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寒少爺
-
2 # 山會長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自《論語·衛靈公》。意思是自己所不願意的,不要強加給別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所揭曉的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重要原則。人應當以對待自身的行為為參照物來對待他人。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待人處事時切勿心胸狹窄,而應寬宏大量,寬以待人。倘若自己所討厭的事物,硬推給他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係,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與孔子所說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有同義,也有“正人先正己”的含義。一個人不希望做的,也不要強求別人做;一個人要求別人做的,他首先應該做到。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並不能邏輯地推出“己所欲,施於人”。“己所欲,施於人”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反命題,不一定成立。
“己所不欲”的事,不能強加給別人,但“己所欲”的事,別人未必“所欲”,所以也不能強加給別人。
當代,有很多商人,利慾薰心,為了個人經濟利益不擇手段。於是,假煙、假酒、假商標、假學歷、假數字……隨處可見,這是“己所欲,施於人”,是一相情願、不道德的行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說的是寬容,是一種美德,體現了孔子一貫倡導的“恕”道。又如《增廣賢文》所言:“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以春風待人,以寒風自待”,“待人要豐,自奉要薄;責己要厚,責人要薄”。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應該提倡“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正人先正己,要求別人做好的自己先做好,不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別人。
-
3 # 每日國學經典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自己不願意的,不要強加給別人。
出自春秋孔子的《論語 衛靈公》,原文選段如下: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解釋:子貢問孔子問道:“有沒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說:“那就是恕吧!自己不願意的,不要強加給別人。”
這句話是警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事情要學會換位思考,將心比心的對待他人,這也是儒家思想所奉承的人格核心。
回覆列表
釋義:自己不願承受的事也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
出自《論語.顏淵》,原文如下: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白話文釋義:顏淵問怎樣做才是仁。孔子說:“剋制自己,一切都照著禮的要求去做,這就是仁。一旦這樣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歸於仁了。實行仁德,完全在於自己,難道還在於別人嗎?”顏淵說:“請問實行仁的條目。”孔子說:“不合於禮的不要看,不合於禮的不要聽,不合於禮的不要說,不合於禮的不要做。”顏淵說:“我雖然愚笨,也要照您的這些話去做。”
擴充套件資料: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