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高兮雲淡

    俺不知道,世界上恐怕只有一個人知道,或者也不知道,但是,他怎麼說就怎麼是,他無論怎麼寫就會被認為是真實的,還問大家幹嘛,趕緊去翻翻史記。

  • 2 # 國內外簡史概述

    周宣王臨危受命,在王朝風雨飄搖,岌岌可危之時,接替了王位。那麼究竟王朝怎樣走到如此地步,周宣王又是怎麼挽回局面的?

    走向衰微

    西周王朝自成、康二王之後,社會矛盾愈演愈烈,政治上,大多貴族在經歷了多代更替,有的已經成為了普通的百姓,加之後來幾代君王不死朝政,濫用權力,以致失去民心,對於周圍的諸侯國也失去了威信;經濟上,由於井田制是西周基本土地制度,已經不能適應經濟的發展,百姓賦稅很重;

    周宣王的父親周厲王,在位時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顯然是不合時宜,侵犯了大貴族的利益,而且他貪圖財力,任用榮夷公這樣愛佔小便宜的人;禁止華人議論他的過失,最後導致了大家都知道的“華人暴動”,把他趕出京城。

    發生暴動後,當時周厲王的太子姬靜躲藏在召公家裡,百姓知道後,就把召公家包圍起來,召公說:“先前,我多次勸諫君王,但君王不聽,所以才造成這次的災難。如果現在殺害太子,君王不會認為我把他當作仇人而發洩怨恨嗎?事奉君主的人,即使處在危險之中,也不能仇恨怨懟,即使有責怪,也不能發怒,更何況是事奉天子呢?”於是就用自己的兒子代替姬靜,姬靜最終免遭殺害。召公、周公二位相國共理朝政,號稱“共和”,史稱共和行政。

    宣王中興

    周宣王繼位後,任用召穆公、尹吉甫、仲山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韓侯、顯父、仍叔、張仲等一幫賢臣來輔佐治理國家;藉助四方諸侯之力,任用南仲、召穆公、尹吉甫、方叔來陸續討伐獫狁、西戎、淮夷、徐國和楚國等國,這樣一來,使西周國力得到短暫的恢復,史稱“宣王中興”。

    其中還有個小故事。

    周宣王的王后姜後是齊國國君的女兒,周宣王早年貪圖享樂,經常很晚才休息,疏於朝政,姜後見此情景,便摘掉耳環簪子來到永巷請罪,並讓傅母轉告周宣王說是她讓周宣王起了淫逸之心,使得君王疏於朝政。長此以往會天下大亂的,這就是姜後請罪的原因。周宣王聽後大為感動,從此勤於朝政。

    曇花一現

    到了周宣王晚年,對外用兵接連遭受失敗,尤其在千畝之戰大敗於姜戎,南國(今長江與漢江之間的地區)之師全軍覆沒,加之獨斷專行、不進忠言、濫殺大臣,宣王中興遂成曇花一現,也為西周在周幽王時期的滅亡埋下伏筆。

    《太平御覽》引《瑣語》記載,周宣王的王后懷胎未滿十月就生下了周幽王,周宣王問群臣是何徵兆,大臣們回答說如果生下的男嬰身體有殘缺、骨骼有缺失,則國家無礙;如果男嬰身體完好無損,則國家就會滅亡。周宣王認為這個男嬰是不祥之兆,準備將其遺棄。仲山甫勸周宣王說:“天子您年齡大了,也沒有男嗣,這本身就是上天遺棄了周朝,您如果再把男嬰遺棄了,那和國家滅亡有什麼區別?”周宣王於是打消了這個念頭。果然周宣王死後十一年,西周在周幽王統治下滅亡。

    這雖然是個傳說,帶有神奇的色彩,但是,不難看出,當時的西周朝,確以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周宣王也曾努力過,試圖恢復盛世。但他始終沒有能勵精圖治,堅持下來,有一點兒成績就好大喜功,獨斷專權。從某種意義上說,周宣王在位是加速了西周王朝的滅亡,而早年的宣王中興,也只是在滅亡之前的迴光返照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倒庫移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