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長素
或稱生長素抑制學說。K.V.蒂曼和F.斯科格於1933年提出。他們的實驗證明,在蠶豆切除頂端後的斷面上施加生長素,側芽萌發受抑制,與不切除頂端的相同。他們認為頂芽是生長素合成的中心,在這裡合成的生長素沿莖向基部運輸,抑制側芽生長。
這是生長素直接抑制學說。R.斯諾於1937年提出,生長素並不直接抑制側芽生長,而是引起一種間接的抑制作用,這是生長素間接抑制學說。
這一學說也是最盛行的,其實驗依據是:除去頂端,側芽很快生長,如去頂後在切口處塗上含有生長素的羊毛脂,側芽不能生長,即外施生長素能代替頂芽對側芽的抑制作用。
但後來有人在羽扇豆等植物上發現,在受頂端抑制的側芽中,生長素的含量比側芽生長所需的最適濃度要高。更發現,外施細胞分裂素給受抑制的側芽,側芽就能生長(即頂端優勢解除),故認為側芽被抑制的原因,是由於它們沒有足夠的細胞分裂素。
細胞分裂素是在根中合成的,而頂芽產生的生長素的作用,可能控制細胞分裂素的運輸,由於頂芽的生長素透過極性運輸傳遞給側芽,故頂芽生長素濃度低於側芽生長素濃度,成為輸入物質的庫,比側芽優先得到細胞分裂素。
側芽因生長素濃度高,得不到足夠的細胞分裂素,因此生長受到抑制。
二、營養學說
K.格貝爾於1900年提出。他總結了植物的相關性抑制現象,認為頂芽的細胞生長迅速、代謝旺盛,所需營養物質較多。由於頂芽優先享用由根部和葉片運來的營養物質,使側芽得不到充足的養分,從而生長受到抑制。
三、營養調運
F.W.溫特於1936年提出,他認為頂端分生組織的細胞生長活躍,代謝旺盛,合成大量, 頂芽的高濃度激素促使營養物質向頂芽調運,使側芽得不到足夠的營養物質而受到抑制。頂端優勢現象中激素的作用與物質調運的關係頗為複雜,可能有不止一種激素髮生包括刺激與抑制兩類作用。
一、生長素
或稱生長素抑制學說。K.V.蒂曼和F.斯科格於1933年提出。他們的實驗證明,在蠶豆切除頂端後的斷面上施加生長素,側芽萌發受抑制,與不切除頂端的相同。他們認為頂芽是生長素合成的中心,在這裡合成的生長素沿莖向基部運輸,抑制側芽生長。
這是生長素直接抑制學說。R.斯諾於1937年提出,生長素並不直接抑制側芽生長,而是引起一種間接的抑制作用,這是生長素間接抑制學說。
這一學說也是最盛行的,其實驗依據是:除去頂端,側芽很快生長,如去頂後在切口處塗上含有生長素的羊毛脂,側芽不能生長,即外施生長素能代替頂芽對側芽的抑制作用。
但後來有人在羽扇豆等植物上發現,在受頂端抑制的側芽中,生長素的含量比側芽生長所需的最適濃度要高。更發現,外施細胞分裂素給受抑制的側芽,側芽就能生長(即頂端優勢解除),故認為側芽被抑制的原因,是由於它們沒有足夠的細胞分裂素。
細胞分裂素是在根中合成的,而頂芽產生的生長素的作用,可能控制細胞分裂素的運輸,由於頂芽的生長素透過極性運輸傳遞給側芽,故頂芽生長素濃度低於側芽生長素濃度,成為輸入物質的庫,比側芽優先得到細胞分裂素。
側芽因生長素濃度高,得不到足夠的細胞分裂素,因此生長受到抑制。
二、營養學說
K.格貝爾於1900年提出。他總結了植物的相關性抑制現象,認為頂芽的細胞生長迅速、代謝旺盛,所需營養物質較多。由於頂芽優先享用由根部和葉片運來的營養物質,使側芽得不到充足的養分,從而生長受到抑制。
三、營養調運
F.W.溫特於1936年提出,他認為頂端分生組織的細胞生長活躍,代謝旺盛,合成大量, 頂芽的高濃度激素促使營養物質向頂芽調運,使側芽得不到足夠的營養物質而受到抑制。頂端優勢現象中激素的作用與物質調運的關係頗為複雜,可能有不止一種激素髮生包括刺激與抑制兩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