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997800786232

    70年代初期,由於“石油危機”,出現了能源緊張的問題,人們認識到常規礦物能源供應的不穩定性和有限性,於是尋求清潔的可再生能源遂成為現代世界的一個重要課題。風能作為可再生的、無汙染的自然能源又重新引起了人們重視。

    風車最早出現在波斯,起初是立軸翼板式風車,後又發明了水平軸風車。風車傳入歐洲後,15世紀在歐洲已得到廣泛應用。荷蘭、比利時等國為排水建造了功率達66千瓦以上的風車。18世紀末期以來,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風車的結構和效能都有了很大提高,已能採用手控和機械式自控機構改變葉片槳距來調節風輪轉速。

    風力機用於發電的設想始於1890年丹麥的一項風力發電計劃。到1918年,丹麥已擁有風力發電機120臺,額定功率為5~25千瓦不等。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製造飛機螺旋槳的先進技術和近代氣體動力學理論,為風輪葉片的設計創造了條件,於是出現了現代高速風力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由於能源需求量大,歐洲一些國家和美國相繼建造了一批大型風力發電機。1941年,美國建造了一臺雙葉片、風輪直徑達53.3米的風力發電機,當風速為13.4米/秒時輸出功率達1250千瓦。

    英國在50年代建造了三臺功率為100千瓦的風力發電機。其中一臺結構頗為獨特,它由一個26米高的空心塔和一個直徑24.4米的翼尖開孔的風輪組成。風輪轉動時造成的壓力差迫使空氣從塔底部的通氣孔進入塔內,穿過塔中的空氣渦輪再從翼尖通氣孔溢位。法國在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相繼建造了三臺功率分別為1000千瓦和800千瓦的大型風力發電機。

    現代的風力機具有增強的抗風暴能力;風輪葉片廣泛採用輕質材料;運用近代航空氣體動力學成就,使風能利用係數提高到0.45左右;用微處理機控制,使風力機保持在最佳執行狀態:發展了風力機陣列系統;風輪結構形式多樣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左手氫能、右手智慧,現代汽車如何打造傳統車企的創新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