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IYAJUAN
-
2 # 靈魂的智慧
那些難以承受的痛苦,一部分是“事實”,是真實存在的,而另一部分是“情緒” — 內心戲。
當得知診斷結果時,儘管當時並沒有感到身體難受的受不了,但是一想到身患絕症的“倒黴”以及它所帶來的後果,便讓人痛苦不堪。
而且這種沮喪悲傷的感覺,不斷反覆的跳出來啃噬人的自信,就像老牛沒完沒了的反芻。
平臺疾病的人心理可能想辦法至少消減、轉移或者控制住了一部分負面情緒;而絕症病人就是被“絕”字,沒有希望的負面情緒的大浪給吞噬了,無力反抗。
只有站在第三者的立場,識別出“事實”和“情緒”,我才能自救。
身體大部分疾病都是情緒引發的後果,如果得知自己身患“絕症”,絕望以及失落、沮喪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能深知疾病的所有過程的原理,心理狀態可以平和對待去調整恐懼,釋放情緒帶來的痛苦,那麼“絕症”就會慢慢疏遠。
家人、親屬愛的關懷、運動、旅遊…正面的思想,都可以緩衝“絕症”心理狀態帶來的不利因素。
-
3 # 小蟲秋語
(1)拒絕。
“不!我不可能得這種病!這肯定是哪裡搞錯了!”
(2)憤怒。
經過了“否認”階段以後,人們可能表現出憤怒。他們可能會對任何人發怒:健康的人們、他們的配偶和其他家庭成員、照料者、他們的孩子等。他們可能會猛烈地抨擊他人,不明白為什麼將要死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其他人,有時會把這種想法大聲說出來。他們可能會對老天爺發怒,認為自己一生為善,而世界上還有許多壞人應該死去。
(3)討價還價。
“好人有好報。”許多人將這種童年階段習得的說法,運用到即將面對的死亡當中去。如果能夠繼續活下去,他們允諾會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在討價還價的過程中,快死的人總是試圖去商討能夠擺脫死亡到來的方法。他們可能會宣稱,如果老天爺拯救自己,他們就將獻身於窮苦人民。他們還可能承諾,如果可以親眼見證兒子結婚,他們願意接受死亡。但是,許下的承諾很少兌現。如果其中一個要求得到滿足,人們通常又會去尋找下一個,然後再一個。此外,他們可能無法履行他們的承諾,因為他們的病情逐漸加重,無法實現他們想要做的事情。
(4)抑鬱。
許多臨死的人都經歷過“抑鬱”階段。當意識到死亡已成定局,他們無法以任何討價還價的方式逃脫的時候,人們會產生一種巨大的失落感。他們知道自己正在失去所愛的人,他們的生命真的正在走向終結。 他們的抑鬱可能是反應型的或者預備型的。在反應型抑鬱中,悲哀完全建立在過去已經發生的事件上:接受醫療措施帶來的尊嚴喪失、失業、或是得知永遠無法重返家中等。在預備型抑鬱中,人們的悲哀建立在即將到來的損失上。他們知道死亡會使他們的社會關係終結,他們將永遠無法見到自己的後代。死亡的現實在這一階段已無法逃脫,這一認識將引發巨大的悲痛。
(5)接受。
到達接受階段的人們會充分認識到死亡的迫近。伴隨著情感淡漠和少言寡語,他們對現在和將來已經沒有任何積極或消極的感覺。他們和自己講和,想要獨處。對他們而言,死亡不再引發痛苦。
回覆列表
恐懼,感覺天塌了。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社會的發現,醫療水平的提高,很多人都可以帶瘤生存,得了絕症不一定會馬上就死,死的很快的人並非全都是絕症病人,比如心臟病,腦血管病人……,還有每天會有那麼多的交通事故去世的人。時間會沖淡一切,慢慢的就覺得絕症就沒有那麼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