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河半朝陽
-
2 # 經典守望者
當時的歷史應該說是大唐帝國最後的落日餘暉,自楊玉環進宮之後,唐玄宗開始不思朝政,沉湎於酒色,每日只在後宮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音樂和藝術才能,將國政基本上都交給楊國忠。當時的大唐朝可以說是花團錦簇卻又暗藏殺機。內有楊國忠,欺上瞞下,中飽私囊,把持朝政,排除異己。外有安祿山,虎視中原,野心勃勃,心懷意志,圖謀不軌。可憐整個朝廷內外卻沒有一個人向玄宗示警,內宮之中還在為了爭寵惑主而勾心鬥角,以個人的情愛凌駕於江山社稷之上,楊玉環可真的是紅顏禍水。
《貴妃醉酒》一曲清麗婉轉,但是卻暗含了亡國之音。相較於楊玉環,梅妃江採萍深明大義,才學出眾,加之溫婉賢良。武惠妃之後,玄宗寵愛她長達數年,在這一期間,梅妃對於唐玄宗的國政也做到了輔弼的作用。但是自從唐玄宗喜新厭舊,納了楊玉環之後,後宮之中的氛圍也變得越加混亂。楊玉環設計陷害梅妃使她被打入冷宮,可以說的上是黃蜂尾後針,最毒婦人心。
在安祿山攻入長安時,楊玉環跟隨唐玄宗逃往蜀中,獨留梅妃在長安,梅妃為了避免受辱,以白綾裹身投井而死。而自以為逃出生天的楊玉環,經過馬嵬驛被賜自盡,一句“楊國忠謀反,貴妃不宜供奉”足見天下人對於楊貴妃的憤恨,最終成為了政治的犧牲品,為她的所作所為付出了代價。
-
3 # 麻衣白髮
《貴妃醉酒》作為京劇梅派的代表作品之一,所有人都被帶入了楊貴妃楊玉環醉後自賞懷春的心態,凸顯楊玉環對帝的柔情。但真實的歷史背景卻不盡然。
唐玄宗先一日與楊貴妃約,命其設宴百花亭,同往賞花飲酒。至次日,楊貴妃遂先赴百花亭,各齊御筵候駕,但是,唐玄宗車駕竟久候不至。乃忽報皇帝已幸江妃宮。楊貴妃聞訊哀怨自傷,借酒澆愁。
這本質不過是古代後宮女子為了爭寵心生妒意,借酒消愁,排解內心的抑鬱心情罷了。進而演繹出了一段中國古代史上一場最美妙的歌宴盛舞。可能對於李隆基來說,新寵雖好,但舊愛也難以割捨。為見情郎而滿心歡喜的楊貴妃,得知這一訊息,雖妒火中生,但又無力改變,只能借酒消愁。
其實我們現在看到的《貴妃醉酒》是由眾多的京劇名家改編而成的,新版《貴妃醉酒》不以情節取勝,它細膩生動地以難以比擬的優美,表現了楊貴妃這個絕代美人由喜悅到煩悶的心境變化。它從封建帝王最親近的妃子身上,揭開了封建制度一個黑暗的角落。
而早期的《貴妃醉酒》表演上有很多色情成分,格調低俗。原劇大肆渲染楊貴妃情慾無處排解,藉著酒醉與宦官們猥褻調情。這亦是京劇等“舊劇”為“新文化運動”諸氏所詬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回覆列表
《貴妃醉酒》歷史背景:唐玄宗先一日與楊貴妃約,命其設宴百花亭,同往賞花飲酒。至次日,楊貴妃遂先赴百花亭,備齊御筵候駕,孰意遲待移時,唐玄宗車駕竟不至。遲之久,遲之又久。乃忽報皇帝已幸梅妃宮,楊貴妃聞訊,懊惱欲死。楊貴妃性本褊狹善妒,且婦女於怨望之餘,本最易生反應力。遂使萬種情懷,一時竟難排遣,加以酒入愁腸,三杯亦醉,春情頓熾,情難自禁。
《貴妃醉酒》是一出載歌載舞的單折戲,是梅派的經典劇目之一。相傳由四喜班的吳鴻喜所創,有路三寶、梅蘭芳、筱翠花等不同的演法。又名《百花亭》。
李玉剛後來也因流行歌曲《新貴妃醉酒》得以一夜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