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爸爸不笨

    是基因一定會遺傳,這是生命的規律,或隱形或顯性。

    問題是高智商並不像身高,相貌等這麼具象且確信就是基因。

    也許,他的高智商是後天努力學習的來的,而並非是基因所致。

    反之,無論是否高智商,後天努力肯定可以得到。

    所以,我們不用去關心高智商是否可以遺傳,只需要後天的努力,就可以得到別人眼中的高智商。加油!

  • 2 # 藥療君

    會得,智商有一定的遺傳性,研究顯示,兒童時期的智商有 40% 是由遺傳因素決定,且更多的會遺傳來自媽媽的高智商基因,因此說娶一個聰明的女人是多麼的重要啊!

    先天不夠,後天來補!

    關於智商,最為關鍵的還是後天的培養,所謂“笨鳥先飛”,通過後天家庭以及來自學校、社會的教育,也能很好的補齊遺傳不足的短板,甚至會有更為驚人的效果。不過大的統計顯示,高智商父母的孩子通常不會太笨,這多和家庭教育有關。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孩子通常有模仿的天賦,下了班父母一人抱一個手機玩和父母都在看書學習,這兩者薰陶出來的孩子是完全不一樣的。父母愛學習,孩子才有學習的興趣。自古就有“孟母三遷”的典故,說的就是環境對孩子的影響。父母有修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孩子就會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行,行為習慣。

    北京語文高考取得148分的孫婧妍說:“書讀多了,就會培養出語感。當然,從小的閱讀習慣也離不開父母的陪伴與引導。”

    廣東狀元張恆說:“我每次取得一點成績時,爸爸除了給與肯定和鼓勵外,還會更多的潑點冷水,提醒我下漏洞。”

  • 3 # 家庭健康管理師童媽

    很多人相信,基因決定了人的智商,也有人相信“勤能補拙“,後天的學習能讓人更聰明。到底哪種說法對?接下來詳細聊一聊。

    1.孩子智商中40%遺傳來自父母

    昆士蘭大學的波本本傑明博士和他的同事分析了18000名來自澳洲、荷蘭、英國和美國的6至18歲兒童的DNA樣本和IQ分數,尋找這些兒童的DNA差異與IQ分數差異之間的聯絡。結果顯示,一個被稱為FNBPIL的基因與兒童智商存在顯著聯絡。這個基因此前曾被證明是預測成年智商的最重要基因。此外,本傑明教授還研究了影響智商的所有基因的協同效應,可以得出的結論是,遺傳能解釋大約20%~40%的智商差別。

    2.智商是社會經濟條件下的遺傳特徵

    還有一項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的研究團隊以720對雙胞胎物件進行了分析。第一次記錄資料於10個月大時,這一階段,遺傳學對兒童的智力協同因素的發展幾乎沒有什麼影響,但是當幼兒長到兩歲時,分析資料便顯示出截然不同的結果,此時遺傳學對來自經濟條件優越家庭的兒童的認知能力變化已產生了50%的影響,但對貧困家庭出身的兒童依然沒有產生絲毫作用。

    研究者埃里克特克海默指出,糟糕的家庭環境壓抑了遺傳特徵的表達。最好的例證來自於孤兒院和貧困家庭的兒童被收養後,儘管他們在幼年智商不高,但被置於優越的環境後,其智商會迅速得到恢復。

    總而言之,兒童的認知能力一部分來自遺傳,這話不假,但卻是在某種社會經濟條件下的遺傳特徵。這也印證了任何的表型都是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想要培養出一個聰明的寶寶,除了遺傳,與後天的培養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遺傳因素是不可控的,而培養方式和條件是可變的,我們做父母的需要做的就是把可控因素對孩子的影響降到最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明時節雨紛紛″,請問,清明那天下雨,有什麼科學依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