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有緣人在哪裡5230

    當然不好,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和決策的能力,而不是什麼事都來命令孩子,讓孩子聽從父母的沒有自己的主見。大家可以發現凡是那些社會的佼佼者,往往從小就很叛逆,很少聽父母的,那些從小被父母命令著聽話的好學生,在社會上往往不會有太大成就。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就說明孩子不是用來命令的,而是要引導。

  • 2 # 燦如夏花92227887

    命令孩子去做某件事件,且叫“命令式教育”。這是家長和老師常用的教育方式。

    從初心角度看,命令孩子去做的事,一般是家長和老師認為符合主流價值觀,或是符合常規,孩子又力所能及的事,不會有哪位家長叫孩子去做壞事。比如:要求孩子先完成作業再去玩耍、每天走床後要自己整理床鋪等。因此,初心是好的,不容懷疑。

    從其作用來看,命令式教育有積極的一面,透過命令帶有強制性去做事,有利於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促進孩子健康全面地發展,事實上許多在某些領域有成就的人,都與家長在小時候的命令強制性教育分不開。命令式教育也有消極一面,過於命令強制地要求孩子做某些事,而孩子內心又極不情願,這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反而起不到教育的效果。

    對孩子的教育是複雜而耐心的過程 ,要綜合運用多種方式,不能一味迷信命令教育,用多了會產生專制的感覺,我們還是要倡導教育民主,多協商,多引導,讓孩子做事做得開心快樂。

  • 3 # 淺若狸花落

    父母過於嚴肅,孩子容易不合群,管教過嚴是不可取的,特別是一些初為人父母者,由於缺少管教孩子的經驗,會經常出現這種現象。其實,管教孩子就像是騎馬,如果不懂得配合馬的動作和對待馬的方法,就會施於鞭子,最後人和馬都累。而那些有經驗的騎士,則會輕鬆、自然地順應馬的動作和節奏,從而更好地指揮它。在教育孩子時,父母應該先放鬆心情,和藹地和孩子溝通,才能更好地指導孩子進步。在命令孩子的問題上,世界上不會有一個成年人會發自內心地喜歡接受命令,無論它來自上級領導或其他任何人。同樣的,也沒有任何一個孩子天生喜歡無條件地服從。用命令的語氣和孩子說話,也許能迫使孩子完成家長的要求,但卻在孩子的心上築起了一道隔閡之牆。家長不經意中對孩子發出的命令,都是一次對交流溝通的拒絕,一次對孩子身為家庭成員平等地位的否定,一塊激起孩子牴觸心理的石頭。也許耐心地和孩子溝通數個小時,就因為最後喪失耐心的那刻僅僅一句命令而前功盡棄、功虧一簣。可以說,命令語氣就是阻斷家長與孩子建立密切溝通、交流和信任關係的第一塊攔路石。命令不僅代表了家長的絕對權威,還意味著家長不關心、不需要孩子的想法和意願,它向孩子傳達出的冷漠和拒絕也許遠遠超乎家長的想象。孩子一時的正確舉止,與親子情感上的交流相比,與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判斷、獨立作出選擇的能力相比,也許並不是那麼重要。家長與孩子永遠不是老闆與員工、上級和下屬,命令語氣不該出現在平等、親密的家庭成員之間。所以,每天下班回到家裡,就讓嚴肅的“上班族”留在辦公室吧,做孩子溫和慈愛的爸爸、媽媽,不做嚴詞厲色的上級領導。

  • 4 # 山間小路946

    父母用愛的名譽來綁架的行為,都是一種野蠻粗暴的行為,都是一種傷害,對孩子極為不尊重,每一位孩子都是一個個體,他們都有自己的人格魅力。父母給了孩子生命的權利,但沒有粗暴野蠻梆架孩子的權利。只有耐心細緻引導,講道理的權利。希望我們大家一起做一位真正合格的父母吧!謝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回收太費事扔了又可惜,在二戰和現代戰場上,艦炮彈殼都是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