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漂亮獅城
-
2 # 青言論史
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在我們慣常的記憶裡面,好像在魏國滅蜀漢的時候,舞臺上只有魏蜀兩國的人,吳國那邊卻是靜悄悄的。實際上不然,吳國雖然偏安江東,但是卻也深知唇亡齒寒的道理。
四十四年前(公元219年),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的時候,孫權和呂蒙在他背後陰了一把,把劉備的荊州全吃了。但是在此刻,如果蜀漢被滅,那麼長江上游就全是魏的了,這個時候幫蜀漢就是幫自己,更不用說兩國還簽訂了互幫互助條約。
因此,接到求救信以後,吳國這邊就立刻採取了軍事行動:
冬十月,蜀以魏見伐來告。甲申,使大將軍丁奉督諸軍向魏壽春,將軍留平別詣施績於南郡,議兵所向,將軍丁封、孫異如沔中,皆救蜀。蜀主劉禪降魏問至,然後罷。——《三國志-三嗣主傳》吳國的反應應該可以說是比較快的,當月他們就派出三支部隊,一支向北進攻壽春,另外兩支則分別向西進攻南郡和沔中,一邊牽制曹魏一邊援助蜀漢。只是,他們全都晚了一步。
因為在久攻不克之後,鄧艾帶著他的部隊玩了一出絕地求生,直接從懸崖峭壁上爬過去。當他們翻越蜀地的崇山峻嶺出現在成都城前的時候,慌作一團的蜀漢已經決定投降了。
鄧艾的這次軍事冒險,徹底終結了蜀漢,也一舉為三國重歸一統埋下了伏筆。
-
3 # 小鴻哥
公元262年魏國決定伐蜀,但明面上是造船作出伐吳的姿態。三國志:景元三年冬,以會為鎮西將軍、假節都督關中諸軍事。文王敕青、徐、兗、豫、荊、揚諸州,並使作船,又令唐諮作浮海大船,外為將伐吳者。(公元262年冬天)
姜維一眼看穿了魏國的真實意圖。三國志:六年,維表後主:聞鍾會治兵關中,欲規進取,宜並遣張翼、廖化督諸軍分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未然。(公元263年)但是阿斗不信姜維,去問黃皓。黃皓去問巫師,巫師講魏軍不會來。三國志:皓徵信鬼巫,謂敵終不自致,啟後主寢其事,而群臣不知。蜀本謂敵不便至,未做城守調備。
公元229年蜀漢跟東吳約定:若有害漢,則吳伐之;若有害吳,則漢伐之。各守分土,無相侵犯。但是這時阿斗都不信魏國會伐蜀,自然也不會告知東吳。而東吳也覺得魏國想伐吳。
公元263年八月魏國真的伐蜀了。這時阿斗才派張翼董厥率軍去陽安關,廖化率軍去沓中。張董到了陰平,得知諸葛緒向建威進攻。於是待在那一個月。九月鍾會攻破陽安關,於是留下人馬圍漢中諸城。鍾會率十餘萬人直撲劍閣。姜維這時擺脫了鄧艾諸葛緒六萬人的圍攻。當時姜維應該在三萬人左右。姜維這時想去陽安關阻止鍾會,但得知已失。於是跟廖、張、董合兵一處搶先在劍閣佈防。這時姜維大約五萬人左右。
十月鄧艾儉渡陰平。三國志:冬十月,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裡,鑿山通道,造作橋閣。這時蜀漢才向東吳告知。三國志:冬十月,蜀以魏見伐來告。
東吳收到訊息後兵分三路:1大將軍丁奉督諸軍向魏壽春2將軍留平別詣施績於南郡3將軍丁封、孫異如沔中。但是一個月後阿斗就投降了。東吳的三路軍只能取消計劃了。這時東吳還是想真心救蜀漢的,但是阿斗不給力。
-
4 # 使用者夏天
蜀國借荊州死賴著不還,早就失信於吳國,最後被逼殺關羽才奪了荊州,如果不出來個陸遜差點被劉備滅了吳國。你想想蜀國快亡了,孫吳可能會派兵來救嗎?巴不得快點讓蜀國滅亡。
-
5 # 中外歷史名人館
《資治通鑑》記實,“吳聞蜀敗,起兵西上,外託救援,內欲襲憲”。憲即蜀漢巴東太守羅憲。東吳在友邦兵敗之時,想到的並不是互助,而是攻其不備,“有兼蜀之志”。
吳國派出救兵了,帶軍將領是名將丁奉,魏國進攻蜀國,鍾會率領的十五萬魏軍與姜維的四萬雄師在劍門關堅持,僵持不下,西路軍統帥鄧艾遴選精銳萬人,繞道劍閣西走過七百餘里的陰平小路,中轉今四川江油,直插蜀漢腹地,蜀漢朝廷馬上派諸葛亮的兒子,衛將軍諸葛瞻領兵二萬動身抵抗鄧艾,黃權的兒子尚書郎黃崇勸諸葛瞻速行居險,但諸葛瞻遲疑不決,末了三軍在綿竹有險不守,卻出城和鄧艾野戰,末了被鄧艾全殲,而劉禪不等各地回援的援兵和姜維回防,就接納譙周的建議,向遠在雒城的鄧艾按捺欽佩,而吳國丁奉的救兵還在路上,蜀漢速亡,救兵就沒了意義,丁奉就撤軍回去了。吳國不是沒來,領了一隻戎行來救援,若是蜀漢倒了,就撈點廉價,成效蜀漢在按捺欽佩後,仍然打著蜀漢暗號,死守國門,打得也很慘烈,吳國無功而返。守將後來被嘉獎,那時傳為美談。
之後吳國就休攝生息新增兵力,蜀衰亡往後也是硬撐了13年之久,末了孫權棄世之後,皇室內部也是一片紊亂,同室操戈、奪位復仇的事務層出不窮,末了孫皓坐上了這個皇位。可是他是一個橫暴的暴君。他過著驕奢淫逸的餬口,一點也不在意晉國對付他們的虎視眈眈。
末了也難逃衰亡的命運。
-
6 # 米粒空間
三國後期,姜維的北伐使蜀國的國力耗資巨大,許多將領如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老臣張翼等都反對北伐,再加由於宦官黃皓在劉禪面前的招弄,姜維只能避禍沓中屯田。
吳國方面孫權死後,也是國力減弱,人才凋零。陸遜也被孫權逼死。能征戰的也就幾個老臣。
公元263年,姜維得到鍾會治兵漢中的訊息,上表劉禪調遣,廖化、張翼等駐守險要。這時吳國也派老將丁奉率領各軍進擊壽春,以吸引魏國的兵力;將軍留平前往南郡商議,由永安方向入蜀救援;將軍丁封、孫異自漢水進至漢中救援。而此時蜀國方面由於軍事部署不力,鄧艾偷渡陰平,在黃皓,譙周等人的建議下,僅兩個多月,劉禪就投降了。吳國方面也就隨即撤軍了。
-
7 # 笑傲江湖161104
東吳當然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應該派兵救援了,可惜,蜀國敗降太快。這裡,不得不說,鄧艾敢冒險,偷渡陰平,一戰定乾坤,堪稱軍事家。要是磨磨蹭蹭,蜀國憑藉有利地形,長期抗戰,歷史還真不好說了。可見,軍事家就要敢冒險,當然不是沒有準備的胡亂冒險。反觀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不敢冒險偷渡子午谷,可見,諸葛亮更像政治家,而不是軍事家。
-
8 # 撕蔥夫斯基
救個屁,領了一堆人跑來還想瓜分點地盤,結果被蜀國大將羅憲死守擊退
要說東吳自魯肅死後簡直是豬隊友,就算孫權在,和魏也就是小規模摩擦,就算取勝也不會深入,以至於有次諸葛邀吳共同伐魏,孫權在合肥起兵,司馬懿對曹睿說,東吳那邊不用管,我們只需防守諸葛亮就行了,事後也確實如司馬所說,東吳一直在看著諸葛亮
孫權死後,東吳更是陷入內部權利的爭奪,可以說東吳就跟個局外人一樣,蜀國對東吳的態度,你只要嘴上說和我一起就行,別背後捅刀子就行
回覆列表
如果站在老百姓的立場,三國早就應該統一,打仗是要死人的,而且是大規模的死亡!三國分裂跟當年戰國七國分裂有何不同?老百姓不可能希望國家長期打仗,誰也不想死!所以我認為三國早該結束,不管誰贏誰輸,對老百姓來說都是一樣的,都是漢人統治,誰統治都可以,不一定非要傾向於維持漢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