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水墨鄂州

    東漢末年以來.雲南出現了不少世代掌握地方權力的豪強大姓和一些稱為“夷帥”、“叟帥”的少數民族的奴隸主貴族,他們互相勾結,控制了雲南的實際權力,連郡太守也不敢得罪他們。隨著東漢衰落。中原地區軍閥割據局面的發展,這些豪強大姓和奴隸主貴族們也在尋找時機.妄圖在南中地區裂土稱雄。其中益州郡的雍闓、孟獲勢力最大,割據的野心也最強烈。223年.他們利用蜀漢對吳戰爭失敗之機,發動叛亂.反對蜀漢。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國。南中地區從此屬於蜀統治範圍,是它的重要後方。這時遠在長江中下游的孫權也想乘機控制南中地區.就支援雍闓等進行反蜀活動.使南中地區的政治局西動盪不絕。公元222年,蜀吳之間發生了夷陵大戰, 耗費了蜀漢大量人力、財力,最後蜀敗吳勝。第二年劉備在回師途中死於四川永安(今奉節縣)。雍闓、孟獲等豪強大姓認為時機成熟,就在劉各死後不久公開反對蜀國。孟獲在益州郡煽動群眾說:“漢官要你們交納胸前盡黑的烏狗三百頭、蟎腦(一種體形很小的動物)三鬥。還要交一種珍貴樹木三千棵,這種樹木一般高不到二丈,而漢官要你們交的卻是三丈高,你們辦得到嗎?”孟獲藉此欺騙大家,要大家跟著他們叛亂。

  • 2 # 國際名場面

    準確地說,沒有,理由如下:

    一.諸葛亮不曾移民留兵

    諸葛亮南征戰勝之後,有人勸他在當地多留些蜀漢的百姓,但當時諸葛亮認為留下蜀漢百姓,就一定得要留下相應數量的軍隊來保障雙方安全,不然南中百姓和蜀漢百姓一旦有什麼矛盾激化,就不可收拾,由於蜀漢國力有限,不能把糧草軍隊耗在南中,所以為了節約政治成本和經濟成本,他沒有留下軍隊和百姓,而對南中採用的其實是一種羈縻政策,南中的本質略同於附屬國一樣的存在,有義務給宗主國蜀漢提供各類資源,但不受蜀漢直接管理。

    眾所周知,諸葛亮的南征是對南中規模最大的一次軍事行動,這次尚且沒有移民留兵的,那麼之後幾十年內的多次鎮壓級別出兵,就更不可能更改這一政策了。

    《漢晉春秋》:南中平,皆即其渠率而用之。或以諫亮,亮曰:"若留外人,則當留兵,兵留則無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傷破,父兄死喪,留外人而無兵者,必成禍患,二不易也;又夷累有廢殺之罪,自嫌釁重,若留外人,終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欲使不留兵,不運糧,而綱紀粗定,夷、漢粗安故耳。"二.蜀漢滅亡時的態度

    南中地區對蜀漢滅亡的態度沒有什麼直接的史料證明,但是蜀漢即將滅亡時,在《譙周傳》中,劉禪和譙周在關於是否逃亡到南中避難的爭論,從側面說明了蜀漢和南中的關係。

    如果南中確實是被蜀漢實際控制的,那麼譙周也不會一直勸劉禪不要去南中,譙周嘴裡一直講南中如何如何不安全,一直說南中不斷叛亂,可見南中的確不是一個受到過實際控制的地方,一直是個不安穩的地方。

    當然,南中靠北一點的郡縣,受到蜀漢實際控制的可能性是大的,畢竟蜀漢平亂,很多次都是在勢力衝突的邊界,一來二去總是會歸化一些,到了馬忠任職庲降都督期間,就把治所向南中核心區的方向推進了一步,不過南中這個地域概念畢竟很大,所以還不能說蜀漢實際控制過南中。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到底是人緣重要還是實力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