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師師姐姐
-
2 # 教育苦行僧
我認為這種觀點是有一定道理的。目前社會上存在的“啃老族”,往往就是由於孩子在小的時候,父母總是處處包辦孩子的很多事情,導致孩子處處依賴父母。依賴心理一旦形成,懶惰的習慣自然而然就會滋長!
父母應該在哪些方面懶一點兒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懶於整理孩子自己的空間、衣物、學習用品等。孩子已經慢慢在長大,所以,孩子完全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玩過玩具後,自己整理;自己的衣物要放到該放的衣櫃裡;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的學習用品自己的整理,上下學,自己揹著,或是拉著。總之,在孩子的生活起居方面,父母都應該懶一點兒,多讓孩子親自實踐,親自動手。這樣的生活自立、自理能力才能慢慢培養起來!
懶於輔導孩子的學習。學習本身就是孩子自己的事兒,學習好了,孩子長大後會自己受益,學習不好,孩子長大後自己承擔後果。總之,學習,長知識的是孩子自己,不是為他人學習的。所以,家長必須要灌輸“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兒”這個理念。要讓孩子充分信任、尊重教師,讓孩子向課堂40分鐘要效率,從而節省自己寫作業的時間。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寫起來肯定吃力。另外,父母經常性的輔導,反而會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剝奪孩子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的機會,從而導致孩子對教師的教學失去信任,直至產生不聽課,不學習的懶散狀態。必須要引導孩子由“要我學”轉為“我要學”的轉變。
懶於嘮叨和無休止的說教。實際上,絕對不能小看孩子的理解能力。孩子的理解能力還是可以的!有些話,完全可以點到為止,沒有必要嘮叨不止,更不要經常翻舊賬,接著嘮叨、說教。一天到晚的說教、每天像個麻雀一樣不停的嘮叨,殊不知,重複的話孩子聽多了也會煩,會產生更大的“逆反”。
總之,勤與懶是一對矛盾體,是互相牽制,相輔相成的。父母勤了,孩子就懶了;父母懶了,孩子就勤了。勤教育不見得有效,但要看在什麼方面勤。如果勤於學習、勤於情感陪伴、勤於傾聽、勤於尋找方法和對策,並能有效實施,我想這樣的“勤”才是有效的,才是科學的!
移開呵護的羽翼,讓他自己去飛翔,唯有這樣,雉燕才能煉就一雙堅強的翅膀,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的獨立能力。
回覆列表
1、把孩子自己的事還給孩子。
替孩子做事,是在證明孩子的無能。
以此來滿足母親的價值感。
孩子透過自己收拾屋子、穿衣吃飯、學習等。
從中學會自律、計劃等能力。
2、過度保護
怕危險、怕受傷,怕挫折。
成長過程中為孩子鋪平道路,保駕護航。
以此來緩解父母的焦慮。
孩子遇到問題自己想辦法解決、跌到了再爬起來等。
從中鍛鍊了抗挫力、創造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