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博弈小豬

    加密火幣越來越受到機構投資者的關注與參與,正說明區塊鏈技術代表了網際網路發展的趨勢。

    經過2018年的大熊市,比特幣從2萬美金下跌到3155美金附近,浮籌已經清洗得差不多了,潮水退去,方見真金。

    打不死的比特幣鏈條,依然執行平穩,隨著大摩等機構相繼推出自己的穩定幣,參與到區塊鏈熱潮中,更多的機構正悄悄進入市場,看最近比特幣價格在穩步走高就說明絕非散戶所為。

    市場監管的目的,是為了防範金融風險,而不是為了打壓市場。

    現在很多傳銷組織利用區塊鏈概念進行圈錢,政府的監管也是從維護散戶利益著想。

    無政府狀態的市場必定走不遠,雖然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但是,不能狹隘地理解為去政府化。

    去中心化主要指去壟斷化,一個巨頭壟斷了我們的資料,並利用我們的消費資料牟利,這個在區塊鏈裡就是要打破的,在區塊鏈技術裡,我們的消費資料屬於每一個人,如果你想使用,就發通證給我,我收到通證就放行,或者透過智慧合約,收到通證自動放行。

    因此,不必害怕監管,有監管說明政府認可它,想讓它規範而已。

  • 2 # 黃躍勇

    機構入場,證明資本看中了區塊鏈的發展,區塊鏈的發展趨勢是越來越好,區塊鏈的行業越來越規範,也會越越來越利於政府的管理和監督。

  • 3 # 圖窮幣見

    對於瘋狂發幣之後的數字貨幣市場,總市值已經從峰值的8000億美元,跌落至不足1400億美元,而且這個現象恐怕短期難有改觀。關於增量資金入場的前景,我個人以為,如同其他金融證券市場發展一樣,如果數字貨幣市場最終可以合法合規,那麼機構投資者入場將是必然的結果,從過去20年中國股票市場的發展我們可以洞見這個過程,A股市場從20年前的散戶化開始,到2000年代初的基金入市,準機構化,再到2015年之後的國際資本進入,市場逐步從個人投資為主發展到機構投資為主。在數字貨幣市場,這一程序也是必然的(前提是這個市場被多數政府認可)。但是要想正規的機構進入市場,沒有中心化的監管,是很難實現的,目前數字貨幣交易所兼具了投行、券商、交易所、銀行、監管機構多重身份,這樣的複雜程度,是很難被監管當局認同的,所以迄今為止,在美國拿到牌照的交易所寥寥無幾,即便是赫赫有名的bitmex也在香港落腳。所以要想數字貨幣市場得到機構資金的接納,必須要有明確的監管政策。

  • 4 # 幣百通

    加密貨幣價格的劇烈波動引發了人們關於它的激烈爭論,它到底是一場泡沫還是一時的狂熱?還是能與當初的網際網路技術相媲美的真正能變革人類社會的革命性產物?

    這個答案很明顯是處在這些極端之間。

    個人認為,對加密貨幣採取置之不理的態度是很不明智的。我們應該要對其潛在的應用前景投以懷抱,但是我們也必須要明確它所可能帶來的風險。

    總之,密切的國際合作和對技術的有效利用是對加密貨幣進行良性監管的有力手段。我們要確保加密貨幣的前景得到良好的發展,但也要確保它不會成為非法活動的溫床和擾亂金融秩序的源頭。

  • 5 # 區塊鏈幣圈觀察所

    機構進場之前需要大量的廉價籌碼,所以會先對價格進行打壓,從目前來看,機構手裡的籌碼價格應該在3600美元左右,機構進場比特幣的原因來源於比特幣本身的技術支援,但他們更需要有上漲的長期預期和穩定的交易環境,只有更為嚴苛的政府管理和政策支援,才能支援比特幣走向繁榮,從長期來看是有益於幣圈的發展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養蝦池水過肥怎麼處理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