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國水產頻道
-
2 # 春種夏耕秋收冬藏
我認為,模式應該要契合當地條件和經營條件。
比如,養殖地位於高山上,地勢不平坦,池塘面積小,不能連成片。優點是水質好,環境好。這樣一來,可改進的地方就少,就要從養殖品種和經營模式上動腦子。可用流水養殖模式養殖鱘魚、虹鱒、金鱒等,再以農家樂的方式經營。當然,這樣的地方少,因為還要考慮到市場位置問題。
又如,當地稻田資源豐富,但是又不允許用稻田挖魚塘,就可以開展稻田綜合種養。養殖品種很多,如草魚、鯽魚、鯉魚、鯰魚、小龍蝦、泥鰍、黃鱔等。稻田綜合種養,最好放養大規格魚種,以縮短養殖週期。
再如,可以養殖的大型水面,就放養草魚、鯉魚、花鰱、白鰱、河蟹、青蝦等,採用“人放天養”的模式,出產生態水產品,是比較符合消費需求的。還可以因地制宜開展休閒垂釣,發展休閒漁業,提高漁業附加值。
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並不簡單,也是要結合實際,不斷摸索而來。比如,改善餌料、改進投餵技術、增氧、水質改良、迴圈用水等,都是因條件有限作出的調整。又或者,經營農家樂,經營休閒垂釣塘等,是在調整經營模式。兩種調整都是在迎合市場需求。
6月22日,中國水產學會和中國漁業協會在安徽合肥聯合舉辦了“漁業科技支撐鄉村振興戰略論壇”。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站長、中國水產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肖放就《鄉村振興:基於現代養殖業技術創新和模式引領的新思考》作了主題報告,報告提到水產養殖技術創新和模式引領要從5個重要方向入手:
方向一,養殖空間佈局。海洋:海水養殖將向外海拓展,以養殖工船和深水抗風浪網箱為代表;將下延海底縱深,發展海洋牧場,打造海底綠水青山;適度發展濾食性養殖品種。大江大河和湖泊水庫:投餵型養殖方式應當退出,已經有了新型池塘養殖模式,能夠保證水產品供應,沒有必要再向開放性水域追求高產,應當發展生態增殖漁業。池塘等土地利用型:現代模式下的海淡水池塘養殖、種養迴圈型的養殖方式、工廠化養殖、鹽鹼地開發等。
方向二,先進養殖模式。現代模式示範重點:一是迴圈漁業模式。包括淡水側是稻漁綜合種養,海水側是多營養層次複合養殖。魚菜共生也是漁業和種植業的迴圈經濟發展。二是池塘養殖模式。解決池塘轉型升級和尾水處理問題,主要示範應用陸基推水式集裝箱養殖模式、池塘連片尾水處理生態化養殖模式、池塘工程化迴圈水養殖模式(俗稱跑道魚模式)等三種模式。三是沿海工廠化迴圈水養殖、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鹽鹼地漁農綜合利用等模式都在不斷進行技術改良和提升。四是“一拖二式”集裝箱養殖,可以在未來土地緊缺、水資源嚴控情況下,保障養殖業發展。
方向三,現代水產種業。現代水產養殖業應該是一機兩翼,一翼是現代養殖模式,一翼是現代水產種業。示範推廣一批適應生產生活變革的優良品種,更多關注社會需求以及抗病、抗逆性狀,配套的新品種選育、繁育和養殖技術。
方向四,團體標準制定。針對當前漁業標準對接不準、供給不足、應用不夠等問題,組織開展養殖模式、設施裝備、關鍵技術、品質質量四類團體標準制定。
方向五,現代專業化人才。從教學抓起、從體系抓起、從漁民抓起、從企業中推舉,打造一支紮根基層、服務產業的“一懂兩愛”的漁業現代化專業人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