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黑虎97

    朱棣造反是成功了,但僥倖也!話說朱元璋當年為了子孫後代能傳之萬代,對開國功臣痛下殺手,美其名曰“削刺”。能征慣戰的殺了差不多了,謀士李善長、胡惟庸、劉基也沒有幸免,滿以為大明江山留給後輩兒孫們坐個千秋萬代不成問題,但朱皇帝乃死人堆裡爬出來的,什麼場面都見過,為防萬一還是留了幾手的,如給建文皇帝的遺詔就是和尚袈裟,讓其逃生去。給朱棣無非是連壓帶哄,但是,朱棣是徐達的乘龍快婿,徐達乃開國第一武將,文韜武略無人能出其右,朱棣盡得其真傳,不能不令朱元璋深深擔憂。不過,朱棣與建文的戰爭一直持續四年之久,畢竟朱家天下還有百戰精兵,鐵大人尚書也非等閒之人,朱棣有好幾次都面臨失敗之地,好心腸的小建文一次次發善心才讓其多次死裡逃身,天意,只能說天意如此了,反正大明的天下叔侄誰當還不一樣是朱家血脈!只不過多了無數白骨,荒了無數良田而已。

  • 2 # 一貳一橙

    朱元璋臨死前,曾留下三大遺詔,其中有兩條就是專門用來剋制實力過大的藩王的,尤其是號稱“諸王之首”的燕王朱棣。

    這三條遺詔是:

    一:“皇太孫允炆仁明孝友,天下歸心,宜登大位。內外文武臣僚同心輔政,以安吾民”。

    二:“喪祭儀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作改。天下臣民,哭臨三日,皆釋服,毋妨嫁娶”。

    三:“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

    這三條遺詔可以說都是用來保證政權的安穩過渡的,特別是第三條,更是用來控制諸藩王,讓他們不能隨意動身,以免對新政權造成什麼不必要的麻煩。而為什麼在這三條遺詔之下,朱允炆依舊還是沒防住朱棣呢?很簡單,朱元璋遺詔內容的意思是:諸王不能離開封地,對朱允炆忠心這兩個意思,而朱棣也確實是做到了。

    他的依據就是朱元璋下死令規定“一個字都不準改”的《皇明祖訓》,裡面有一條是:“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必訓兵討之,天子密詔諸王統領鎮兵討平之。既平之後,收兵於營,王朝天子而還。”朱棣依照朱元璋的命令,是名正言順地出兵,打著“靖難”的旗號,大搖大擺地奔向南京的。

    雖然朱棣沒有所謂的“天子密詔”,但當時朝廷有惡臣嗎?有,至少在諸藩王的理解裡有,朱允炆登基後,周王朱橚、岷王朱楩、齊王朱榑、代王朱柏被廢為庶人,湘王朱桂拒捕,全家自焚而死。如此殘忍手段,難道還不能證明“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嗎?

    所以朱棣從頭到尾都沒有說要對付朱允炆,而是從方孝孺、黃子澄和齊泰等人入手。朱棣的起兵文告中所指:齊泰等不遵祖法,操威福予奪之權,天下之人,但知有彼,不知有朝廷也”。

    朱棣的目標很明確:奉父親祖制清除奸臣亂黨,而沒有天子密詔的原因是因為天子已被挾制,政不由己出,事急從權之下,燕王只能選擇出兵。這文告條理分明,解釋清楚,這就是朱棣作為了一個政治老手的本事。那這樣的話,朱允炆能破嗎?可以,只要朱允炆下詔書說自己根本沒給朱棣什麼密詔即可,而且在朱棣要求殺死齊泰和黃子澄時,朱允炆應該堅決地把他們殺了,而不是把他們罷官。

    朱允炆如果殺了齊泰等,若燕王還要出兵則是師出無名,若不殺齊泰等人,則證明了齊泰不是奸臣,燕王是自作主張地謀反。

    可惜的是這兩種做法,毫無政治經驗的朱允炆都沒做,他因為畏懼燕王的軍威,又不忍失去齊泰、黃子澄等而把他們藏起來,再給了燕王一個罷官的名頭,結果反賊身份不定,奸臣身份難解,朱允炆自身猶豫不決的性格最終給自己挖了一個大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九陽dj13b-c639sg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