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吉月文
-
2 # 馬邑新朔
前期清朝統治區域在東北,他的主要重臣自然就是從當地人中選拔,滿蒙佔據比重自然就很大了。後期統治全國,為了拉攏漢人,朝中漢人比重上升。清後期,太平天國起義,洋人入侵,滿人無力抵抗,只能依靠地方漢人大地主,在這個過程中地方實力派壯大,漢人重臣變多再就在正常不過了。
-
3 # 舉知
其實這個問題要按照人數來說,滿清入關時,有多少人,據說所有兵民加在一塊,也就二十多萬人,而當時的漢人有多少?雖然經歷過李自成張自忠的屠殺,清初期的漢人也有幾千萬,是滿人的幾十倍,面對這樣的局勢,滿人是一直怕漢人起義造反,所以為了安全起見,朝中的重要崗位都是有滿人擔當!漢人是沒有實權的,所以康熙就要撤藩王!來鞏固他的皇位!
但是就是因為漢人多滿人少,所以滿人可以被漢人養著,不用幹活,就有吃喝,所以到了清末,滿清的綠營兵,八旗子弟兵,除了吃喝玩樂,別的什麼都不會幹,打仗根本指望不上他們了,還沒到戰場可能人就廢了!老舍曾經說過他的父親就是一個標準的八旗兵,一輩子沒上過戰場,摸過槍,可結果真到上戰場打仗去了,槍怎麼開就不知道,結果就開了一槍,就被自己的槍炸膛,崩死了,你說國家養的這些兵怎麼指望他們打仗?
最後太平天國起義,所向無敵,八旗綠營,節節敗退,就導致了咸豐帝下旨允許地方大臣,自行籌辦兵勇,以解決國家燃眉之急,所以就有了後來的曾國潘的湘軍,左宗棠的楚軍,李鴻章的淮軍,張之洞的武昌新軍,以及後來的袁世凱的北洋新軍!毛澤東曾經說過,槍桿子裡出政權!誰有兵和槍誰就是老大,所以清晚期不是漢人掌握實權的人多了,而是清朝自己的滿人自己玩不動了,找不到合適的人選了,能打仗的人了,只有指望漢人了,但凡有點能用的人,滿人是絕對不想讓漢人有實權的,但沒辦法,所以只能委屈求全了!
這種說法不完全準確。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在晚清以前,中央和地方高層官員當中,滿人佔據顯著優勢,晚清以後,地方高層官員以漢人為主,滿人雖然在中央層面依然有優勢,但由於中央權勢的衰落,大權已經逐步被漢人大臣所掌握。
在滿清入關以後,為了快速統一和安撫中下層官僚。所以當時推行了一個政策,只要投降滿清,中下層地方官依然可以擔任原來的職務。從滿清早期開始,地方中下層官員始終是以漢人官員為主。但是在中央層面和地方高階官員這一級別,清政府始終堅持滿人的優勢。雖然在名義上喊出了滿漢一家的口號,但實際上,清政府對於漢人不可能不心存戒備,總是覺得滿人是自己人,更放心。
晚清時期,由於太平天國運動,再加上清政府疲於面對外國列強,所以不得不允許漢族地方官員自行組織團練,對抗太平天國。這才有了曾國藩等人的發家。之後,清政府任命這批官員為地方督撫,掌控地方實權。但卻不給他們進入中央的機會。晚清的中興名臣,除了少部分在政治生涯晚期能夠進入中央以外,一般都是在地方官員任上去世的。清政府的本意是藉此平衡他們的政治力量,透過外放的方式,限制他們的權力向中央擴張。但是,由於地方坐大,反而壓制了中央的權威。義和團事件爆發之後,李鴻章和張之洞等人推行東南互保,不理會慈禧的無理取鬧。實際上,意味著清政府的權威蕩然無存。
所以在晚清的時候,清政府越發倚重這些地方重臣。這才使得袁世凱在慈禧死後迅速做大,最後掌控實權,並進而在辛亥革命之後,代表清政府與南方革命政府和談,並強迫清帝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