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國布衣
-
2 # 烏龜的國學館
司馬懿一家狠毒?
如果你是一個成年人,如果你也有一一翻事業,你就不會覺得司馬懿狠毒了。什麼叫成熟,所謂成熟就是從匹夫到智者的過程。難道孫堅、劉備、曹操就不狠毒嗎?
1,司馬懿身逢亂世,首先要學會保命,亂世就和現在社會一樣,儒家那一套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都是狗屁,沒人信,沒人用,人們信的是如何能實現自己偉大夢想,如何能實現偉大理想。你要知道,世界是有顏色的,世界是灰色的,不是所謂的白色或者黑色,董卓、呂布代表了黑色,過於狡詐,惡毒。孔融、孫堅代表了白色,而真正在這個亂世適合亂世的是曹操、劉備、司馬懿這樣的人,都是有灰度的。既有喬峰的行俠仗義、好善樂施、為人仗義。但也有一入政治身似海的無奈,不厚黑不搞權謀就沒有升遷之道。儒家的東西都是書生意氣,真正史書都是儒生所寫,就想司馬懿說的那樣,他已經不在乎所謂名聲,那都是儒生用來哄人的。千秋之筆隨他怎麼寫。
2,司馬懿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三國演義把他寫的過於厚黑,過於黑化。軍師聯盟又過於漂白,真正的司馬懿其實是中間的那個人,有灰度。因為中國文化骨子裡就是一種謀略文化,就是一種生存發展文化,講究智謀、法術勢,所謂帝王術無非就是如何一手大棒,一手美元,同時還要耀武揚威,緊抓制度、體制建設,再給自己造造勢,形成人心向我,司馬懿的歷史形象變黑其實是從宋朝開始的,民間的形象一點點被抹黑,就像曹操一樣,其實司馬懿和曹操都是梟雄,結束了亂世,開創了他們的時代,尤其是曹操,對外征戰就沒失敗過。
3,成年人,如果多讀點史書你會發現,別人對你的信任和認可其實是很難得的,曹操去刺殺董卓,缺被人當做笑話,18路諸侯一起去攻打董卓,缺只有曹操和孫堅真心復興漢室,但最後的結果呢,被袁紹和袁術稱之為幼稚,覺得異類,曹操那麼信任好友,性命想拖,卻被出賣,背叛。武俠中那種兄弟真的有嗎?那就是幻想而已。問問金總老爺子,他只會笑笑不說話。所以真正搞成大事的那個不厚黑那個有不狡詐。要知道儒家是20歲該信的,30歲應該去看看道家,法家,外兵內法才是根本。
-
3 # 置身黑白的精彩
不得不說,彼時還未涼涼的秀波大叔,將司馬懿這一歷史人物飾演的活靈活現,演技炸裂、人設完美、外形滿分,立刻就讓司馬懿的嘴臉從一個狠毒奸邪的政客,搖身一變成為風度翩翩的國家棟梁
歷史上的司馬家,是否真的如劇中所演,一個個的都是赤膽忠心,只是迫於無奈才變成狼子野心的傢伙?答案是否定的——司馬家族狠毒的特點,一脈相承,屬於家族遺傳
冢虎司馬懿——三國時期唯一笑到最後的謀臣兼權臣三國時期,湧現出了不少權臣,如蜀漢諸葛亮、東吳諸葛恪,都曾手握大權,把持朝綱。當然了,兢兢業業輔佐阿斗的諸葛丞相算是沒得黑,而諸葛恪雖然驕橫跋扈,卻也是忠心於東吳。倒是魏國,雖然立國早,根基深,卻前後出了兩個權臣,一個是著名的失敗改革家曹爽,最後兵敗被誅;另一個就是司馬懿
通過高平陵政變奪取魏國實際統治權之後,司馬懿變本加厲,一改往日順從忠誠的面孔,不斷的發展自己的勢力,將整個曹魏皇族牢牢的把控在自己手中,開始走上了廢立皇帝的不臣之路。前半生裝慫的“司馬老賊”終於雄起了,而標誌性的事件就是高平陵政變
祕密豢養死士以圖大事的司馬懿,早就做好了謀權篡位的準備,深知曹爽性格的司馬懿,選擇了一種最無恥的方式打敗曹爽——誘殺!許以榮華富貴,卻最終夷其三族,這就是司馬懿的為人。雖說其目的也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勝利果實,但似乎有些殘忍,當然了,無毒不丈夫。如果他選擇對對手仁慈,那也就是對自己的殘忍
司馬懿後來的表現不多說,都是為了自己的兒子打基礎
司馬師之為人,堪稱深得其父真傳,且過猶不及作為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雄才大略,早年便嶄露頭角,與夏侯玄、何晏齊名。司馬懿死後由司馬師大權獨攬,掌權後的司馬師對內整頓綱紀,對外力挫吳國諸葛恪;可以說是內外兼修、文武雙全
可他的狼子野心也如司馬懿一般,惹怒了當時的曹魏皇帝曹芳,迫於司馬師的壓迫,曹芳與中書令等人密謀除掉司馬師,奈何司馬家爪牙眾多導致事情敗露,參與謀劃之人悉數被司馬師殺死,皇帝曹芳也被廢掉,轉而司馬師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繼續掌控魏國大權
司馬師平日十分驕縱,常常直入皇宮並攜帶佩劍,處處挑釁皇室威嚴,對待政敵也是不遺餘力的打擊謀害,奈何其勢力過於龐大,以諸葛誕、毌丘儉為首的忠於魏國的將領反叛,均被司馬師鎮壓
由於司馬師膝下無子,其死後由其弟司馬昭承接大權,並逐步開啟滅亡魏國的程序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此時的曹魏已經名存實亡託老爹司馬懿和老哥司馬師的福,權力移交到司馬師手上的時候,已經大到有些嚇人了。相比於司馬師的咄咄逼人,司馬昭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終於,魏帝曹髦忍無可忍,選擇孤注一擲,試圖以手中為數不多的宮中守衛,討伐司馬昭
曹髦雖然年輕,卻也頗有能力,只可惜礙於司馬家權勢過大,他只能像傀儡一樣被司馬昭控制在手中,當他不顧阻攔非得披甲上陣,要和司馬昭兵戎相見的時候,發生了三國史上最為血腥的一次弒殺
曹髦的聖駕直逼司馬昭住處,而由於其皇帝之威嚴,也並沒有人敢進行阻攔,眼看曹髦就要直入司馬昭府中,此時司馬昭及其黨羽都明白,如果動手那就是謀反!
所以,聰明的司馬昭並沒有直接露面,而是託手下謀臣告知將領成濟,“司馬公養你何用?只為今日之事,還不速速前去!”受到蠱惑的成濟策馬奔至曹髦聖駕之前,面對曹髦的呵斥,直接一矛穿心將曹髦刺於鑾駕之下。此時驚異的眾人不知該如何自處,司馬昭恰到好處的出現,先是演了一出“貓哭耗子”的戲碼,隨後將成濟夷族滅口,成濟死前大罵司馬昭不止,至於其舌頭被割仍嚎叫不已
所有人都明白,這一切都是司馬昭所為,卻沒有一個人能夠站出來,因為此時的曹魏無論是軍政兩界,都是司馬家的人
司馬家父子三人,分別在不同時期手握大權,為自己家族的篡位奪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最終司馬昭死後,由司馬炎取代曹魏,建立晉國並一統天下
可以這麼說,從高平陵政變開始,所有人都知道了司馬家的狼子野心,只是為時已晚,司馬家已成氣候,當時的曹魏貴族也已經無力再進行反抗了
所以說,要說司馬家狠毒,那也是必然的,否則他們也不會成氣候,並最終取代三國,建立大一統的晉朝了
-
4 # 走遍全國名人故居
《虎嘯龍吟》只是一部影視作品,其實違背事實的地方非常多,筆者是不太認同這部電視劇,改編過多。歷史上的司馬懿一家陰毒,為了上位不擇手段,讓人咋舌。
一、惡魔家之首-司馬懿。中國有句俗語,叫無毒不丈夫。連一名普通的男人都要說無毒不丈夫,何況從別人手裡奪取天下的大人物。司馬懿前期一直隱忍,為了取得曹爽的信任,“持衣衣落,指口言渴,婢進粥,帝不持杯飲,粥皆流出沾胸”,並裝聾作啞,言辭混亂。曹爽對其戒備心下降之後,司馬懿乘機發動政變。司馬懿以謀反的罪名殺死了曹爽,並滅了他的三族,而且不論男女老幼,姑姊妹女子已經嫁人的全部殺掉,殺了7千餘人。司空王凌因受曹爽重用,與侄子令狐愚密謀廢掉曹芳,立楚王曹彪為皇帝。司馬懿親率中軍討伐王凌, 參與王凌謀反的人向司馬懿自首,但是司馬懿一律不赦免,寧可錯殺不可不殺,凡牽連在內的一律誅滅三族,並派人挖開了令狐愚的墳墓,剖棺暴屍三天,同時逼楚王曹彪自盡。
二、惡魔之子-司馬昭。
千古欲語: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馬昭,為晉宣帝司馬懿與宣穆皇后張春華次子。司馬昭根本不把年青的曹髦放在眼裡,經常當面衝撞他。五月初六,曹髦喊出那句流傳千古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手提寶劍,帶領著宮裡的衛隊和一些太監等數百人,殺向了司馬昭的府衙。司馬昭對此早有準備,他讓心腹賈充率領數千名禁軍去劫殺曹髦的隊伍。兩軍相遇,曹髦聲稱要討伐有罪之人,敢有騷動抵抗者滅族,賈衝所帶兵將都不敢迎戰,賈充呵斥諸將說:“司馬公養你何用,正為今日!”太子舍人成濟持戈將曹髦刺死在車內,戈刃從曹髦背上穿出。司馬昭聞訊“大驚”,自己跪倒在地上。太傅司馬孚奔跑過去,把曹髦的頭枕在自己的腿上哭得十分悲哀,哭喊著說:“陛下被殺,是我的罪過啊!
明明是司馬昭下令殺了,他還要惺惺作態,此人陰毒,可見一斑。
三、惡魔之子-司馬師
司馬師是司馬懿的長子,他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地位,娶了曹魏宗親夏侯徽做妻子。可是當妻子孃家的勢力越來越令人忌憚時,有點威脅到自己的時候,他竟自己下毒親自害死了妻子,一點都沒有猶豫!都說一日夫妻百日恩,況且她還為他生下了五個孩子,都沒有換回來司馬師的一點點情感。朝夕相處的人,都抵不過在利益面前的分量。由此可見,他是多麼狠毒!司馬師暗地裡訓練了三千死士,這些死士,有點類似於今天毫無節操的僱傭軍或恐怖分子,他們不效忠於朝廷只效忠於私人,所以一旦動起手來絕對不會有二心。高平陵政變當天,司馬師親自帶領著這三千死士,一路所向披靡,率先佔領了司馬門,進而控制了整個京師!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
5 # 大蔥侃侃侃
其實用狠毒來形容司馬懿一家人,並不全面。
應該說,只要是搞政治的人,都必須有狠手段,政治是攸關個人乃至集體榮辱生死的大事,極為殘酷,你死我活,需要超常的心性和膽魄。為了自己不被搞死,必須先下手為強,消滅對手,至於身後罵名,當事人自己都身處極度危險的境地,哪顧得上這些。
司馬懿一家人,包括他兩個寶貝兒子司馬昭和司馬師,都非常人,是嫻熟的政客,甚至可以說是,政治家加陰謀家。他們搶班奪權,屠戮曹氏宗室以及曹氏舊臣的手段確實殘忍,但那都是成王敗寇的政治鬥爭,我們現在談論司馬懿一家人,說他們虛偽陰險,那是因為他們勝利了,如果失敗的話,可以肯定地說,曹爽的下場,就是司馬懿的下場。這個時候,可能題目就要換成曹爽為什麼如此狠毒,或司馬懿如此老謀深算,為何還是死在了曹爽的刀下。
只能說,曹爽不是劉禪,願意將大權悉數交給託孤大臣諸葛亮,在其死後才走上政治舞臺,而司馬懿更不是諸葛亮,在團結一班老臣撥亂反正以後,在決定曹氏天下未來走向的分岔路時,沒有選擇繼續為他們保駕護航,而是將船開進了他們司馬家的航道上。
曹操怎麼說來著,司馬懿“鷹視狼顧”,就是看透了這傢伙是個有私心有野心的狠角色,現在,他終於成功了。
不過,客觀起見,我們在說這家人心狠的時候,對於其推動統一程序,安撫百姓,發展經濟,改善內政的貢獻還是要提及的。
接下來,分別說說這家人的簡要事蹟:
司馬懿,出道較晚,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才去曹老闆那裡上班,還是被強迫的。沒多久就被曹操發現不是善茬,內心有著搞事情的慾望,曾想殺掉他,機智的司馬懿迅速飽了曹丕的大腿,並在工作中低調老實盡力完成各項工作,才免得一死,並迅速成為曹魏集團不可或缺的重臣。
曹操死後,司馬懿作為曹丕的“四友之一”,地位更加尊崇,配合曹丕鞏固內政,大力發展屯田水利加強農業建設,備受曹丕信任,幾乎是其心中蕭何式的人物。
曹丕死後,輔佐魏明帝曹叡,轉入軍事層面,多次成功抵擋住諸葛亮的北伐,使得曹魏西面沒有被戰火波及,同時消滅了盤踞在遼東的公孫家勢力,鞏固了曹魏的北方疆域。
魏明帝死後,被曹爽排擠,開始謀劃搶班奪權,趁曹爽攜天子祭拜魏明帝帝陵之時發動高平陵之變,並利用詐術欺騙曹爽交歸兵權,隨後變卦誅殺了曹爽及其主要黨羽的三族,但同時寬大處理了曹爽集團次要人物。
司馬懿這輩子做事的特點就是這樣,不見兔子不撒鷹,對主要敵人出手狠辣,一擊致命,但從不擴大打擊面。從這點上說,司馬懿算得上是政治家,能夠隨時隨地分析局勢,權衡利弊,儘可能拉攏各派勢力為己所用,並不崇尚暴力。
所以,司馬懿雖然狠辣,但對恢復國民生產,安撫百姓,保境安民還是多有貢獻的。
司馬師:司馬懿的寶貝兒子,長子。
自幼沉著堅定,雄才大略,與名士夏侯玄齊名,在父親死後,執掌大權,軍政兩道都有傑出貢獻。
內政方面,司馬師制訂了選拔官僚的制度,整頓綱紀,朝野肅然,軍事上,平定了毌丘儉與文欽發動了叛亂。同時強化了司馬氏的統治,察覺出魏帝曹芳與聯絡大臣謀殺自己後,誅殺了參與者,並脅迫郭太后廢黜了曹芳,可謂手段強硬的狠人。
司馬師這人,大體上和乃父一樣,也算得上是軍政兩道縱橫馳騁的猛人,不過比較受人詬病的是其毒殺髮妻夏侯徽的事情,夏侯徽本是司馬師的元配夫人,其見識不凡,深受司馬師器重,但也由此加深了夏侯徽的擔心,因為越接觸司馬父子,越明白他們絕非曹魏的忠臣,這點也被司馬師發現,後將其毒殺。
可見,司馬師也是個狠辣之人,遇到政敵時哪怕是妻子也一律移除。
司馬昭:司馬懿的寶貝兒子,次子。
整體表現不如爸爸和哥哥,更多的是以權臣形象示人,留下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樣一句幾乎毫不修飾自己野心的名句,千古以來,談到司馬昭,一個權慾薰心的奸臣形象歷歷在目,可見司馬昭的能量。
功業上最大的成就就是平定了蜀國,俘獲了劉禪,但也留下了弒君的惡名。
張春華:說完了男的,最後說說女士,也就是司馬懿的老婆,張春華。
張春華也是一代虎媽,而且捍衛家人利益到了冷血的程度。
之前司馬懿裝病,拒絕曹操徵召,由於這哥們給的病因是中風,也就是不能動的那種,按理說就應該躺在床上不動彈,可他看到外面下雨,怕打溼自家的藏書(也是個好學的哥們啊),就起身去收拾書,沒成想被婢女看到。
張春華知道後,親自手刃了這名婢女,可憐的女孩就這麼稀裡糊塗丟了性命。
我們看電視劇《軍師聯盟》中,也有類似橋段,曹操派人監視司馬懿,被張春華髮現,殺了來人,二人報到了一起,還秀了把恩愛。但真相,遠比戲劇驚悚得多。
因為這件事,張春華也就成了毒婦悍婦的代表人物。
這麼一盤點,似乎大家說司馬一家人都很狠毒也不奇怪了。只能說,政治這種事,真不是尋常小老百姓看得懂玩得起的,遊戲規則完全不一樣。
-
6 # 鐵馬冰河wu
曹操執政時,為了爭取高第世族的支援,曾經廣泛徵聘有學問、有能力的世家子弟出來做官。河內(今河南武陟)人司馬懿出身名門望族,兄弟八個個個都有出息,人稱“司馬八達”,司馬懿自幼聰穎好學,青少年時就已經聞名鄉里。曹操雖然聘請他出來,但並未加以重用。
曹操雄才大略,目光如炬,對心思詭譎、深藏不露的司馬懿一直有所猜忌與防範。到曹丕繼位後,始重用司馬懿,足智多謀的他逐漸成了朝廷重臣。曹丕死後,他和大將軍曹真兩人受命輔佐曹睿,是為魏明帝。此時,他統帥大軍,北擊公孫瓚,平定遼東,西拒蜀漢,對抗諸葛亮。在幾無停歇的率軍征戰中,老謀深算的司馬懿逐漸掌控了曹魏的軍事大權。
魏明帝曹睿死,他又受命和已故大將軍曹真之子曹爽一起輔佐八歲的小皇帝曹芳。後來,魏國就形成了曹家和司馬家兩大政治勢力。
新任大將軍曹爽年輕,剛開始輔政時對戰功卓著的四朝老臣司馬懿很是敬畏,後來,受左右慫恿,想擴張自己的勢力,遂開始排擠司馬懿, 設計削奪了司馬懿的軍權,給他封了個有名無實 的太傅虛銜,讓他去做小皇帝曹芳的老師。
司馬懿見曹爽集團正勢焰熏天,自己鬥他不過,就假裝辭官回家,還長期稱病不朝,暗中卻謀劃並佈置兒子司馬師將衛戍京師的禁軍統領之要職抓到了手裡。
曹爽對老奸巨猾的司馬懿也不放心,就派親信李勝去探聽虛實。
司馬懿聽說李勝要登門探視,就對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說:“他是曹爽派來的探子”!他將計就計,披頭散髮、滿臉痛苦地躺在床榻上,裝作一副病入膏肓的樣子。
李勝見狀信以為真,就寬慰他幾句後告辭退出。李勝回去後對曹爽說:“司馬公病入膏肓,已無可救藥,沒幾天活頭了” 。曹爽一聽,如釋重負,以為行將就木的衰老頭司馬懿不足為慮,心腹之患已去,於是更加肆無忌憚起來。彼時正是公元248年冬天。
次年正月,大將軍曹爽陪同幼帝曹芳去洛陽以南的高平陵祭祖,眾多曹氏子弟和親信也跟隨他們浩浩蕩蕩出了京師南門,司馬懿韜光養晦這麼長時間,等的就是這一刻,他聞訊立刻從病榻上一躍而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動了政變。
郭太后被逼無奈,於是發出一份奏摺給少帝曹芳,讓他罷免曹爽和他的兄弟以及親信文武大臣的職位。
危急時刻,曹爽患得患失、首鼠兩端的性格軟肋暴露無遺。大司農桓範建議曹爽立即前往許昌,然後以少帝曹芳的名義調兵勤王,討伐謀逆的司馬懿。等四方精兵殺奔洛陽,還怕司馬懿那點人馬嗎?可曹爽擔心留在洛陽的妻小和鉅額家產,依然猶豫不決,畏首畏尾,不敢拼死一搏。
司馬懿派來的使者向曹爽允諾,只要他投降就可以保全身家性命,爵位利祿也一切照舊。曹爽思慮再三,還是拿不出魚死網破的勇氣,只好同意投降,還交出了手中所有的軍政大權。
曹爽被司馬懿軟禁了一段時間後還是被毫不留情地處死了,還被誅滅三族,其親信黨羽也被屠戮一空。由司馬懿策劃、發起的這場政變,史稱“高平陵事變”。
高平陵事變後,曹魏宗室凋零,逐漸衰微,司馬氏開始專權。曹魏的朝政大權基本上由司馬氏所掌控,為日後司馬氏代魏建晉夯實了基礎。
兩年後,司馬懿病逝,時年71歲,司馬師、司馬昭兩兄弟相繼執政。司馬懿富於謀略,戰功卓著,但為人陰鷙凶狠 ,善於忍耐,一旦有機會又絕不放,且斬草除根,手段殘忍,行事毫不拖泥帶水。他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得其言傳身教,性格和他都很像,都是手段陰險、精於權謀、野心勃勃、戾狠嗜殺之人。 司馬懿死後, 一些忠於曹魏的文臣武將接二連三的舉兵反抗,都被司馬氏兄弟無情地鎮壓了下去。公元254年,已經22歲的正始帝曹芳被廢黜,另立了一位年僅14歲的曹髦當傀儡皇帝。
這時,曹髦已年近20,不甘心做個任人擺佈的傀儡,於是常常對司馬昭獨攬朝政表示出極為不滿之意。司馬昭看出曹髦的憤懣情緒,故意逼皇帝封他為晉公, 並享有與王侯相當的尊崇禮遇。很顯然,這是他在進行篡奪皇位前的最後一次試探。
曹髦見司馬昭的囂張氣焰日甚一日,內心憂憤難平。他請尚書王經,還有另兩位朝臣王沈和王業入內議事,曹髦敞開心扉,全無顧忌地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可忍,孰不可忍!朕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先下手為強與他死拼一場”!尚書王經深知彼此實力懸殊,苦勸皇帝三思而後行 。王沈和王業卻一聲不吭,不知在想什麼 。曹髦從懷裡取出刺血寫在黃綢上的詔書,說:“朕意已決,死亦不足畏”。
誰知王沈、王業一出宮就去向司馬昭告密了。
曹髦畢竟年輕單純,行事異常莽撞,他親自率領宮中的數百衛士以及宦官、雜役、童僕,鬧鬧哄哄的要去攻打司馬昭。曹髦帶著眾人奔司馬府而去,還沒見到司馬昭的面,卻碰到了禁軍首領、中護軍賈充率軍前來彈壓。賈充是司馬昭的心腹,他才不管什麼皇不皇帝,一碰面就督軍大砍大殺起來,交戰未久,賈充麾下大將成濟拍馬舞刀衝到皇帝面前,將曹髦一揮兩段。
年輕的曹髦誅賊不成反被殺,倒也死得壯烈。
司馬昭陰謀弒帝,畢竟有些心虛,為掩人耳目、收買人心,事後又假惺惺地責備自己沒有盡職盡責。他不忍心懲處自己的死黨賈充,就拿具體執行命令的成濟做替罪羊,下令處死他,還滅其三族。史載,成濟臨刑前憤恨不平,怒罵司馬昭、賈充不休。司馬昭本想借成濟的人頭平息不利輿論,結果弄巧成拙、欲蓋彌彰。見朝野物議洶洶,他不敢貿然取代曹魏自稱皇帝,就又立曹操的孫子、時年15歲的曹奐做皇帝。
5年後,司馬昭病死。魏國最後一個皇帝曹奐和東漢的末代皇帝漢獻帝劉協一樣,也在一場隆重的朝典上被迫宣佈,自己甘願效仿古代聖賢堯、舜,把皇位禪讓給賢良的大臣,自己遜位隱退。
在受禪的朝典上,司馬昭之子晉王司馬炎裝模作樣地扭捏推讓一番後,最終效法曹操之子魏王曹丕受禪時的樣子,假裝有些勉強地從曹奐手上接過象徵皇權的傳國玉璽和綬帶,改國號為晉,仍然定都洛陽,接著重新修訂曆法,大封臣工,曹魏名實俱亡,司馬懿之孫司馬炎建立起一個新王朝——晉朝。
晉朝立國156年。前52年定都洛陽,史稱西晉(265年——316年)。後104年,晉室被崛起的北方各遊牧民族輪番攻擊,被趕往江南,都建康(今南京),史稱東晉(317——420) 。所以歷史文獻中又有“兩晉” 之稱。
【寫作不易 嚴禁搬運、剽竊】
-
7 # 談古論金
很多答友都提到了司馬氏的後代子孫也因祖先所作所為而羞慚無地的這個典型事例:
明帝時,王導侍坐。帝問前世所以得天下,導乃陳帝創業之始,用文帝末高貴鄉公事。明帝以面覆床曰:“若如公言,晉祚復安得長遠!”這個記載出於《晉書·宣帝紀》,也就是司馬懿的傳記,之前的《世說新語·尤悔》也記載了這件事,明帝的意思就是:
如果像您說的那樣(把缺德事都幹盡了),咱們大晉的天下又哪裡可以長久?!《晉書·宣帝紀》對司馬懿的評論是「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跡其猜忍,蓋有符於狼顧也」,言下之意即使是人,也是一個——狼人。
《晉書·宣帝紀》不光是評價,還提到具體的事情:
及平公孫文懿(公孫淵,字文懿,《晉書》避唐高祖李淵諱用其字)大行殺戮。誅曹爽之際,支黨皆夷及三族,男女無少長,姑姊妹女子之適人者皆殺之……打敗敵人、清算政敵,退一萬步哪怕食言而肥(比如答應曹爽不死而竟殺之)也可以理解,但是斬首遼東政權的數千名官吏之外城內15歲以上男子7000多人盡數殺死築成“京觀”、擴大高平陵政變後夷三族的範圍等徒見司馬懿的殘忍和卑鄙怯懦——對,怯懦。
再說私德,劇中司馬懿和妻子張春華伉儷情深,同甘共苦,甚至還有幾分妻管嚴粑耳朵的可愛,但實際上晚年司馬懿對張春華既嫌棄又粗暴,差點鬧出人命。
《晉書·宣穆張皇后傳》記載:
帝嘗臥疾,後往省病。帝曰:“老物可憎,何煩出也。”也就是說司馬懿生病,張春華好心好意探病,司馬懿卻說:
這老東西這麼可憎,還出來個毛線(可以翻譯現在的網路語言成長的醜不是你的錯,出來嚇人就是你的錯)。
張春華羞慚忿恨而絕食想要自殺,她的幾個孩子也都不吃東西。見事情鬧大,司馬懿這才驚慌賠罪道歉,張春華也才中止絕食。
本來事情也算完了,司馬懿出來後對他人說:
老物不足惜,慮困我好兒耳!(老東西不值得憐惜,只是憂慮苦了我的好兒子們罷了)言下之意要是兒子不絕食你絕食而死也是白死。
(張春華曾經為了掩護司馬懿的偽裝親手殺過婢女,算是有過夫妻同心的時代,不過可見老太太年輕時也是狼人)
司馬懿疏遠厭惡夫人張春華的直接原因之一是因為寵愛柏夫人,這個寵姬柏夫人生司馬懿第九子趙王司馬倫,司馬倫後來捲入八王之亂,自封大都督、相國等頭銜,還逼晉惠帝(司馬懿的曾孫)退位,自立為帝,也是夠瞧的一票貨色。
(《虎嘯龍吟》中司馬懿接受柏夫人是曹丕逼他的,和柏夫人圓房還不情不願的)
-
8 # 青史老哥
司馬懿堪稱三國時期一位非常了不得的人物。
↑司馬懿一生善謀,是一流的戰略家↑
此人一生善於謀算,雖然他帶兵打仗經常失敗,但他在整體大戰略上幾乎可以說是常勝將軍。
司馬懿的戰略水平,要一分為二去看待,一是對待魏國的前途,他做出的謀劃和良策,另一方面則是他對於司馬家族發展的謀劃。
司馬懿絕非善類,實際上,沒有陰狠的內心,世間許多事都是無法去籌劃的,尤其是治國用兵以及搞政治鬥爭。
不要被吳秀波大叔扮演的司馬懿形象迷惑了,歷史上的司馬懿心狠手辣,這可以從他對待自己妻子張春華以及奪取魏國大權的手段上看出。
↑張春華心狠手辣↑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張春華也不是什麼好鳥,早年司馬懿為了躲避曹操的徵召,稱病在家,假裝有風痺病,也就是暫時癱倒在床上,待時機合適,他自然就會病癒復出。有一天他派傭人把家中藏書晒了出去,大雨不期而至,他情急之下,跳起身去搶救書籍,卻被家中一名婢女看到。
這位可憐的沒有留下名姓的婢女以為司馬老爺病癒了,趕緊去報告張春華。張春華怕此時洩露會引來禍端,親手誅殺賜名婢女,然後自己做起了婢女的活計,伺候司馬懿。
張春華狠不狠?狠!
司馬懿知道後什麼反應?他對張春華佩服有加,佩服她什麼?既有見識,又能當機立斷痛下殺手。司馬懿都未必能夠如此乾脆的處理這件事。
↑司馬懿晚年拋棄糟糠之妻,寵幸新歡↑
張春華到了暮年,終於迎來惡報,司馬懿寵幸柏夫人,疏遠了張春華,有一次司馬懿病重,張春華前去探望,誰知司馬懿根本不願見她,說道:“老太婆面目可憎,怎麼還勞駕您前來啊?”
心狠的人,隨著歲月累積,也會體現到面相上。
張春華受此侮辱,憤然絕食,她的幾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等人心疼母親,也跟著絕食,司馬懿知道後“大驚”,趕緊來向張春華道歉。事後司馬懿聲稱:“老太婆死了倒沒什麼可惜的,我擔心的是我那群好兒子啊”。
可笑的是,張春華之死也被司馬懿利用了一下,張春華死後,司馬懿假裝悲痛欲絕,稱病在家,不再參與朝政,麻痺了曹氏,直到兩年後突然發力奪取政治大權。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正始之變時,已經七十歲了,他為司馬家族日後篡權鋪平了道路,他的政治死對頭曹爽,在正始之變中被族滅。兩年後的王凌之亂,司馬懿又把王凌,令狐愚三族族滅,賜死57歲的曹彪。
接替司馬懿掌舵司馬家族的,是司馬師。
司馬師延續了司馬懿的對待政敵一概使用嚴酷手段的做法。公元254年,曹芳打算髮動政變,推翻司馬家族,事情遭到洩露,司馬師殺掉了中書令李豐,太常夏侯玄,光祿大夫張緝等人。
公元255年,鎮東將軍母丘倹和揚州刺史文欽起兵反抗司馬家族,司馬師親自率兵平定了這次叛亂,母丘倹被亂箭射死,文欽逃亡吳國,母丘氏和文氏一族留在魏國的,一律被司馬師屠殺殆盡。
如果說司馬師對待政敵這麼殘酷,勉強還說得過去,那麼,司馬師對待自己的原配夫人夏侯徽,可就真是狼心狗肺了。
夏侯徽出身高貴,是曹魏徵南大將軍夏侯尚的女兒,嫁給司馬師以後,給司馬師生了五個女兒,夏侯徽是一位才女,經常幫助司馬師出謀劃策。青龍二年(公元234年),夏侯徽早已知道司馬師有謀逆之心,而司馬師又對夏侯徽頗為猜忌,終於,司馬師派人把夏侯徽毒殺,原配妻子就落得個如此淒涼結局,夏侯徽終年才24歲!
可以說,呂思勉先生對司馬家族的評價是相當到位的:“魏武帝曹操亡歿後,忠君愛民之心地,光明磊落之行為,全都看不見了,只剩下自私自利之心地,狡詐刻毒之行為。”
司馬炎正式篡權登基,建立西晉,陸續發生八王之亂等慘禍,內憂外患不斷,西晉僅僅存在了五十一年就亡國了,可以說司馬家族的整體低劣的人格素質,起到了內因的作用。
-
9 # 龍舞
在古代的政治鬥爭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前期是司馬懿代表的士人集團和曹爽代表的譙沛集團的權利鬥爭,畢竟當時曹爽集團佔有明顯優勢,如過誰狠不下心來拼死一搏,恐怕司馬氏早晚被除掉,再次解釋一下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並不是為了篡魏,而是為了整個家族生死存亡的鬥爭,古代的權利鬥爭第一要素就是生存,司馬懿一直深諳生存之道 所以表面上隱忍低調,實際上隨時準備給予對方致命一擊,我們不能因為司馬懿的後代司馬氏篡魏就說司馬懿發動政變的目的也是篡魏,不好意思,司馬懿發動政變時恐怕也沒想到子孫後代能夠當皇帝,權利越大欲望就越大,在清理內部政敵的過程中,司馬氏的權利越來越大,當權利大到可以滿足終極慾望的時候,那麼當不當皇帝就看自己心情了。我們後人往往以歷史後來的結果來判斷當初事件的目的,這是不科學的,如果能把自己深處在當時的環境當中,才能明白一些歷史事件為什麼會發生。另外補充一句,曹操當初首唱義兵討伐董卓,迎奉漢獻帝也不能認為是曹操為了篡漢才這樣做的,曹操也是在隨著外部威脅的減小和內部鬥爭,慾望逐漸膨脹,不過最終把篡漢的歷史重任交給了下一代,這完全可以說明曹操和司馬懿都是非常務實的梟雄。
-
10 # 莫小邪
如果司馬懿稱帝,並不存在政治上的不利因素,當時戰亂已久,而他最終沒有謀反是為什麼。
因為當時的曹魏勢力還大,又是曹操提拔的他。所以,司馬懿在有生之年,豐滿羽翼,只能得權勢。雖然後期發動政變,奪取兵權,卻沒有弒主稱帝。一直到司馬懿死後,才為兒孫創造出一個利於謀反稱帝的良好環境。
可以說,司馬家族篡奪魏國權力是一個長期的鬥爭,從曹操在世時,兩家的鬥爭就暗中開始。
我們大多數人的印象是司馬懿篡奪曹,但從現有的史料,並沒有找出司馬懿背叛曹魏的證據。 除了高平陵誅殺曹爽,司馬懿眼中的曹爽不等於皇室,二人同為輔政大臣,曹爽也是不斷排擠司馬懿。
說司馬懿篡奪曹魏,曹操篡奪漢室,其實都是他們的子孫所為,這是歷史發展的過程,不能以此評價,這些人物的性格歹毒。 要知道,司馬氏是世家大族,司馬懿是司馬氏的靈魂人物。
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懿通過這次政變掌握了魏國的大部分權力,又通過兒子的努力,司馬一家才正式完全掌握了魏國的權力。
回覆列表
電視劇《虎嘯龍吟》把司馬懿一家人塑造成有血有肉、情感細膩、匡扶大義、德行兼具的偉大人物,這完全是在誤導大眾。歷史上的司馬懿一家為達權利目的不折手段,擅自廢立、叛逆弒君,狠毒至極。
各位是否還記得曹操寫的《觀滄海》這首詩: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曹操寫下這首詩的時候,正是他處於人生的最巔峰狀態。徵烏桓、敗袁紹、破呂布,驅劉備。“挾天子以令諸侯”,四夷莫不臣服,八方紛至歸附。此時北方大部已盡為曹操所有,“操隱有稱帝之志,獨仲達直言勸進”,司馬懿得到曹操的信任與器重即是從這段時間開始的。他人不敢言,司馬懿獨劈蹊蹺,專說別人心裡話。歷史上的司馬懿天資聰穎,博學多聞有大略,善於察言觀色揣摩上意,是一個很有心機的人。
司馬氏一族的成功,司馬懿起了最關鍵的作用。他的成功之道里面有重要一條信條,那就是“隱忍”,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魏景初三年正月(239年),明帝去世,遺命司馬懿與宗室曹爽(大司馬曹真之子)共同輔佐齊王曹芳繼位。但曹爽非常忌憚司馬懿,於是想盡一切辦法將司馬懿趕出中樞。司馬懿受封太傅這個無權的虛職退閒在家,整日於家中深居簡出、閉門謝客。曹爽派人到他府上刺探,看到司馬懿只知養花逗鳥,且步履老態口齒不清,於是便放鬆了警惕。司馬懿的這一招“瞞天過海”瞞不過別人(比如大司農桓範),卻足可以瞞過“蠻夫”曹爽兄弟。面對曹爽的排擠構陷,司馬懿不爭不辯,並告誡兒子不要輕舉妄動、只需靜觀其變、坐待時機。
司馬懿深受曹操器重,但曹操在時,曹氏集團人才濟濟,將星雲集。司馬懿的能力未得到全面展示。他效力於曹氏集團的這一段時間更多的是當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簿等這樣的文職。司馬懿與後來的魏文帝曹丕交往較深,是當時支援曹丕的主力骨幹之一。曹操逐漸察覺司馬懿“有雄豪志”,又發現他有“狼顧之相”,心裡很忌諱。因此對曹丕說,司馬懿不是甘為臣下的人,必會干預我們的家族之事。但因曹丕和司馬懿關係很好,總是維護他,而得以無事,於是,司馬懿勤於職守,廢寢忘食,遂使曹操安心(表面文章做的好)。
曹氏父子對司馬懿的恩寵是很高的,但正如曹操昔年看人觀相所說的那樣,司馬懿有“狼顧之相”、“有雄豪志”,魏國大臣華歆、王朗等人也深感擔憂司馬懿日久必反。但是,從曹操到魏帝曹睿,曹氏三代君主竟然無一人對司馬懿下手。除了他本人極善於偽裝自己外,才智出眾、有統帥之質也是得到重用的主要原因。儘管當時很多人都知道司馬懿“有吞吐宇宙之志,久必不甘居人後”。
相比於司馬懿的會裝,他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在“狠”上面是盡得他真傳。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中僅憑三千親軍就控制了洛陽,既快又準又狠的處置了手握大權的曹爽,將曹氏兄弟上下不管老幼夷滅三族以絕後患。這種狠辣對於當時已經成年可以獨擋一面的司馬師、司馬昭兩兄弟來說,就如教科書般受益匪淺。嘉平三年(251)司馬懿病逝後,長子司馬師繼大將軍位總攬朝政。嘉平六年(254年)司馬師廢魏帝曹芳為齊王,擅自廢立,司馬懿都不敢做的事情兒子做了。就算是曹操在世,他也沒做過擅自廢立以立威這樣的大逆事情。
廢掉曹芳後,同年司馬師改立魏文帝曹丕之孫,東海定王曹霖之子,十四歲的高貴鄉公曹髦為帝。曹髦是個明白人,平日裡就看不慣司馬師兄弟在朝中飛揚跋扈,目無王法。甘露五年(260年)忍無可忍的曹髦召見王經等三人,對他們說“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並親自率領百餘人的禁軍和宦官討伐司馬昭。事洩,曹髦被賈充指使成濟弒殺,年僅20歲(虛歲)。曹髦死後司馬昭假意哭悼,但不久即將其廢為庶人,降禮葬於洛陽西北。曹髦之死,罪在司馬昭、加上尚書賈奎之子,司馬昭心腹賈充,還有傻乎乎當炮灰的成濟,一班亂臣賊子生生害死了年僅20歲的小皇帝曹髦。
曹魏最後一任皇帝,魏武帝曹操之孫,燕王曹宇之子曹奐,皇帝不像皇帝,傀儡完全是傀儡。《三國演義》裡把這一段曹魏皇帝禪讓的過程演繹的真好,司馬氏一族處心積慮不擇手段最終達成目的,三代人的不懈努力促成司馬炎的順利建國。但天道有輪迴,種的惡因後人必要承受惡果,西晉這個短命王朝,不到四十年而亡,上天真的是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