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創業者蔣老師

    小學生一年級比較幼稚,家長怎麼辦?

    主要原因是孩子獨立性需要訓練。

    家長溺愛孩子,不讓孩子自己去經歷。很多都幫孩子做完了,我們吃了很多苦,不希望後代吃苦。所有事我們都幫孩子能做好,家裡的老人更是這樣,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天天圍著轉。

    溺愛孩子表現有,

    1,孩子要什麼給什麼,從來不說不字。

    2,孩子能自己做的,父母替代做。替孩子洗鞋襪子等。孩子自己要做的事太少。

    3,孩子有情緒,發脾氣家長就哄著來。怕孩子發脾氣。家長看孩子臉色。

    孩子獨立性培養

    1,讓孩子多去旅行,多去外面看看。多去自己體驗生活,例如去貧困縣去看看,帶孩子去體驗一下哪裡孩子們生活。

    2,帶著孩子去工作,讓孩子去體驗一下你最忙碌的一天是什麼樣的。並讓孩子幫你處理一下問題。在農村孩子從小開始在跟父母在地裡幹活了,

    3,孩子開始分床睡。家長讓孩子自己睡一個房間,從3歲就可以分開了,給孩子講睡前故事,陪孩子一起睡著,

    4,孩子需要幫助,遇到困難。家長跟孩子一起解決不要讓孩子獨自面對,也不要幫他完成。讓孩子做主體完成任務,我們可以輔助。

  • 2 # 麻辣大寶

    不知道在你的理解裡,一個七歲孩子的稚嫩和不成熟,具體指的什麼?

    如果是生活自理方面――

    那就要反思一下,作為父母,是否包辦太多。比如穿衣、吃飯、收拾環境,你因為嫌他慢,嫌他做的不完美,就全權代理。而這恰恰是他成長過程中通往“快”和“完美”必經的,你剝奪了他“慢”和“不完美”的權利,以後就不要指責他為什麼這麼大了還做不好。

    如果是與同學交往方面――

    如果是覺得孩子一些想法“稚嫩”,“不成熟”――

    本來七歲的孩子,當然要“天馬行空”啦

  • 3 # 妮妮說英文

    7歲小朋友讀一年級,成績孩子還行,但是跟同齡人比起來感覺稚嫩和不成熟,我覺得作為家長不用太過於焦慮。

    其實孩子顯得稚嫩和不成熟,本來就是這一年齡段的特點。7歲大的孩子能有多大呢,就算比同齡的孩子顯得稚嫩和不成熟,只能說孩子還是蠻天真可愛的,難道要孩子年少老成嗎?多一點天真和好奇心,未嘗不可,其實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強的。

    如果想讓孩子變得更懂事和知書達理的話,以下有幾點建議:

    一、多讀書

    多讀書可以開闊孩子的視野和增長見識。可以買一些課外書和繪本給孩子看,百科類的也可以,《十萬個為什麼》這本書也可以。

    二、多帶孩子旅遊或者去名勝地走走

    一邊旅遊一邊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體驗他人的人生,特別能夠鍛鍊人的膽識和毅力以及見識。孩子的格局會開啟,不限於自己生活的小小的四方之地。見多了人和事,人也會變得豁達喔。

    三、家長以身作則

    家長要以身作則,給孩子一個好榜樣。不管是日常行為,還是待人接物,都要時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儘量給孩子好的指導,不要給孩子不好的影響,如粗口、舉止粗魯、情緒化就儘量避免這些負面影響。

    四、多參加公益活動

    多參加公益性的活動,比如去敬老院幫助老人、義賣、捐書捐物等活動,培養愛心,珍惜現在的生活,也可以讓心智更成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描寫月光遍地的優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