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常以“立功,立德,立言”作為評價一個人的最高準則;這其中,有三個尤其突出,一個是三國時期蜀國諸葛亮,一個是明朝心學創立者王陽明,還有一個就是清朝的曾國藩。
曾國藩在晚清國家動盪,太平天國起義,外敵入侵的繁雜局面下,以一介文人的身份,以敢於擔當的精神,回鄉興辦團練,創立湘軍,大力培養甄選軍政人才,凝聚地方實力,最終打敗太平軍,挽救陷入頹勢的晚清危局,實現中興的朝局。
也因此,曾國藩在身前身後得到了無數人的推崇。老蔣時刻不忘攜帶《曾胡治兵語錄》,老毛曾言:“吾於近人,獨服曾文正公。”
一本《曾國藩家書》,讓很多普通人走進了他的內心柔軟處。但是要了解和學習他,最根本的還是要回到他所處時代,看到他所面臨的危機和他的前瞻性眼光,以及他創立事業的艱難和留給後世的豐富遺產。
雖然滿清世代對漢人歧視和防備,而且曾國藩年紀輕輕就躋身副部長高位,有貴人提攜,有皇帝信賴,但他還是放棄了安逸和平淡,以共克時艱的信念,主動回鄉白手起家辦團練。為國分憂,保境安民,用傳統儒家知識分子的信仰對抗太平天國起義和其倡導的舶來品信仰。
曾國藩有一顆以成就事業為核心的信念和知行合一的靈活手段。漢人掌兵不但得不到地方的大力支援,中央的滿人乃至皇帝都疑慮重重。在練兵打仗籌餉中,曾國藩經歷的從上至下的磨難數不勝數,但他還是堅守一顆“打脫牙,和血吞”的精神,堅定堅持堅守。
曾國藩為了事業成就,不分滿漢,大力擢拔人才,禮賢下士。胡林翼,左宗棠,李鴻章,曾國荃……不論是同僚,上級,還是下屬,兄弟,一批又一批漢人官僚軍事幕僚人才濟濟於其帳下,最大限度團隊滿族中央地方官僚。他的努力使這一湘軍的核心凝聚了最廣大的漢人力量,最終打敗了太平天國起義,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傳統禮教。
曾國藩時刻以大局為重,戰戰兢兢,且不居功自傲。攻克南京後,以湘軍日益面臨暮氣為名,他主動申請裁撤湘軍,避免了權臣尾大不掉,功高震主,地方中央矛盾和鬥爭危及國家的局面。
曾國藩眼光高遠,關注世界發展潮流和社會變局。看到西方先進武器和堅船利炮,他積極推動留學和歸華人才興辦各項事業,在其支援下洋務運動得到極大發展,許多新型人才得以發揮才能,為西學東漸擴大了推廣面,培養了人才。
曾國藩還關注事業的傳承,不因人亡政息,發展後繼無人。他選定培養李鴻章接班,以淮軍代替湘軍,繼承洋務運動以及在東南沿海的漢人軍事集團,作為穩定國家一方的軍事政治經濟利益團體。
曾國藩不但在事業和個人成就上首屈一指,在家庭教育上也很注重品格和傳統教育,兒女兄弟不僅不因其身居高位而成為紈絝子弟,反而在其督促下發憤圖強,比如兒子就是有名的外交官,和沙俄談判據理力爭,為國家捍衛利益。其後代中成為人才的很多很知名,在中國各個行業的歷史發展中都留下了光輝的業績。
所以說,“立功,立德,立言”在曾國藩身上都得到了具體的體現,以其開創的湘軍不僅改變了滿清的走向,影響到後來的北洋和民國,也影響著國家的未來,人民的精神,更是一筆寶貴的遺產。
湖南出來的將軍元帥以及名人特別多,比如大將陳賡的祖父就是湘軍將領,沈從文的祖父也是因從軍而知名……湖南人的霸蠻精神和勇武成為中國軍人的傳承之光。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常以“立功,立德,立言”作為評價一個人的最高準則;這其中,有三個尤其突出,一個是三國時期蜀國諸葛亮,一個是明朝心學創立者王陽明,還有一個就是清朝的曾國藩。
曾國藩在晚清國家動盪,太平天國起義,外敵入侵的繁雜局面下,以一介文人的身份,以敢於擔當的精神,回鄉興辦團練,創立湘軍,大力培養甄選軍政人才,凝聚地方實力,最終打敗太平軍,挽救陷入頹勢的晚清危局,實現中興的朝局。
也因此,曾國藩在身前身後得到了無數人的推崇。老蔣時刻不忘攜帶《曾胡治兵語錄》,老毛曾言:“吾於近人,獨服曾文正公。”
一本《曾國藩家書》,讓很多普通人走進了他的內心柔軟處。但是要了解和學習他,最根本的還是要回到他所處時代,看到他所面臨的危機和他的前瞻性眼光,以及他創立事業的艱難和留給後世的豐富遺產。
雖然滿清世代對漢人歧視和防備,而且曾國藩年紀輕輕就躋身副部長高位,有貴人提攜,有皇帝信賴,但他還是放棄了安逸和平淡,以共克時艱的信念,主動回鄉白手起家辦團練。為國分憂,保境安民,用傳統儒家知識分子的信仰對抗太平天國起義和其倡導的舶來品信仰。
曾國藩有一顆以成就事業為核心的信念和知行合一的靈活手段。漢人掌兵不但得不到地方的大力支援,中央的滿人乃至皇帝都疑慮重重。在練兵打仗籌餉中,曾國藩經歷的從上至下的磨難數不勝數,但他還是堅守一顆“打脫牙,和血吞”的精神,堅定堅持堅守。
曾國藩為了事業成就,不分滿漢,大力擢拔人才,禮賢下士。胡林翼,左宗棠,李鴻章,曾國荃……不論是同僚,上級,還是下屬,兄弟,一批又一批漢人官僚軍事幕僚人才濟濟於其帳下,最大限度團隊滿族中央地方官僚。他的努力使這一湘軍的核心凝聚了最廣大的漢人力量,最終打敗了太平天國起義,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傳統禮教。
曾國藩時刻以大局為重,戰戰兢兢,且不居功自傲。攻克南京後,以湘軍日益面臨暮氣為名,他主動申請裁撤湘軍,避免了權臣尾大不掉,功高震主,地方中央矛盾和鬥爭危及國家的局面。
曾國藩眼光高遠,關注世界發展潮流和社會變局。看到西方先進武器和堅船利炮,他積極推動留學和歸華人才興辦各項事業,在其支援下洋務運動得到極大發展,許多新型人才得以發揮才能,為西學東漸擴大了推廣面,培養了人才。
曾國藩還關注事業的傳承,不因人亡政息,發展後繼無人。他選定培養李鴻章接班,以淮軍代替湘軍,繼承洋務運動以及在東南沿海的漢人軍事集團,作為穩定國家一方的軍事政治經濟利益團體。
曾國藩不但在事業和個人成就上首屈一指,在家庭教育上也很注重品格和傳統教育,兒女兄弟不僅不因其身居高位而成為紈絝子弟,反而在其督促下發憤圖強,比如兒子就是有名的外交官,和沙俄談判據理力爭,為國家捍衛利益。其後代中成為人才的很多很知名,在中國各個行業的歷史發展中都留下了光輝的業績。
所以說,“立功,立德,立言”在曾國藩身上都得到了具體的體現,以其開創的湘軍不僅改變了滿清的走向,影響到後來的北洋和民國,也影響著國家的未來,人民的精神,更是一筆寶貴的遺產。
湖南出來的將軍元帥以及名人特別多,比如大將陳賡的祖父就是湘軍將領,沈從文的祖父也是因從軍而知名……湖南人的霸蠻精神和勇武成為中國軍人的傳承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