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生如棋I落子無悔
-
2 # 國內民粹氾濫
我覺得這個概念有問題,百分之1的人是賺取利潤,馬克思說的剩餘價值,某些人口裡的剝削
那麼生產的絕大部分的物品(這些東西應該都算財富)都是絕大部分人消費了,只是大部分人消費之後結餘較少,而資本家有。
所以我挺好奇這個財富的定義是什麼,這個資料是怎麼算出來的?如果你按股票市值?股價包括其未來的潛在價值,
即便一個人再富有,他也吃不了10個人的飯
-
3 # 如來七月
這社會不就是這樣嗎,小數人掌握大部分財富,分化加劇。強者更強。其實從某些方面說也是有好處的,形成大公司大集團才具有更強競爭力,才能更有實力進行技術或者創新升級,促進社會進步。這就要看國家政府如何處理這種分化。其實從來都沒有公平的社會。通過一定的機制實現差距縮小,財富為廣大普通人謀福利,也是政府重要職能之一。
-
4 # 世界靈敏度
近年來,全球貧富差距不斷擴大,不論是推崇自由競爭的美國,還是傳統上分配比較平均的德國、日本,概莫能外。
2012年12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一次演講中就指出:“最富有的10%的人口不再拿走全部收入的1/3,而是拿走了一半。在過去,執行長的平均薪資水平大約是普通工人的20倍至30倍,如今則為273倍。”如今,20%的美中國人稱缺乏足夠的錢去購買家庭所需食物,有4600萬人靠政府發放的食品券度日。
德國的貧困人口比例從14%增加到15.2%。日本的貧困人口比率也達15%。據日本媒體報道,因為終身僱傭制的式微和企業越來越傾向使用外派勞工,很多年齡偏大的失業者只能從事一天一結賬的臨時工作,工資處於最低水平,除掉吃飯和住宿所剩無幾。別說存錢,他們一天不工作就一天沒飯吃。
可以說,財富分配越來越集中、貧富差距擴大已經成了一種全球性的現象。這裡面的根本原因在於:首先,知識經濟在全球經濟增長中的比重越來越大,而知識經濟是一種贏家通吃的經濟,每個行業只有一兩家可以存活然後包攬所有利潤。比如Facebook市值幾千億美元,但只僱傭不到3000人,而傳統制造業的代表通用汽車市值為350億美元左右,但光美國本土的僱員就有7.7萬人,全球則有21萬人。
其次,全球各國和地區稅制的差異,使得富人們可以用腳投票,移居到稅率更低的地方,也可以僱傭專業人士採取各種合法手段避稅,更多的富人則在鑽法律的漏洞,一名富豪常常在晚上搭機飛離英國領空,過了午夜之後,再回到英國機場降落。因為英國現行稅法規定,每年在英國居住的時間不超過90天的話就不用繳稅;而剩下的275天裡,只要午夜前不在英國也可以不用繳稅。
貧富差距的擴大不僅是一種經濟現象,而且會產生嚴重的政治後果。近年來多國民粹主義的泛濫、“佔領華爾街”和“阿拉伯之春”等事件,都與此有莫大的關係。
-
5 # 使用者60731709571
這種現象是動搖社會穩定的危機,但是現在藉著網際網路的創新可以改變這種現狀,自組織普惠金融應運而生,精準滴灌式扶貧,讓富人的資金像流水一樣流向窮人(窮人多得,富人少得),最終讓社會財富結構像橄欖型!
回覆列表
資本就是滾雪球,越滾越大。
1.富人有資本創造新的財富,昨天回答了一個問題,富人為什的更願意買銀行理財。因為只有一萬的窮人就算資產翻倍也就是幾萬,而擁有千萬甚至上億資產的富人就算購買收益只有3左右的理財收益也是窮人的好多倍。
2.越有錢社會資源越聚集,賺錢的方法越多,投資的渠道越廣,不論從經濟還是政策都有足夠的參與能力。可以說富人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3.資本積累到一定程度,可以影響zz,西方一些國家與其說很少有腐敗,是因為資本影響了政策,不公平寫在法律裡,為更好的斂財。
4.從財富傳承上看,富人階級的子女更容易接受良好的教育,更容易接觸到不同的圈子,見多識廣。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各種基礎,只要不是敗家玩意,不論在各個領域,更容易創新,創造。返觀普通人,生活的約束太多,很多中產階級所謂的精養子女,無非是學習更多的技能為資本服務,或是談好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