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飄渺一分鐘

     北朝民歌,產生於黃河流域,歌辭的作者主要是鮮卑族,也有氐、羌、漢族的人民。歌辭有的是用漢語,有的是用北方少數民族的語言,後被譯為漢語。主要是北魏以後用漢語紀錄的作品,大約是傳入南朝後由樂府機關採集而存的,傳世的約六十多首,以《敕勒歌》最為著名。歌辭的主要內容,有的反映戰爭和北方人民的尚武精神(如《木蘭詩》),有的反映人民的疾苦,有的反映婚姻愛情生活,有的描寫北方特有的風光景色(如《敕勒歌》)。它內容豐富,語言質樸,風格豪放;形式上以五言四句為主,也有七言四句的氣絕體和七言古體及雜言體,對唐代的詩歌的發展有較大影響。北朝民歌主要收錄在《樂府詩集》中。今存60多首。

      【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註釋]

      1.敕勒:種族名,北齊時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帶。

      2.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北部。

      3.穹廬:用氈布搭成的帳篷,即蒙古包。

      4.蒼蒼:青色。

      [簡析]

      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遊牧民族的生活。

      開頭兩句“敕勒川,陰山下”,交代敕勒川位於高聳雲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接著兩句“天似穹廬,籠蓋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廬”作比喻,說天空如氈制的圓頂大帳篷,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來形容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景象。這種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見到。最後三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一幅壯闊無比、生機勃勃的草原全景圖。“風吹草低見牛羊”,一陣風兒吹彎了牧草,顯露出成群的牛羊,多麼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這裡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景象。全詩寥寥二十餘字,就展現出中國古代牧民生活的壯麗圖景。

      這首詩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風格,境界開闊,音調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概括力極強。宋詩人黃庭堅說這首民歌的作者“倉卒之間,語奇如此,蓋率意道事實耳”(《山谷題跋》卷七)。因為作者對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點,不必用力雕飾,藝術效果就很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蘋果腐爛病全年防治措施,您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