍊能力相比哪個更重要? 大學的學習很多,很雜,但總的可以歸分為兩類——課堂上教的和課 堂上不教的,也就是知識文化和待人接物。這兩者同樣重要,並無輕 重主次的差別,一個人的能力再強沒有知識文化做基礎也是白搭。同 樣的,一個人知識再豐富, 卻沒有表達交際的能力,那再浩瀚的學識 也只能任由它爛在肚子裡。
平時的課一定要堅持上,在不對自己成績造成影響的情況下,儘可能的參加社團和學生組織,不斷擴大自己的生活圈子,接觸各式 各樣的人,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不要一味的去 看著別人,包括並尤其是你的室友和同學,因為你需要走出去,走出 這個圈子,你可以逐漸的突破,從宿舍到學生組織到學校到校外,這 樣不斷的擴大自己的生活圈。你不需要與人相同,成功的都是個別人 ,不是麼?
大學可能並不像我們來之前所覺得的那麼有趣,剛接觸它時,相信覺 大多數人最大的感覺就是失落。可是慢慢你卻又會發現, 大學的確不是你想象中那樣多姿多彩,但那卻是因為大學本身的顏色都是你自己 去描繪的,你心中應該有一個完美的模型,並且為了這樣一個美麗的 模型,而不斷努力描繪、去實施,那麼它最終就會變成那樣!這也是 為什麼同一所學校,有些人覺得它是多麼的破爛,有些人卻一生都在 懷念。
之前看見過東方衛視有檔節目,一個復旦大學的教授說的一段話記憶猶新。他說,大學也是一個社會,重點大學跟普通的二本三本有區別,但是沒有本質的區別。他們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認可的大學,都是同樣認同學生學歷的,從這點說並無本質區別。既然大學是一個社會,他就有各種社會現象,你想過把四年畫成咋顏色,他就是咋顏色。你把黑色不停的給自己四年畫上去,那你眼裡就只有黑色。你把四年描繪的五彩繽紛,五顏六色,那你四年的世界就是豐富多彩的。所以,我覺得這段話很適合像你這種在大學感到迷茫,無所適從的大學生共鳴。
-
7 # 鐘意你你你
孤單過
大學第一年剛來學校,我們專業女孩子多,我們一個班的小姑娘,我心比較大,那時候對女孩子之間的彎彎繞繞不是很懂,剛來的時候和班長一個宿舍,當時團支書和當時還不是班長的班長說我想跟她爭班長的位置,我去老師辦公室填表格在她嘴裡變成了去討好老師說班級小姑娘壞話。我也不懂為什麼當時我就成了眾矢之的,然後被欺負被誣陷被室友孤立,我當時不太懂就只知道哭,受委屈了哭,被欺負了哭,被誣陷不知道反駁還是哭,後來發展到想退學,但總覺得自己憑什麼被這麼欺負,慢慢開始去證明自己
大概大一的第一學期是我過的最黑暗的日子,後來我開始去參加各種比賽,常去老師辦公室跑,我開始不跟別人抱怨我怎麼怎麼受欺負怎麼委屈,也很少在別人面前哭,慢慢的那片辦公室的老師都認識我,班裡同學也不敢去開罪我,我被老師破格推進學生會(當時入學生會很嚴,只有班長和團支書能進)以前那些不友好的同學開始主動跟我說話,但是我當時覺得她們很討厭,我甚至想過報復她們。可是後來想著想著報復的想法就淡了
第二年我開始了忙碌的日子每天各種比賽,活動。早出晚歸,看起來很充實,但其實我沒什麼朋友,除了一個對我特別特別好的學姐,我基本就是看起來班級所有人都跟我很熟,但是其實我連個一起吃飯的人都沒有,雖然充實但也是孤單
第三年我把所有的職務都辭了,也很少參加活動,每天和班裡小姑娘一起放學一起吃飯,一起討論買什麼好看的衣服,塗什麼色號的口紅,雖然很多人說我墮落了許多,但卻每天都很開心,不用不吃飯趕去開會,也不用留在辦公室每天打電腦,想什麼時候睡就什麼時候睡,不用每天心裡壓一堆事
ps:我是阿四,一個勵志於八卦前線的女孩子,喜歡的話可以互換呀
-
8 # 布偶喵喵WJ
我的大學是從孤單到合群的進化。
考上“211大學”是我這個鄉下人沒想過的事情,9月份入學報到,初次來省城的我一下子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接新生的同學把我送到宿舍,同宿舍的室友還沒來,我一個人默默收拾床鋪。過了一會兒門被打開了,我有點緊張地看過去,操著不標準的河南普通話跟她說“你好”。哈哈哈,(後來這句話成了我的一個小槽點,實在是太青澀了我當時。)
之後的大一一學期,因為我不會社交,不知道阿迪耐克,更不會化妝時尚,我和宿舍其他三個女生很陌生,宿舍明顯被分成了兩個陣營,1V3。她們一起去逛街吃飯,而我一個人默默在宿舍孤單地睡覺玩手機。那一段時間真的很孤獨,覺得自己像掉進公主堆裡的灰姑娘。一個人去食堂吃飯,去教室上課,下了自習也不願意回宿舍,寧願在外面晃悠,看著路上一個個都是成群結隊的,我真的很難受。
就這樣,慢慢地到了大二,因為宿舍裡總會有交集以及舍友並不是那種傲嬌的人,我和她們也開始了集體活動,雖然我還是有點自卑,但是她們發自內心的沒有嫌棄我,這是讓我感到很幸運的事情。幫我挑衣服、叫我吃飯、帶我一起玩,久而久之我們宿舍就變成了一個團體。
雖然大學裡也有過宿舍爭吵,但我們都以互相理解和包容化解,而沒有像其他人說的那樣“大打出手”。所以,經歷過這些事情之後,我覺得,不管一開始和別人有多少不理解,自己一定要樂觀,不要放棄,以一顆積極的心去面對,最終結果一定不會太差。
所以,大學如果你是孤獨的,請不要害怕,總會有人向你走來的那一天。
-
9 # 娛樂全書
不請自來,我就是一個在讀大學生。說起來大學,是所有人中學時代的嚮往。大學象徵著獨立,象徵著成長,象徵著你將負擔起責任。
但如題主所說,大學裡的孤單,是什麼樣子的呢?
首先作為一個在讀的大學生,我得發表一下自己內心的感受,我並不孤單,反而很充實。而下面我就說說在大學中周圍人,或者我看到的孤單。
沒有朋友:在大學裡,大多數人都會有很多無時無刻不生活在身邊,但卻並沒有那麼深厚情誼的所謂的朋友。大多數還是一起吃喝拉撒睡,如果說知心好友不易,但也總會有那麼一兩個能跟你說心裡話的。除非你不喜歡這裡的人。
沒有愛情:每當在校園裡遇到隨處都可見的單身狗的時候,再看看自己身邊,總會有些落寞。活在一群單身狗的群體中,靠著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安慰生活需下去,卻也總是心有所想,感受孤獨。
沒有事情:在大學裡有兩種人,一種是有目標的人,一種是沒有目標的人。當從九年義務教育和三年魔鬼高中的生活中走來之後,很多人都以為大學時一個享受青春美好時光的時候,什麼也不用操心,玩就行。從此,有的人開始了放蕩的人生。殊不知,大學並不是一個養身板的地方。反而在大學期間的成就,可能會成為你一生的定格。當大三大四的時候,即將邁出校園,再回頭一看,大學就這麼過去了,有的考了研,有的創了業,有的成了家,卻只有自己孤零零一個人,什麼也做不了,什麼也沒得到。這時候的孤獨,才是最可怕的。
奉勸所有正在迷茫,但還為時不晚的青年人,給自己的生命再增添一些色彩,不管你身處校園,還是身處市井,不要做一個放棄治療的孤獨患者。
-
10 # 季菽
剛上大學,所有都是新鮮的,曾立志要加入學生會組織,大幹一場,誓交幾個摯友,過一場如電影般瘋狂的青春,也決定談一場戀愛,體驗無關現實的心動。可能是慾望太明顯,做任何事情都太過熱情,結果恰好相反地被人說成傲氣,被人覺得難以相處。玩得來的姑娘也突然有了男朋友,開始疏遠。
當時我被宿舍的人孤立,現在想想無非是正值青春,全部都不肯低頭的少女,玩笑般的惡作劇。只不過想搏一個關注,人人都想掌握大局,人人都想成為這個圈子裡高高在上的Queen。而我卻是時常脫離掌控、挑戰權威的那個人。
情商不夠,是一個做多少好事都無法彌補的缺點,偏偏當時我情商不行,經常在網路社交圈發一些矯情的內心感受,年紀小時恨不得要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的高興和難過。結果只為一時快感口無遮攔,日後又要做很多事情,去討好與安撫對號入座的周圍人。
被孤立被冷暴力,真的是一種極其痛苦的自我懷疑的經歷。與其他人生活在一個屋子裡,但常常被無視,那種感覺就像被全世界拋棄。明明覺得自己沒有做錯什麼,況且已經低三下四地檢討,卻還是被人不喜歡,十惡不赦地活在別人的嘴裡。我也挨個發簡訊給她們道歉,去解釋一些我自己都不知道的事情,甚至還在宿舍裡掉了淚,找一些可笑的理由去拉近距離,就這樣也於事無補。
後來,當我真的疲憊於修理這些關係時,決定享受一個人。
我一個人去校外逛街,吃一頓豐盛的晚餐,買一張電影票看看電影。我在沒人作伴的晚上。去圖書館看了很多書,寫了很多篇文字,雖然幼稚,但也足夠在日後回味自己的不成熟時笑出聲來。常常出去兼職,幾乎是在用一種報復心理,去抓住一切鍛鍊自己的機會,既然不能在學校裡鍛鍊自己的能力,那就提前去見識社會,在實戰裡獲得提升。
我孤獨嗎,真的孤獨,不然不至於打電話哭訴,也不至於迅速地投入一場異地戀,成了手機奴隸。
孤獨就是我坐在飯桌前忘記拿筷子,又怕走開後餐盤被阿姨收走。孤獨是我揹包走在路上,一個人走得飛快,不想看別人熱鬧的背影。孤獨是我一個人看電影時,無人一起分享的爆米花。孤獨是我夜晚回到宿舍,有那麼多話想說卻沒人想聽的窘迫。
可是在這場與孤獨抗戰的時間裡,我慢慢地竟然有了無法言語的快樂。當週六週日早起坐一個小時公交去上日語課的時候,我又意識到,一個人是多麼得自由。當每晚去練習東方舞的時候,我也意識到,一個人是多麼瀟灑。我因為自己一個人孤孤單單的,多了好多可以利用的時間出來。我不用擔心因為拒絕了誰一起去逛街的請求而得罪她,也不用擔心我常常沒有時間陪她而失去她,也不用擔心男朋友時刻黏在身邊,不得不度過一些毫無意義的花前月下。
其實我在孤獨裡也繼續有意無意地融入集體,畢竟人不能總是自我安慰,我常常自我檢討和改正。可當再一次主角不是我的孤立事件發生時,我才覺得不是自己有問題,也不是其他人有問題,而是我們都長大了,不能再像小時候那樣隨時隨地在一起,沒有人有異意。
當我喜歡運動在健身房裡揮汗如雨時,再也不想經常什麼也不幹,就躺在床上一起刷美劇。當她在學生會裡作些累人的管理工作時,也很難在無聊的午後一起休閒逛街。當她與男朋友時時刻刻待在一起時,各種閨蜜聚會也註定會缺席。當她忙著死啃一本單詞書考雅思時,也很難去要求她空出幾天時間一起去旅行。
當我們慢慢意識到這些原因時,就不再刻意地要求誰一定要合群。後來成熟的我們,有了這些自然平淡的相處,竟然其樂融融,再也沒什麼糾紛。我們宿舍的姑娘們,後來一直安安穩穩直到畢業,最後哭成淚人不捨地擁抱告別。
大家的圈子不同,方向也不再相同,所以我們只能在同一個圈子裡找共鳴。我們都在長大,又拒絕長大,畢竟女孩子的友誼是上廁所也要在一起。但當我們再也不能協調時間,又不能放棄自我時,沒有人願意因為一些瑣事影響有序的個人計劃,當圈子不同時,很難再找到一件都有共鳴的事情。不是不重視,不是不關心,只是這些重視與關心,不再是小時候那樣,意見不合就鬧掰,畢竟沒有人願意再花那麼多的時間,去維護一次需要太多時間維護的關係。
在這場成長裡,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孤獨地尋找著自己,尋找著合拍的、可以互相安慰的夥伴。而如果你孤獨了,不要害怕,因為我們在成長。
回覆列表
宿舍將會是你每天呆最久的地方,離家在外的每一天你都要住在這裡。無論你喜不喜歡宿友,你都必須和他們住一年。我之前的同學與宿舍中一人關係不好,結果被人孤立了。當然,住得不好可以換。
2.同學
並不太建議加太多社團,這會大大佔用自己的時間,有這些時間不如提高GPA(績點)或者去賺錢,甚至把這些時間花在宗教上都更有意義。4.男女朋友
沒有也沒什麼,有就是錦上添花或者更慘……
各類部門
學生會/青協/藝術團等等,一抓一大把,只要你想去參加,很多很多。
各種活動競賽
大學裡活動競賽真的很多,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呀,數模競賽,網際網路+比賽,小一點的有校園歌唱比賽等等。
社團
這個比較好選擇吧,大學裡社團很多,那麼多社團裡總有感興趣的,挑一個自己喜歡的,加入中心組,中心組就有一批人了,這裡面找到志趣相合的人很容易。
愛好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跳舞健身吉他等等。如果你喜歡學習,就去多泡泡圖書館,每個大學裡都有個表白牆,可以在牆上約一個人去看看書,打打球,這個都很容易操作的。
2.學會適當享受孤獨
享受孤獨的確很好,在一段小時光裡,可以去看自己喜歡的書,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去思考,去沉澱,去成長,去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可以深刻剖析自我,為自己的未來做好打算,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但是對於一度享受孤獨忽視外界的話,我的確不贊同,人是群居動物,在社會裡扮演著各自的角色,任何事情,不要過度。
3.找到熱愛的東西
在大學裡,我覺得有一點很重要,就是找到自己熱愛的東西。
有了熱愛的事物,沉醉其中,便沒有那麼孤獨。
我曾經認識一個學姐,喜歡音樂到瘋了的境界,不斷嘗試創新,在大學裡拿了無數獎項,後來去了國外進修音樂。
那種熱愛真的很純粹很美好。
4.學會充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