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識時務者
-
2 # 棲哈丶
這個問題,只能談點個人看法。我覺得說唱更多的是一種文娛形式,其中“娛樂”的成份更多一些。大家都熟知的相聲藝術,也應該是說唱藝術。這裡拿我老家早年流行的打“蓮花落”來說說。
那時候,誰家辦事,就有跑江湖的“蓮花落”藝人聞風而來。一個人,一副竹板,往門口一站就打得叮噹響。口中所念的詞句句順溜。多是奉承主家的吉祥話。吃這飯的老藝人,人稱“千百轉”。意思就是他能看見什麼說什麼,都是即興創作。年代久了,我也記不住詞了。這裡找到了一段別處風情的蓮花落詞,供大家欣賞一下,當然也是乞討藝人的獨創。
人家給 你不給 人家比你長得美 人家掏 你不掏 人家比你尿類高。 讓我走,我就走,老闆伸出富貴手。這二年,我沒來,老闆已經發大財,一元兩元不算少,給的多了也不要。 瞧一瞧 看一看 這裡來個窮要飯哎!大娘好 大爺善 可憐可憐俺這個窮光蛋 ,給個摸 給口湯 祝恁長命又健康 人道光陰疾似梭,我說光陰兩樣過。昔日繁華人羨我,一年一度易蹉跎。可憐今日我無錢,一時一刻如長年。我也曾輕裘肥馬載高軒,指麾萬眾驅山前。一聲圍合魑魅驚,百姓邀迎如神明。 今日黃金 散盡誰復矜,朋友離群獵狗烹。晝無擅粥夜無眠,落得街頭唱哩蓮。一生兩截誰能堪,不怨爺孃不怨天。早知到此遭坎坷,悔教當日結妖魔。而今無計可耐何,殷勤勸人休似我!” 是真金,永遠不怕兇兇的火焰;是青松,永遠不怕漫漫的嚴寒;是海燕,永遠不怕劃破天空的閃電;是笨蛋,依然盯著簡訊傻傻的看!
這長長一段詞,可謂內容豐富,文字也精彩。思想內涵也不錯?那些句子說是詩也對。這就說明,雖然是民間說唱,也有文化內涵。但儘管如此,不管哪一種流行廣泛的說唱,它都不能與中國古典詩詞相比較。古詩詞是中國文學中的精華,古人說“詩言志,歌詠言,聲依詠,律和聲。”《禮記.樂記》。正因為如此,那些流傳千古的詩詞名句,才有了無窮的魅力。它絕不像說唱的隨心隨意,往往是“為求一字穩,耐得半宵寒”。這裡本質上的區別。表現形式的區別,就不用多說。各個地方至今都有民間的說唱藝術形式。比如我們湖北比較著名的“湖北大鼓”,流行於江漢平原的“三棒鼓”,鄂西土家族的“打喪鼓”,這些都是。無論多少形式,它都是一種老少皆宜的大眾娛樂。而古詩的創作過程,欣賞過程,都是需要一定文化積澱才能完成。這也是兩者的根本區別。
回覆列表
古詩,大家都比較熟悉,是指過去的古典詩歌,有著一定的格式,講究押韻,給人一種獨特的古典優雅的美感。中國的古詩比如《詩經》、唐詩宋詞等;西方的比如荷馬的《伊利亞特》和《ODYSSEY》等等。
說唱又叫饒舌,是指有節奏地說話的特殊唱歌形式,起源於美國貧困黑人聚居區,多表達對主流社會的諷刺,表達出一種叛逆反抗的精神。其實在柏拉圖的《智者篇》中也有對這種藝術形式的評價,柏拉圖指出,因談話之樂而忘記自身事物,其風格又不受大多數觀眾喜歡,這種習慣就可以稱之為饒舌。
古詩一般為一個完整的作品,有的敘事詩甚至比較宏大,能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多表達時代的主題和情感,能引起廣大讀者強烈的共鳴。
說唱的歌詞比較即興,歌詞中有很多閃光點甚至有天外飛仙般的句子,但是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缺乏了深沉,在一定時期有反映現實的積極作用,但在思想的穿透力上遠不如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