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業植保管理技術110
-
2 # 農醫生
玉米病毒病(粗縮病)的防治應堅持“切斷毒源、治蟲防病、綜合防治”的策略。其核心是控制毒源,壓低蟲源,使玉米對該病的敏感生育期避開灰飛蝨成蟲傳毒盛期,從而避開危害。1、透過減少初侵染源進行生態防治,該病病毒天然寄主多,越冬寄主少,地理分佈不均勻,進行生態防治十分必要,如調整作物和品種的佈局、清潔田園、冬春人工和化學除草,是一種經濟有效的防治方法。2、利用該病傳播途徑單一的特點進行藥劑防治,該病病毒不能經嫁接、汁液、摩擦、種子和土壤傳播,灰飛蝨是傳播的主要傳染介體,只要控制住灰飛蝨,就控制了該病的發生危害。應重點做好玉米苗期治蟲防病,在玉米播前,可選用10%吡蟲啉有效量0.5g拌3.5~4.0kg玉米種子進行拌種處理,可有效防治1~2葉期灰飛蝨和地下害蟲的危害,減少病毒傳播。在夏玉米出苗至三葉一心期,用20%吡蚜酮240g/hm2,兌水50kg噴霧防治,控制灰飛蝨發生和病毒病的傳播。
玉米病毒病是對病毒侵染玉米植株而表現不同症狀的統稱。玉米生產上一般常見的病毒病為害有玉米粗縮病、玉米矮花葉病(玉米花葉病毒病等)及玉米條紋矮縮病(玉米條矮病)等。病毒病在素有植物癌症之稱,一旦發病後基本無法徹底治療,因此病毒病防治一般要以切斷病毒傳播途徑為中心,結合田間管理等措施提高植株抗病性,可以有效避免控制發生為害。
玉米粗縮病:病株莖節明顯縮短增粗,植株過矮,葉片寬短僵直,頂葉簇生,心葉有時縱卷緊縮並彎曲,葉鞘上一般有突起蠟色突起條斑,是以灰飛蝨帶毒引起傳播引起。玉米矮花葉病:典型症狀是玉米上部葉片葉脈間形成黃綠相間的花葉條紋,嚴重時其它部位也會出現褪綠花斑,植株較矮,通常只有正常植株的一半至三分之一高,不能抽穗或抽穗後不能正常結實,目前各栽培區域都有發生,以蚜蟲帶毒擴散傳播。玉米條矮病明顯特徵是株高變矮,節間變短,沿葉片葉脈出現褪綠條紋,主要是灰飛蝨帶毒引起傳播,帶病麥苗也是病菌來源。因此針對玉米病毒病防治,一般要重點做好以下幾點:
1、選用抗病品種,避免單一品種的大面積種植,可以有效避免減輕田間病毒病的發生為害。
2、適期播種。一般春玉米早播,夏玉米適當晚播,防止蚜蟲、灰飛蝨高峰期與玉米感病生育期相吻合,明顯能減少控制發病。
3、藥劑拌種。播前選用噻蟲嗪或吡蟲啉或氟蟲腈等種衣劑進行拌種,不僅可以有效預防田間灰飛蝨、蚜蟲為害,同時還能防治地下害蟲,提高出苗率,培育壯苗,提高抗病性。
4、剷除越冬帶毒害蟲。冬前或春季及時剷除田間地頭或田邊、溝邊雜草等,並及時防治好麥田越冬灰飛蝨、蚜蟲等可以減少蟲口基數,結合玉米播種前或出苗前大面積剷除田間及周邊雜草,可以有效減少毒源。對未拌種田塊,玉米拔節前選用吡蚜酮或噻蟲嗪或吡蟲啉等藥劑對全田及田邊地頭雜草噴施防治兩次,可以減少帶毒昆蟲傳播為害。
5、加強田管。合理密植,氮磷鉀搭配使用,增施有機肥、鋅鐵等微量元素肥料,保持水肥供應均衡,培育壯苗,增強植株抗逆性抗病性。
6、藥劑控制。田間病毒病零星發生時,及時拔除病株,減少毒源,結合噴施毒氟磷或氨基寡糖素或菌毒清等病毒病藥劑加碧護等生長調節劑加吡蟲啉或啶蟲脒等殺蟲劑,可以有效鈍化田間病毒,減輕控制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