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水師提督 清末新式海軍之一。南洋海軍(南洋水師)主要負責江浙一帶的海防事務,1875年,南洋大臣沈葆楨受命督辦南洋海防事宜。南洋海軍共有艦船26艘,大部分為江南製造總局和福州船政局所制,後來又外購了幾艘軍艦,1884年,由時任兩江總督曾國荃奏請清廷,委任長江水師提督李成謀統領南洋軍艦,南洋水師初具規模。駐泊江蘇、浙江海面及長江口,各兵艦“新舊大小不齊”,兵額不一,至甲午戰爭爆發時,其實力僅次於北洋水師。另有廣東、福建海軍,受南洋大臣管轄,但不歸其指揮。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海軍覆沒後,南洋一些艦船曾調防北洋。1909年,南、北洋各艦改編為巡洋艦隊和長江艦隊。南洋海防籌辦 (後改稱督辦): 沈葆楨(1875年5月30日兼任,1879年12月26日卒); 劉坤一(1879年12月27日兼任); 左宗棠(1881年10月28日兼任); 曾國荃(1884年2月16日兼任)南洋海防會辦 丁日昌(1879年5月任,同年6月14日以病辭)南洋外海兵船統領 (1891年5月開始改稱總統): 謝太平(1878年前任); 李朝斌(1879年5月11日任); 吳長慶(1883年11月任); 李成謀(1884年5月22日任); 吳安康(1888年前任); 陳湜(1890年8月任); 郭寶昌(1891年5月任) 左翼長:金榮(1878年前任);袁九皋(1884年任) 右翼長:徐長順(1878年前任);吳安康(1884年任)
南洋水師提督 清末新式海軍之一。南洋海軍(南洋水師)主要負責江浙一帶的海防事務,1875年,南洋大臣沈葆楨受命督辦南洋海防事宜。南洋海軍共有艦船26艘,大部分為江南製造總局和福州船政局所制,後來又外購了幾艘軍艦,1884年,由時任兩江總督曾國荃奏請清廷,委任長江水師提督李成謀統領南洋軍艦,南洋水師初具規模。駐泊江蘇、浙江海面及長江口,各兵艦“新舊大小不齊”,兵額不一,至甲午戰爭爆發時,其實力僅次於北洋水師。另有廣東、福建海軍,受南洋大臣管轄,但不歸其指揮。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海軍覆沒後,南洋一些艦船曾調防北洋。1909年,南、北洋各艦改編為巡洋艦隊和長江艦隊。南洋海防籌辦 (後改稱督辦): 沈葆楨(1875年5月30日兼任,1879年12月26日卒); 劉坤一(1879年12月27日兼任); 左宗棠(1881年10月28日兼任); 曾國荃(1884年2月16日兼任)南洋海防會辦 丁日昌(1879年5月任,同年6月14日以病辭)南洋外海兵船統領 (1891年5月開始改稱總統): 謝太平(1878年前任); 李朝斌(1879年5月11日任); 吳長慶(1883年11月任); 李成謀(1884年5月22日任); 吳安康(1888年前任); 陳湜(1890年8月任); 郭寶昌(1891年5月任) 左翼長:金榮(1878年前任);袁九皋(1884年任) 右翼長:徐長順(1878年前任);吳安康(1884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