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韶華傾夢

    長城的最初存在,是在春秋戰國時期,而真正集大成者是秦朝,而後的朝代中,也會不斷的完善修葺。長城的修補維修一直延續到了明朝,清滅明後,長城的修葺工作才正式停止。

    而這些朝代的統治者,一直在修葺長城的原因如下。

    其一,諸侯列國間的提防。自西周分封諸侯國後,他們的和睦共處關係一直延續到東周。但從東周開始,諸侯列國之間就開始不斷地征伐,各自吞併弱國的土地。再者,晉文公稱霸後,東周的影響力直劇下降,各諸侯國更是公開的撕破臉皮。

    因為當時的大大小小國家眾多,大的吞小的,小的開始結盟,以及採取防禦措施。這時,長城便醞釀而生。但是,當時的長城還是各自一小段,是完全有各諸侯自己修建起來的。所以,它們的最初作用,只是用來簡單的防禦諸侯列國。

    因為當時的國與國之間攻伐城池,並沒有後來的那麼激烈,因為雲梯還沒有普及,而投石車也還沒有問世。故而,單單是簡陋的小段長城,就可以抵擋得住其他諸侯的正面進攻了。再者,當時諸侯國雖然陰謀不斷,但是在軍事上的打仗還是用禮儀之風的。

    其二,最主要的是防禦匈奴等外族。匈奴,鮮卑這些外族,自戰國起就不斷的對邊境進行燒殺掠奪。最主要的是,因為他們是馬上民族,所以他們的進攻很快,農耕民族的進攻方式根本奈何不了這些外來民族。

    因此,長城這道防禦線就被各諸侯所重視,他們在長城旁建立軍事重鎮,在裡面填補軍事物資,派士兵長期駐守。同時,長城也擔任了烽火臺的作用,類似於三國時期關羽鑄烽火臺一樣,是用來預警的。只要長城上計程車兵發現外來民族入侵,就會一個接一個的點燃烽火,訊息直達京師。

    長城也不愧起到了防禦作用,馬上民族在早期根本適應不了馬下作戰,所以,長城修葺起來後,入侵的情況少了,但不能斷絕。可在五胡亂華以後,幽雲十六州被石敬瑭割據給契丹,使得契丹長驅直下中原,對中原的百姓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而宋朝建立後,因為沒有長城的防禦,一直想和契丹換取幽雲十六州,可惜一直沒有成功。所以,宋朝一直被北方的遊牧民族壓制著。最後,這情況直接造成了南北宋被雙滅。到了明朝,明太祖派徐達北伐,把蒙元趕出北方,開始重新修葺長城,也就是現代長城的基礎。因為有這長城的防禦,使得後金一直徘徊在遼東一帶,而不能越過長城。可惜的是,最後吳三桂放清軍入關,使得清軍覆滅了明朝。

    其三,帝王的好大喜功。秦始皇是歷史上第一位封建皇帝,他為了彰顯自己的功績,一方面修葺長城提防匈奴的入侵;一方面,是為了彰顯他無人能比的功績,讓萬里長城來突出他千古一帝的不凡。

    其四,工具缺乏。當時的生產工具較為落後,修葺長城的石頭,都是靠被徵過來的百姓一塊塊的敲打出來的,而且他們還要把千斤重的石頭弄到崇山峻嶺上。

    因為秦始皇修建的萬里長城和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列國修建的長城不同。諸侯列國修建的長城,都是因地制宜,在合適的位置上修建起來的,而且修建的長度不長,所需消耗的人力物力自然就小。而秦始皇時期的不同,他是把所用舊的都要連線起來,而且還要不斷的擴張。

    所以,有一些地方,百姓根本難以上去修建,而且山有高。這樣一來,純靠手工和缺乏先進工具的去修建,自然會消耗巨大,難以靠剛剛建立的民心不穩的秦朝去支援。

    但是,長城的真正修建成功,的確是功在千秋,成為華夏最偉大的奇蹟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田忌幫好友孫臏報了仇,趙國反而幫了孫臏,龐涓到底結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