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暖心幫幫
-
2 # 啟蒙的智慧
這種說法很有道理,說明了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非常之大。原因很簡單,除醫學遺傳方面的因素之外,還有一點就是,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對於自己最新近的人的模仿更是能達到惟妙惟肖的地步,不要說樣子 ,有時連待人接物的動作,甚至說話的語氣都有幾分神似。故古代就有有其父必有其子之說。來說明父親對孩子的影響,這種說法已達家喻戶曉的地步。可見認同度已達相當的高度了。
如果父母是積極向上的,那麼他的孩子多半也是積極向上的。相反,也是會有類似的結論,所以這種觀點就自然出現了。因為孩子人格的形成是先天的遺傳因素和後天的環境、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而後天因素中孩子的父母對其的影響是非常之大的。
當然,萬事無絕對。有些孩子獨立性特別地強,受父母的影響也相對地小。但從機率上講,多數孩子還是受父母影響較大的,因此說父母對孩子的影響,能成就一個人也能毀了一個人是很有道理的。
-
3 # 木木樂樂姐
這句話個人認為是比較準確的。其實,父母和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孩子的一生的性格養成都跟家庭和父母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師,父母的行為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行為。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如果父母樹立的是一個壞榜樣,那麼孩子就很可能學到不良的習慣,而父母如果是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那麼孩子就能夠培養出健康的性格和人格。舉個例子來說吧。我家鄰居,生一個孫子。全家人開心的不得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從小都寵愛的不得了,甚至有些溺愛,小孩的父親有時候覺得這樣太溺愛不好,可是,在老人面前,又不好怎麼說。現在可好,這小孩已經小學三年級了,讀書就不用說了,成天吊兒郎當,在學校跟小霸王一樣,老師總是告狀,對大人總是很不禮貌,一點不滿意,就發脾氣。反正我感覺這個小孩這樣還不改正,將來長大了肯定是讓大人非常操心。
透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一個孩子的性格,跟家庭和父母,或者家人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一味的寵溺,不告訴還是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那孩子絕對會養成不好的習慣,這種不好的習慣會帶到孩子將來的人生之中,對他的人生是百害而無一利。
所以,作為父母也好,家人也好。我們應該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對孩子不要過分溺愛,因為你現在的溺愛,可能就會變成將來的害。到那個時候,真的想讓孩子改正,估計都會非常難了,那時候作為大人後悔估計都來不及了。
-
4 # 一個小小的小星星
我認為這句話很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都影響著孩子的行為及性格。
人是會受環境影響的,孩童時代更是如此,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試想一下,一對父母整天只知道打麻將,不管孩子,那麼孩子又會學到什麼呢?可能會習慣大聲喧喝,可能會學會抽菸,可能。。。。倘若父母在閒暇之時,多與孩子交流,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暢遊書海的世界,那麼孩子又會學到什麼呢?他們會開始對世界有一種自己的瞭解,會在書中找到他們感興趣的,會發現大自然的神奇。
所以父母影響孩子,是的,是這樣的,都是潛移默化的影響。。。
回覆列表
這句話也對也不對,沒有絕對。一個家庭的成長環境,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確實很重要。如果家庭的成長環境好,對小孩的成長一定有很大的影響,如何家庭的成長環境不好,對小孩負面的影響一定也是很大的。當然,對小孩的成長除了家庭的環境,還有社會環境,還有學校的環境等,都對小孩成長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小孩的成長,發展應該是跟很多因素有關係,要綜合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