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K國王ing592

    日本的方言分為如下幾類:關西、津輕、岡山、北海道、山口。

    其實最大且最古老的方言,

    應該是北海道的阿伊努族(アイヌ)的語言。

    其實嚴格算起來日本並不是單一民族的國家,

    只是阿伊努族太易令人忽略了……

    日本的方言可以在明治維新前後分為一個分水嶺,

    因為維新,古典的方言與維新吸收了外面東西后有了一個變化。

    再之後,共通語的流行使方言再次發生大的變化,這變化主要在大正時代。

    而變化的主要原因是NHK廣播的廣泛流行。因為NHK使用的就是共通語。

    為什麼叫共通語而不叫標準語,

    這個又關係到了大阪幾百年來的自尊,

    大阪人,也就是舊時的京都人,從來就覺得自己的方言才是王道。

    所以,相當於我們的普通話的共通語就只能叫共通語了。

    舉個例子,是古語與現代共通語的不同點。

    NHK的天氣預報喜歡說:明日は雨が降るでしょう。

    而明治維新之前的古語,無論是哪種方言,都沒有でしょう這個表現方法。

    相對於現代的表推測用でしょう、表建議用ましょう

    日本古語是統一都用ましょう來表示。而且,也沒有這種不確定的表達方式

    如果說明天會下雨,古語是直接就說:明日は雨が降る。

    大阪叫傻瓜不叫“馬鹿”(baka),叫“阿呆”(ahou)

    而且,在日本有一種說法就是,共通語(也就是東京話)是理性的表現客觀的,

    這也與共通語產生的背景有關。

    因為維新需要引入東方與西方的先進哲學與科學的理論,

    就必須要有可以表達這些東西的語言。

    而方言卻沒有表現這些東西的能力,但是,它們卻是感情性十足的,

    能充分表現人的主觀性與感情。

    有一句大阪話,意思是“你不是阿呆,但你是笨蛋”

    “阿呆ちゃいまれんパでんれん”

    譯回共通語就是:

    “(あなたは)阿呆ではないけど、馬鹿ですよ”

    即使是日本人,不同區域的方言還是有完全聽不懂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前環保形勢下,鍋爐行業的出路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