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打小任性
-
2 # 啥都不是事i
很簡單,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你看別人也許Sunny灑脫,其實他也有缺陷,只是隱藏的深。其實內心深處每個人都有自卑的一面。既然這樣你也是一普通人為什麼要為難自己呢。不用刻意去克服什麼,自自然然就好,接受自己.他人.世界的不完美。人生苦短,開心就好。
-
3 # 情感D故事
我認為在這個問題的背後,要區別什麼是羞恥感,什麼是罪惡感?
羞恥和罪惡帶給人的感覺很相似,都會讓人自我感覺不好。我們瞭解了羞恥感和罪惡感的區別,就能更好的分辨和擺脫羞恥感。
對於如何區分羞恥感和罪惡感,格森·考夫曼這樣解釋:“羞恥感源於無能為力,罪惡感來自道德敗壞。”
如果我們在坐公交車的時候,遇到了小偷在偷別人的錢包,我們因為害怕而沒有告發他,事後就會產生罪惡感。
感到罪惡,通常是因為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或者不作為心懷愧疚;而感到羞恥,則通常是因為對自己的不滿。
有罪之人害怕受懲罰,羞恥之人害怕被拋棄。因此,感到罪惡,就要學著允許自己犯錯;而感到羞恥,就要學會坦然面對自己。
羞恥感和罪惡感的另一個區別在於,當被他人發現或察覺自己的無助時,我們覺得自己好像赤身裸體,無比羞恥。
但如果將責任歸咎於自己,我們就覺得能掩飾自己的倉皇無措。這說明羞恥感源於暴露了自己的脆弱無助,而罪惡感則跟暴露沒有關係,它來自未能達到自己內心標準的挫敗感。
這也是為什麼遭受過虐待的受害人常常選擇責怪自己,與由羞恥感帶來的脆弱無助相比,罪惡感反倒讓人輕鬆。
尤其是在別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時候,如果你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有罪惡感,他人就更有可能原諒你。而羞恥感卻讓人諱莫如深,因為羞恥感和自卑感之間也具有微妙而緊密的聯絡,我們甚至會因為懷有羞恥感而感到羞恥,所以我們通常會選擇隱藏羞恥感。
如上。
-
4 # 文影圖
有兩個層次
羞恥感,來源於價值取向,即你覺得怎麼樣是對的,這是第一層次;對了錯了,心裡又是怎樣的面對機制,這是第二層次。比如,有的人覺得拖沓不是對錯的問題,只是習慣而已,有的人覺得不可饒恕,這是第一層次的價值取向;有的人覺得拖沓不好,也只是心中暗惱一下,這絲不快只持續0.1秒,有的人覺得浪費了生命,對不起別人,對不起自己,這是第二層次的價值取向。
那你這個問題就有兩種解決辦法,一是調整自己的價值取向,二是鍛鍊自己的行動能力。請問,你想解決哪個?
-
5 # 銀河之星183777738
該怎樣克服羞恥感?
平時遇上別人不要躲躲閃閃,徑直迎著別人走上去,讓人感到你很正直與堅強。同時經常與一些比自己年齡大,能力強的人交往既會增長你的知識,更可觀察強者的弱點和缺點,增加自信心。
回覆列表
首先要區分一下負罪感和羞恥感,這是兩種很近似的情感,有時候可能同時出現,因此經常被人混淆,但它們本質上是不一樣的。負罪感是潛臺詞是“我做了錯事,我有罪,誰來原諒拯救我吧”,它是就事而論的,一般是3歲以後開始習得(因為此時孩子已經能分清自我和外界是不同的); 而羞恥感的潛臺詞是“我就是個錯誤,最好誰也別看到我,我想消失”,它是就人而論的,一般是3歲以前就開始習得。
如果是負罪感的情況(就是每次都有明確觸因,比如沒有按時完成工作,工作速度不夠快等等),可以採取一些行為上的手段。比如LZ貌似開始會有點拖延,網上有很多對治拖延的文章,都是簡單易行的。從LZ的描述上來看,LZ可能要對自己做一件事的目的更加明確(某篇文章讀它目的是什麼,因此到底要精讀、泛讀、或者哪裡重點讀),然後制定符合個人實際情況的工作計劃(如果你的閱讀速度就是每小時10頁,那就接受這一點,按之制定計劃,不要制定出每小時讀20頁的計劃來)。
如果是羞恥感的情況,那麼就要深挖一下自己作為人的存在價值問題。一個人如果覺得自己的存在是個錯誤,他做什麼都覺得自己是錯的,沒錯也一定會找到理由證明哪裡有錯,這種創造性的自我找茬基本上勢不可擋。這方面找諮詢師會好一些,因為羞恥感本身有隱秘性,很難跟外人敞開談,但如果一直藏著又不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