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墨梅逸清寒

    俗話說“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三步成詩的“渭南三賢”之一寇準,為人坦蕩剛直,曾兩度拜相,但是又都因為小人,兩度罷相。小人王欽若的一句話,就讓寇準安邦定國的大功變成罪過。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繼遼軍兩次大敗宋軍並俘虜宋軍大將後,邊境告急,參知政事畢士安向宋真宗推薦寇準為相以御外敵。

    當遼聖宗耶律隆緒和蕭太后率20萬大軍浩蕩南下時,宋真宗嚇軟了腿,參知政事王欽若主張遷都金陵,說白了就是逃跑!只有寇準和畢士安主張抗敵!宋真宗向他們詢問建議時,寇準正顏厲色說“誰是向陛下籌劃遷都建議的人?他的罪可以殺頭!”嚇得王欽若等人大氣不敢出。寇準力勸宋真宗御駕親征,在戰場上鼓舞氣勢。宋真宗幾次半路想逃,被寇準生拉硬拽,終於把宋真宗趕到了澶州城,士氣大振,守兵一箭射死了遼大將肖撻凜。本來遼軍就是孤軍深入,被北宋這麼一挫,派人提出議和了。宋真宗早就不想打了,於是迫不及待的派曹利用為使臣談判。

    宋真宗給曹利用說只要遼退兵,什麼條件都答應他。而寇準對曹利用說“雖有旨許百萬,若過三十萬,當斬汝!”果真曹利用用三十萬兩銀娟和遼簽訂了著名的《澶淵之盟》,換來了長期的和平。

    但是在前面因主張遷都逃跑而被嚇獲罪的王欽若自然記恨寇準,他給宋真宗說“博者輸錢欲盡,乃罄所有出之,謂之孤注。”這也正是《宋史.寇準傳》中成語“孤注一擲”的來歷。意思是宋真宗是寇準的輸給遼國的備胎!

    要不說昏君誤國呢!分不清小人與君子,聽不得直諫只樂忠於接受拍馬屁!遇上這樣不成器的宋真宗寇準真的好倒黴,因為王欽若的一句讒言,否定了寇準的功績,被以“過求虛榮,無大臣禮”這樣莫須有的罪名罷相。

  • 2 # 大飛哥愛歷史

    寇準是北宋真宗年間的一代名相,公元1004年,契丹大舉南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想趁宋朝新君繼位、政局不穩之際一舉解決宋朝。當時朝中一片混亂,滿朝文武見契丹兵鋒甚銳,所過之處無不應風而降,紛紛勸說宋真宗遷都到金陵和蜀地的成都,這裡面的代表人物就是身為參知政事的王欽若,當時宋真宗剛剛繼位,由於從小長在深宮,沒有經過大的風浪。他的爸爸宋太宗雍熙北伐失敗的先例歷歷在目啊,所以他非常害怕,想要往南邊跑。而當時身為宰相的寇準,相當冷靜,認為不該南撤,他告訴宋真宗說:當今將臣協和,若大駕親征,賊自當遁去”,若向南遷都,“所在人心崩潰”,契丹乘勢深入,則天下不可保。經過寇準的分析,宋真宗勉強同意御駕親征。結果,如寇準所言,宋軍將士得知皇帝前來,士氣高昂,高呼萬歲,聲聞數十里,並且射殺契丹統帥蕭撻覽,由於統帥死亡,遼國軍隊軍心浮動大敗而歸,宋真宗怯懦求和,宋朝和遼國簽訂了《澶淵之盟》,至此,遼宋之間百年無事,迎來了宋朝經濟文化最為輝煌的時期。而寇準此時人氣在大宋朝竄到了最高,但是危險也隨之而來,一日散朝後,王欽若對宋真宗說,陛下敬重寇準,難道是他對大宋的江山社稷有功嗎?真宗答到:是啊。王欽若隨即說到:澶淵之盟為城下之盟,寇準籤這個盟約是國家的恥辱。宋真宗聽後很不高興,王欽若隨即添油加醋又說:“陛下聞博(賭博)乎?博者輸錢欲盡,乃盡所有出之,謂之孤注。陛下,寇準之孤注也,斯亦危矣。”這也是成語孤注一擲的由來,宋真宗聽後於1006年找個理由把寇準貶了出去,而寇準因為王欽若的這一席話由大功變成了大過,直到1017年才回到朝中重登相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寵物三聯疫苗少打一針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