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陽光小房子

    首先,孩子在0-6歲期間,學習的方式是吸收性心智。

    孩子脾氣暴躁,身邊一定有一個脾氣暴躁的人,至於是家裡誰影響了孩子,家長自己要去排查。

    我們家孩子之前跟爺爺奶奶一起住時,偶爾就會很像爺爺的倔脾氣,並且超愛看電視,因為爺爺在給他做榜樣,他自然覺得這是一種正常的行為。

    如果父母脾氣暴躁,那麼不要覺得自己害了孩子,要一點點的改正,每天進步一點,給孩子做榜樣,並且讓孩子做自己的監督官,馬上要發脾氣時,或是剛開始發火時,讓孩子提醒自己冷靜。

    孩子看到他學習物件的改變時,他自身的行為也會有所改變。

    其次,家長不要控制孩子,而是要理解孩子的情緒。

    情緒是一種能量,你越是想控制,就越是控制不住。別的孩子不給自己的孩子玩玩具,他非常生氣,這時候不是讓孩子不生氣,而是去理解他的情緒,我們小時候如果別人不跟我們分享,我們也會生氣,會失落。

    當孩子感覺自己被理解時,那種一瞬間控制不住的情緒會冷卻下來。

    這時候,才是講道理的時候。

    第三,想要改變這種脾氣暴躁的狀態,要慢慢來。

    曾經聽別人說過一句話:你花多長時間胖起來的,基本上要用同等的時間瘦下來,這樣才是健康的瘦。

    這句話對於改變脾氣,也是適用的,最起碼讓家長先認識到一個現狀,自己的孩子不可能立刻改變,需要時間,需要耐心,需要方法。

    做父母的最大的心願是讓孩子未來能夠有高情商高智商,不是讓孩子聽話,所以我們要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人。

    要跟孩子一起想辦法去改正孩子的問題,遇到事情不是忙著批評,而是幫他分析原因,並且讓他自己想以後再遇到類似的情況,自己如何自我提醒,如何表達,如何解決問題。

    畢竟父母不能陪孩子走一輩子,而我們能交給他的是學會和情緒和解,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後,孩子每次的進步,都要當面提出。

    孩子都喜歡被肯定,當孩子遇到問題時,不再胡攪蠻纏,而是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覺和情緒時,就值得被認可。

    當孩子看到自己一次又一次突破原來的自己時,自信心強了,改變的動力更大了,如此就形成了正迴圈。

    最終孩子會越來越好的。

    教育這件事不能只靠說教,而是要靠行動來檢驗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確,加上父母的言傳身教,孩子一定能夠進步的。

    我最不喜歡聽別人說,孩子天生如此,用成長型思維來看待孩子和自身,才是新一代父母應該有的態度。

  • 2 # 廣州樂用化妝品有限公司

    孩子是一個獨體,不是一件商品,我們要讓他自己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問題的方式,要說出來,共同探討,我們大人就是引導孩子那個地方做的不合適做些調整,當然了最終還要有孩子自己決定,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樣的,視孩子情況而定吧

  • 3 # 蘇凡靜心

    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看到孩子問題,啟動暴躁脾氣,兇孩子,一直不斷的重複這種模式。

    頭腦裡告訴自己這樣不對,要改,但一看到孩子問題,馬上就像設定好的程式一樣,不自覺的又啟動暴躁脾氣。

    那麼,什麼在操控著,讓你想改但很難改變呢?

    答案是潛意識的模式,是原生家庭給你塑造了這樣的行為模式。

    是可以改變的,但關鍵是你真的想改嗎?你準備付出多大代價去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剛簽完合同後,馬上離職會有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