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我茶
-
2 # 最是溫暖撫慰人心
選擇恩施玉露
恩施玉露製作工藝
恩施玉露傳統制作全程用手工完成,主要工具是蒸青灶和焙爐,其次是用曬席、簸箕、掃帚等輔助工具。
手工製作工藝流程主要包括:攤涼,蒸汽殺青,扇幹水汽,炒頭毛火,揉捻,鏟二毛火,整形上光,烘焙,揀選。其中揉捻分迴旋揉和對揉,整形上光有“摟、搓、端、扎”四大手法,搓包括懸手搓和依託搓兩種方法。
機械製作工藝流程主要包括:
攤青,蒸汽殺青,脫水風選,回潮,揉捻,動態烘乾,理條,精揉,烘焙,精製揀選。
恩施玉露機械化製茶與人工製作相比,工效可提高10倍以上,成本可大大降低。2015年9月,恩施玉露傳統制作技藝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
唐朝蒸青工藝
陸羽(733—804),字鴻漸,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苧翁、東岡子,又號“茶山御史” ,是唐代著名的茶學家。於公元751-755年,曾出遊漢水、長江、淮河流域、對茶樹的生態環境、茶園培育管理、茶葉採摘、焙制工藝以及製茶工具的種類、規格等進行了全面的研究,在公元754年的春天,到達巴山峽川之中,考察發現了大茶樹,同時採製品嚐了巴東真茗茶。陸羽《茶經·三茶之造》記載:“凡採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間。茶之筍者,生爛石沃土,長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採焉。茶之牙者,發於叢薄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選其中枝穎拔者採焉。其曰有雨不採,晴有云不採,晴,採之。蒸之,搗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幹矣。”這裡明確指出,採茶必須選擇晴好的天氣,而蒸之是製茶的第一道工序,而恩施玉露製茶工藝要求在清明節前的晴天午前採摘,製造的第一道工序亦為蒸青,所以恩施玉露的製茶工藝承襲了唐朝茶葉採製方法。
《茶經·二之具》記載:“甑,或木或瓦,匪腰而泥,籃以簞之,篾以系之。始其蒸也,入乎簞,既其熟也,出乎簞。釜涸注於甑中,又以谷木枝三亞者制之,散所蒸牙筍並葉,畏流其膏。”翻譯為,甑,木製或陶製。腰部用泥封好,甑內放竹籃作甑箅,用竹片繫牢。開始蒸的時候,葉子放到箅裡;等到熟了,從箅裡倒出。鍋裡的水煮幹了,從甑中加水進去。也有用三杈的榖木翻拌。蒸後的嫩芽葉及時攤開,防止茶汁流走。而恩施玉露傳統制作技藝的蒸青工序及蒸青工具與《茶經·二之具》關於甑的記載,完全一樣。
蒸青形成新的茶葉品質
茶的鮮葉如果不經過加工,它是比較苦、寒性比較重的。“蒸青”一方面迅速地破壞酶的活性,抑止多酚類化合物的酶性氧化;另一方面增加可溶性糖、果膠、氨基酸等的含量,形成了新的茶葉品質。具體說,葉綠素不溶於水,殺青加熱後,分解葉綠體使葉綠素水解成親水性的葉綠酸和葉醇,是構成茶湯色澤和滋味的重要因素。在加熱過程中,還產生了綠茶重要的香氣成分——二甲硫,部分蛋白酶分解蛋白質形成多肽,隨著溫度繼續升高,蛋白質變性凝固,結合較弱的側鏈容易裂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與兒茶素水解所引發的變化一樣,成為鮮爽醇厚滋味的來源。甙的水解則使苦味消失。所以我們看到,殺青對茶葉形成特有的色、香、味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回覆列表
龍井是扁炒青綠茶,恩施玉露是蒸青綠茶,太平猴魁是烘青綠茶,
下圖是中國茶葉分類總表希望可以幫大家分清茶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