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武雲

    站在人性的角度看,劉備,諸葛亮都是感情豐富,有血有肉,重情重義好男兒。

    站在政治的角度看,政治人物都有虛偽的一面,有時親切有加,有時殺伐果斷,談笑間有刃,行走時如豺首回顧。

    官場上如雲披紗,戰場中身先士卒,以智取敵,以力破敵。

    君王者,愛民如子,官吏足威,政通人和,上書下達。

    劉備,諸葛亮三國之英雄,傳世之人傑。碎言爍語者,一葉障目之見,青光眼之輩亂言爾。

  • 2 # 辯證哲學論

    毛主席曾說:“一部二十四史,大半是假的。所謂實錄之類,也大半是假的。”孟子也早就說過:“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我們瞭解的歷史也好,歷史人物也罷,都是透過史書上的文字來了解的,中國的二十四史大都是斷代史,也就是說是後一朝代的人寫的前朝的事。例如:《三國志》,後人評價還是非常高的,陳壽是戰爭歷史的角度上,去記錄並儘可能的實錄,但是也難免會出現差錯或者引起後人質疑的地方。像《三國志》中所寫“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但是著名歷史學家裴松之認為,當時佔有兗、徐、豫、司四州的曹操,總體實力不會與同樣佔有冀、青、並、幽四州的袁紹弱太多,並且曹操30萬的青州兵又在何處呢?這些疑點,陳壽並沒有寫清楚。還有因陳壽評價諸葛亮是“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由於將略。”後世就開始質疑諸葛亮的用兵,但是唐朝李靖卻有一句話說的挺客觀:“史家鮮克知兵者”意思是,史學家都是文官,哪裡能瞭解真正戰場上軍事方面的事情。所以說,不瞭解,那麼評價的也就不會太準確。

    我們普通人,既不是研究歷史的專家,也不是學者,甚至有文筆都談不上,有些人讀了點書,知道了點“奇聞糗事”就拿出來賣弄,目的是要標新立異,引起人們的關注,於是就把自古沒人說過的話,沒人敢說的話,說了出來,並肆意的評論,許多不明事理的人們就開始產生疑問,是否是劉備真的虛偽?諸葛武侯真的無能?

    歷史上,每個時期的人都有評價劉備和諸葛亮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評價的話更無一個說劉備虛偽的,反而都稱其實人傑。

    如果說具體是什麼時候開始有人說劉備虛偽,諸葛亮無能,應該就是改革開放之後,隨著網路文化的興起,人們茶餘飯後,根據自己的一些認識,他們對歷史研究不深,卻在網路上大談特談,有人根據劉備摔孩子,諸葛亮六出祁山的無果而終,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只能說是斷章取義,博人眼球。這樣的評價既不是學者所說,更不是出自歷史學家之口,只能有一時反響,卻根本不符合歷史唯物論和辯證法,也就是說,一陣惡風過後,便煙消雲散了。

  • 3 # 三更聽雪

    這種說法應該最著名的是魯迅的名言,寫關羽之義而似偽,狀諸葛多智而近妖。

    這句話本意並不是說歷史上諸葛亮不行,而是在說三國演義寫的太過誇張。然後一群人滿瓶不動半瓶搖,拿著這幾句話當至理名言,卻從來沒有讀過史書或者看過這些話的註釋,最後曲解成了劉備虛偽,關羽虛偽,諸葛亮無能,曹操牛逼。

    到了現在,快餐文化盛行,從百家講壇易中天品三國之後,更加是盛傳一時,但是易中天實際上追求的是商業上的成功,也就是需要一些噱頭,換言之:與眾不同,標新立異這樣才能吸引眼球,最終他成功在普及三國知識的同時誤導了無數人。

    多讀正史,無論演義小說還是娛樂節目,都不是獲取歷史知識的有效途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蘭德爾在今天與開拓者的比賽中砍下45分11籃板6助攻,湖人後悔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