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是德璋
-
2 # 楓丹白露164805262
這一教授方式應一分為二地看!積極有效地應用在某一塊知識或能力的展示反饋:包括學前和學前,題目或話題的難易程度,讓每一位同學有那麼點“跳起來摘蘋果”的成就感!這一塊只能應用在一堂課的一小部分比較合適。所有自主學習自主分享共同生長,都應在教師這一舵手的指揮下有效進行著。有時候看似高效課堂真是很作的表演課,背後花幾個星期教師備研試,學生也高投入時間和精力。
所以,當老師在預設課堂時,有系列訓練某種思維某個話題,有序訓練某個層次的學生的課堂,所呈現的螺旋上升的思維線是很有意思的是清晰可見的,`此時師生興趣盎然忘卻下課噢!
低年級如此應用,高年級應用可多些,因為課外閱讀多了,奧數超前學多了,每週都可設計分享曰。這方面高手同學進行寫作、奧數的分享,主講者自己做PPT好似一小講師喲。這撥孩子是真正的學習主人,特別是升入初高中乃至大學,甚至在工作崗位上,都成為睿智的創新主導者!
雖然這一嘗試對優秀生是歡喜的,但常規課堂必須夯實知識提升能力的,還必須由教師主導推進的!
-
3 # liuopiu21316
初衷是好的,但是不一定對每一個學生合適。
1.課堂效率低。上去演講的孩子在上面演講,其他孩子基本上都在玩或看笑話;再加上有些孩子準備了,平時只是簡單回答一個問題還好,但是一站在講臺上正兒八經的做演講,支支吾吾半天說不出話來或說出來的像蚊子哼哼,聽不見,課堂效果不好
2.對於演講不好、內向的學生而言,你是在逼他做他不喜歡的事,你是出於好心,鍛鍊孩子的演講能力和口才,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他不一定這麼想。有些孩子演講前需要準備很長時間,上臺對著全班同學演講要忐忑很久,演講完又要很長時間才能平復下來(不要問我為什麼,我以前上學的時候就是這樣)
所以,就個人觀點而言,如果一個班學生質量很好,可行;不然的話,還是有原則的面向一部分學生為好。
-
4 # 九鬥學生心理
挺好的一種創新方式,對任何一個站在講臺上演講、分享、表達自我的學生來說,都是一次難得的鍛鍊,很多成人走上社會以後在公眾面前演講都會“心驚膽戰”,不說知識能學到多少,就這膽量的鍛鍊就是一次(甚至是一輩子)難忘的經歷。
這樣的讓學生走上講臺的教育創新在十幾年前就已經開始被“宣傳、要求”,但是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基本上是這樣的套路。
1.口才好、學習好的孩子得到更多的鍛鍊機會,因為這樣的自上而下的要求是階段性的、表演性的,並非常態。
2.一部分各種能力稍微欠缺的孩子就會覺得是負擔,緊張、冷場、笑場等情況時有發生,如果引導不好,或者是後續得不到更多的鍛鍊,這也可能會留下“陰影”。
對老師來說,一次半次,三次五次,十次八次還可以,但是如果變成常態,對在應試壓力下的學生和老師來說,往往會被貼上“不務正業”的標籤,但是如果教的是強化班、尖子班,那結果就會大不一樣!
回覆列表
同病相憐吧。
我是輕度自閉症。
這幾年因為自己心裡比較強大,對自己進行自我引導,已經差不多了。我也有過出醜的時候,還是因為心裡,也沒太在意。
關於自我展示這個東西,我相信它的初衷是好的。這個能提高學生的能力,改善學生的性格。我個人所在的學校都沒有這個機會
關於您的問題我個人認為應該需要一些心裡諮詢哥治療。我並不瞭解您,只能給予您簡單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