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跬步求索

    讀哲學史,一個思想往往是對上一個思想的繼承或發展。當你發現一個東西看不懂時,最可能的原因是你缺少了前置資訊。

  • 2 # 微道助您創造終生價值

    哲學聽不懂,但每個人天天都在用哲學。《周易·繫辭》:“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這其中說的就是老百姓天天都在用哲學、卻不知道哲學。這是由於歷史條件的侷限性,古代沒有哲學這個詞,所以把哲學稱為“道”、“君子之道”,把辯證法規律稱為“一陰一陽之謂道”,把基本規律稱為“成之者性也”,“性”就是性命,是最高、最基本的。知,古通“智”。

    那麼,聽不懂怎麼辦、有什麼辦法呢?我認為可以改變學習方法,即先接觸容易理解的實際,有頭緒、有興趣後再去聽哲學的課。所謂接觸容易理解的實際,就是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透過例項弄懂哲學基本問題(詳見筆者10月30日回答“《道德經》總用到“嬰兒”的比喻,要說明什麼?”內容)。二是透過自己身邊存在的事物,弄懂辯證法基本規律。例如:“……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周易·序卦傳》);從動物到植物都有雌雄兩性,即使雌雄同體生物,它們在自己身上都同時生長著雌雄兩性的生殖器官,例如鮑魚(貝類)。鮑魚有一種特性,只要是鮮活的,都會粘在一起。我們見到的農貿市場中,比如蟹,有公蟹、母蟹;魚,有頭、有尾,有兩個眼睛、兩個“耳朵”,“耳朵”兩邊還有翅;蔬菜中,一株白菜,它由一個頭開始,長出葉子,而葉片與葉片都是相互疊加、方向都是相反的並抱在一起。我們每天走出門,街道兩邊有綠樹,綠樹有根又有枝。再從農村來說,農民都知道莊家要有好收成,除了要有肥沃的土壤、優良品種外,還要抓好播種育秧、插秧、田間管理(包括除草、施肥、水利管理等等)。而水利一般都要有水庫,水庫有攔水壩,有攔水壩一定要有溢洪道,二者缺一不可,等等。

    所有這些事物,都是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的,其中就包含著辯證發展規律。例如水稻,從種子(第一階段)——育秧插秧及其田間管理(第二階段)——稻穀成熟收割(第三階段),這個過程就包含有對立統一、質量互變、否定之否定規律。其中所謂否定之否定,就是第一階段(種子)是肯定,第二階段是否定,第三階段是否定之否定。第三階段(收割的稻穀)與第一階段(種子)好像相似,而實際是前進中的上升、更高一級的回覆。因為第一階段的稻穀是種子,第三階段的稻穀是經過育秧、插秧,田管後成長、成熟成為有產量的、可作食糧的稻穀,哲學上稱為否定之否定。此外,還有成對範疇,例如上述魚的頭與尾、樹根與樹枝、攔水壩與溢洪道等等,也都具有普遍規律的性質。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上,成對範疇叫做現象與本質、形式與內容、原因與結果、偶然性與必然性、可能性與現實性等等。

    弄清上述這些問題,對哲學就有了頭緒,然後慢慢學、可以再去聽課,把理論與實踐融會貫通,就容易記住、容易運用。在這裡,我所說的哲學是指馬克思主義哲學,並不是唯心主義的哲學。作為平民百姓,由於不是從事哲學專業工作的,我認為只要學精髓、關鍵又管用的就可以了,這樣並不難。

     

    注:哲學一詞是希臘文Φιλοσοφία的漢譯,原意為“愛智慧”,清代晚期才傳入中國。中國古代哲學通常稱為玄學、道學、理學。

  • 3 # 全乙枝

    哲學是形而上的意識層次,聽不懂不奇怪,中年前還有提升機會,從有形到無形,逐步來吧。中年後,就免了,沒有哲學指導也一樣生活,腳踏實地就可以了。

  • 4 # 柔柔春風1

    看了這個問題,筆者不禁要問:到底是“聽不懂”,還是學不懂?一般來說,“聽不懂”並非學不懂。譬如我們聽不懂外國語,並不是我們就學不懂(好)外國語。聽是用耳朵聽聲音,而不是“學習”的意思。然而,從整個提問句表達的意思看,句中的“聽不懂”實際是學不懂的含義。作為讀者的我們只能如此認定,方可進行解答。

    筆者不認為有學不懂的哲學。哲學是使用語言這個工具表達思想的理論學說。語言(語詞)是由詞彙構成的。語詞蘊含著(思想)概念;反過來說,概念是思想元素的語詞(形式)。語詞如果不被賦予一定思想意義,它就沒有什麼作用,也就不是思想工具。注意上面說的概念是思想元素,是最基本的單元。我們的思想活動(過程)是由概念組成判斷,判斷再構成分折與綜合,即推理。透過判斷、推理過程,得出結論,我們的思維活動不斷地向前推進,不斷地達到新的層次和高度,從而獲得新的認識。

    明白了上述使用語言詞彙進行抽象思維的過程,倘若仍然學不懂(哲學),那就只能是不懂語詞(詞語)的含義,即不理解其所表達的概念(注意:詞語表達的概念與其含義是有區別的)。不懂語詞(詞語)就只能靜下心來學習呀,翻閱詞典看詳細說明解釋(釋義)呀。

    把語詞(詞語)及其在特定領域代表的思想概念弄清楚了,思想方法、思維過程也熟悉掌握了,自然就沒什麼不懂的了。值得注意的問題是,有的宗教學說中使用假概念(沒有客觀物件、純粹臆造出來的概念),如神、鬼等。用假概念編造出來的"哲學"理論,必然是荒謬的、不可理解的。(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處女座愛上一個人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