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是中國民間最為隆重和重視的三大節日(端午、中秋、春節)之一,其由來也是眾說紛紜,大致列來有如下幾種:(1)紀念偉大詩人屈原,(2)紀念吳國大將伍子胥,(3)紀念東漢孝女曹娥等。屈原說最深入人心,伍子胥說最為悲壯,曹娥說最為動人。
隨著歲月的更替,年輕人已經越來越少關注這些傳統節日了,反而一些非中國節日或中國傳統節日而日漸流行,如情人節,聖誕節,七夕節等,這也反映著中國年輕人的價值觀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說來慚愧,學習工作都在外地,除掉春節其他的節日很少能在老家過,所以老家的端午節習俗也只是存在於腦海的深處,現在藉此機會就掀開回憶的窗簾,讓記憶的紛香飄散開來。老家的端午節習俗主要有以下四個。
(1)插艾葉。記憶中每次在端午節的早晨,當我靠近大門的時候總能聞到一種特殊的香味,我迎著香味走到門口的時候,就看到大門的兩邊都插上或擺上數顆艾葉。也許很多人忍受不了這種味道,但是我很喜歡這種味道,艾葉還能用來治感冒,小時候一感冒咳嗽,母親就會用艾葉煮一鍋水,盛在桶裡冒著騰騰的熱氣,母親會在桶裡放上小板凳,然後腳就架在板凳上,熱氣就會籠罩真個大腿。除了燻腳,我還會把臉湊過去聞味道。時至今日,我都不知道母親是什麼時候去菜園地裡砍來的艾葉,當我看見艾葉的時候母親也早已到田裡幹活去了。
(2)賽龍舟。在我的人生有限的經歷中我只看過一次龍舟表演,但真是因為只有一次才是那樣的深刻和彌足珍貴。龍舟數量不多,只有三隻,分別是三個村的代表隊,就在我家50米處的一條東西向的河渠裡比賽。三個村的村民都在這一天都放下家裡的活,盛妝觀看這次賽龍舟的活動。我母親當時還調侃我三嬸說:“過年都捨不得穿的衣服拿出來穿了”。真的是這樣,我三嬸比較節儉,晚上電燈都捨不得開,幾年都不會買一套衣服,身上穿的就是一直珍藏在箱子最深處的那件。我很清楚的記得她穿著一身新衣服拿著一把大傘開心的跟著龍舟跑步的背影。
(3)女兒和女婿看節。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習俗,因為可以吃到好東西。每次一到端午節、中秋節的時候我就在心裡無限地期盼著大姨的到來。因為外婆住在我家,母親是二女兒,小姨一直在外打工,所以是指望不上的。大姨每次來都會帶著綠豆糕、雞蛋糕和豬肉。外婆會分給我和弟弟一人一塊綠豆糕和雞蛋糕,吃完之後拇指和食指還殘留著油脂,好不浪費的吮吸乾淨。後來小姨要結婚了,結婚之前的三節小姨夫都會送東西,由於是新女婿看節,所以送的東西也較豐盛,除了吃的還有酒。酒對我來說是毫無價值的,但是酒裡面有一樣東西很是吸引我。那時的酒流行在盒子裡附贈上一個小禮品,就像小時候泡麵裡喜歡放卡片一樣。一般酒裡放的都是一個迷你燈,手按壓會發光的那種。每次小姨夫把禮物放在桌子上趁人不在我就溜進房間把酒盒拆開取走迷你燈。因為這事還被父親毒打過幾次呢。
(4)吃粽子。我不知道是我們村的人不會包粽子還是沒有材料(糯米和竹葉)的緣故,村裡人家都沒有包粽子的習俗。吃粽子還是我大伯家送的。大伯在縣城,大媽每年都會包粽子,多包些然後就給我們每個親戚家送幾個,不多,只夠常常鮮。粽子也不像現在的這個豐富,各種餡的都有。那是隻有一種就是甜棗餡的,所以直到今天我仍然最喜歡的吃的還是甜棗餡的。
思緒被過去無限的牽絆,是否還能回來,還是不想回來。
端午節是中國民間最為隆重和重視的三大節日(端午、中秋、春節)之一,其由來也是眾說紛紜,大致列來有如下幾種:(1)紀念偉大詩人屈原,(2)紀念吳國大將伍子胥,(3)紀念東漢孝女曹娥等。屈原說最深入人心,伍子胥說最為悲壯,曹娥說最為動人。
隨著歲月的更替,年輕人已經越來越少關注這些傳統節日了,反而一些非中國節日或中國傳統節日而日漸流行,如情人節,聖誕節,七夕節等,這也反映著中國年輕人的價值觀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說來慚愧,學習工作都在外地,除掉春節其他的節日很少能在老家過,所以老家的端午節習俗也只是存在於腦海的深處,現在藉此機會就掀開回憶的窗簾,讓記憶的紛香飄散開來。老家的端午節習俗主要有以下四個。
(1)插艾葉。記憶中每次在端午節的早晨,當我靠近大門的時候總能聞到一種特殊的香味,我迎著香味走到門口的時候,就看到大門的兩邊都插上或擺上數顆艾葉。也許很多人忍受不了這種味道,但是我很喜歡這種味道,艾葉還能用來治感冒,小時候一感冒咳嗽,母親就會用艾葉煮一鍋水,盛在桶裡冒著騰騰的熱氣,母親會在桶裡放上小板凳,然後腳就架在板凳上,熱氣就會籠罩真個大腿。除了燻腳,我還會把臉湊過去聞味道。時至今日,我都不知道母親是什麼時候去菜園地裡砍來的艾葉,當我看見艾葉的時候母親也早已到田裡幹活去了。
(2)賽龍舟。在我的人生有限的經歷中我只看過一次龍舟表演,但真是因為只有一次才是那樣的深刻和彌足珍貴。龍舟數量不多,只有三隻,分別是三個村的代表隊,就在我家50米處的一條東西向的河渠裡比賽。三個村的村民都在這一天都放下家裡的活,盛妝觀看這次賽龍舟的活動。我母親當時還調侃我三嬸說:“過年都捨不得穿的衣服拿出來穿了”。真的是這樣,我三嬸比較節儉,晚上電燈都捨不得開,幾年都不會買一套衣服,身上穿的就是一直珍藏在箱子最深處的那件。我很清楚的記得她穿著一身新衣服拿著一把大傘開心的跟著龍舟跑步的背影。
(3)女兒和女婿看節。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習俗,因為可以吃到好東西。每次一到端午節、中秋節的時候我就在心裡無限地期盼著大姨的到來。因為外婆住在我家,母親是二女兒,小姨一直在外打工,所以是指望不上的。大姨每次來都會帶著綠豆糕、雞蛋糕和豬肉。外婆會分給我和弟弟一人一塊綠豆糕和雞蛋糕,吃完之後拇指和食指還殘留著油脂,好不浪費的吮吸乾淨。後來小姨要結婚了,結婚之前的三節小姨夫都會送東西,由於是新女婿看節,所以送的東西也較豐盛,除了吃的還有酒。酒對我來說是毫無價值的,但是酒裡面有一樣東西很是吸引我。那時的酒流行在盒子裡附贈上一個小禮品,就像小時候泡麵裡喜歡放卡片一樣。一般酒裡放的都是一個迷你燈,手按壓會發光的那種。每次小姨夫把禮物放在桌子上趁人不在我就溜進房間把酒盒拆開取走迷你燈。因為這事還被父親毒打過幾次呢。
(4)吃粽子。我不知道是我們村的人不會包粽子還是沒有材料(糯米和竹葉)的緣故,村裡人家都沒有包粽子的習俗。吃粽子還是我大伯家送的。大伯在縣城,大媽每年都會包粽子,多包些然後就給我們每個親戚家送幾個,不多,只夠常常鮮。粽子也不像現在的這個豐富,各種餡的都有。那是隻有一種就是甜棗餡的,所以直到今天我仍然最喜歡的吃的還是甜棗餡的。
思緒被過去無限的牽絆,是否還能回來,還是不想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