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冶河村夫

    黃帝成為道教大祖先崇拜的傑出代表,這並非偶然,而是具有多方面原因的:

    首先,黃河流域作為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是華夏整體民族文化的搖籃。被人們當做凝聚集體智慧於一身的英雄人物——黃帝由於諸多創造發明而享有盛譽。與此同時,黃帝把民族宗教文化逐漸融合起來,由此催生了一個統一的華夏文化體系。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素有崇尚“黃色”的傳統,以黃為貴,配之以“中”和五行之“土”,這本身即體現了一種顧為獨特的民族文化心理,“黃帝”之“黃”正是生活於黃土地之上的華夏族人的象徵,也是中華民族正統文化源頭的象徵。鑑於此等歷史蘊含,人們對自己文明的始祖——軒轅黃帝充滿了由衷的敬仰。此等因素潛移默化地積澱於歷代人們心理上,成為一種牢固的、抹不去的意識現象。道教文化作為中國文化的一種重要型別,在一般品行上自然打上華夏文明的烙印。故而,道教崇拜大祖先黃帝也就可想而知了。

    其次,道教以黃帝為大祖先而形成的祭拜,這是有特殊的理論根源的。道教以道家為母體,而道家本來就相當崇尚黃帝,有關黃帝傳說大部分來源於道家,尤其從莊子→稷下道家→黃老道,這一脈絡中更可以找到大量證據。在《莊子》中有黃帝問道廣成子的故事;在《列子》中則專設《黃帝篇》以敘說黃帝事蹟。稷下道家的重要典籍《黃帝四經》,託以黃帝之名,闡述修身治國的道術。這一切都為道教提供了基本的思想來源。道教秉承道家旨趣,以黃帝為旗幟,這無疑具有較強的號召力,故而黃帝能夠頻繁地出現於道教經書之中。

    複次,道教以黃帝為核心的大祖先崇拜,這也導因於黃帝傳說所凝聚的長生成仙的精神。根據《史記》等書的記載,在先秦時期,有關黃帝的傳說早已染上了濃厚的神仙色彩。如鑄鼎於荊山煉丹砂之類就已具備了仙道的思想意蘊。古人傳說,黃帝煉丹服食,有巨龍從天而降,載黃帝昇天而去。此等仙道故事與道教關於“長生不死、羽化登仙”的基本宗旨是合拍的。

    道教崇尚與祭祀黃帝,其精神實質不僅在於黃帝是“人文初祖”,而且在於他作為華夏民族統一的象徵具有巨大的榜樣力量。

    就上述諸多典籍的記載來看,黃帝是人也具有神的品格。在先民的心目中,黃帝富有寬廣的胸襟和高超的智慧。善於觀察事物,認識自我,反悟自我。

    道教崇尚與祭祀黃帝,這種大祖先崇拜傳統存在著一種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它在客觀上具有促進民族團結和國家繁榮的功能。

    道教信仰中的黃帝,雖然居於高位,但他並沒有脫離實際生活,更不脫離人民群眾,沒有視下層人民為自己的奴隸,他與勞動人民緊密相連,生活在一起,協同勞作,同甘共苦。在這協和的氛圍內生活,沒有民族歧視,人民和睦相處,平等相待。由於黃帝能夠調和自然、社會和人民的關係,國家治理也就順理成章。

    根據道教文化精神,國家治理一個重要標準是民族團結而形成“大一統”的穩定局面,社會穩定,人民康樂。這種“大一統”的文化象徵就是全體華夏族人凝聚在大祖先黃帝名下。換一句活來說,以黃帝為核心大祖先崇拜正是“大一統”社會結構在信仰上的反映,它浸潤著先民的思想感情,也是一種向心力的表現。而此等向心力本身又意味著多元的社會整合關係。事實上,“華夏”本身體現了一種整合,它並不意味著單一的民族集團,而是多民族的複合體。我們的國家,自軒轅黃帝肇始之後,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有統一、有分裂,各兄弟民族之間,有時和睦相處,有時也相互碰撞。然而,最終卻在黃帝的旗號下凝聚起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銀杏景區,如何更好的銷售銀杏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