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談論古今天下事

    公元前:耶穌誕生之前的日期,稱為公元前。

    公元后:耶穌誕生之後的日期,稱為公元后。

    所謂“公元”,就是公曆紀元。以公元紀年為界限,公曆紀元前為公元前,公曆紀元後為公元后。

    “公元”產生於基督教盛行的六世紀,當時,為了擴大教會的統治勢力,僧侶們把任何事情都附會在基督教上。

    演算法

    格里曆與儒略曆大致一樣,但格里曆特別規定,除非能被400整除,所有的世紀年(能被100整除)都不設閏日;如此,每四百年,格里曆僅有97個閏年,比儒略曆減少3個閏年。

    格里曆的歷年平均長度為365.2425日,接近平均迴歸年的365.242199074日,即約每3300年誤差一日,也更接近春分點回歸年的365.24237日,即約每8000年誤差一日;而儒略曆的歷年為365.25日,約每128年就誤差一日。

  • 2 # 雁南往

    公元的紀年法是根據耶穌的誕辰來計算的,耶穌的誕辰是為公元元年然後往後推是二年三年等等,而在中國古代是有著自己的紀年方法的,中國古代紀年法主要有六種: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年號紀年法,干支紀年法,年號干支兼用法,星歲紀年,生肖紀年。又因為中國是從古代一直髮展至今天的,所以對歷史記載的相關書籍儲存的比較完整這也就方便了現代人透過換算來得知古代的朝代是哪一年了。

  • 3 # 混燉鴨

    搞清楚時間,是歷史研究的基礎,當然也是歷史研究中一項很重大的任務。為了搞清楚歷史上許多事情的具體時間,歷史學家需要從幾個方面共同努力:

    第一,歷史資料中的編年梳理。在中國,從周召共和之後,這個任務相對輕鬆,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後,中國歷史上幾乎所有重大事件,都有詳細的編年,用帝王年號和干支紀年共同編碼,精確得很。到後來紙發明後,皇帝和重要的王公大臣,更會有專門的人跟在身邊,記錄他們每天的言行,編成《實錄》,就像記日記一樣。但在有些“文明古國“,歷史資料就很少,而且缺乏編年順序,所以透過文獻梳理歷史上重大事件的時間,讓許多歷史學家要發瘋。

    第二,歷史記錄中重要的天文現象推斷。由於古人把一些重要的天文現象,與人世間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關聯,即所謂“星象“,這使得古人特別愛記錄一些奇怪天文現象。比如日食、月食、彗星、超新星火爆炸、金星凌日、各大行星排成一線等。現在的天文學對這些天文現象的規律,已經瞭解得比較透徹底,稍做反推便知道史書中記錄的相關事件,發生在什麼時間。有些精準的天文現象,甚至可以幫助我們推出一些事件的具體日期,甚至幾點幾分幾秒都可以推出來。

    第三,考古學的碳十四檢測。許多考古發掘出來的文物,用碳十四檢測,能推斷出大致的時間。而這些文物,往往又會與歷史文獻中的一些記載關聯,碳十四檢測和文獻記錄互相一佐證,便大致可以推斷出來時間了。

  • 4 # 美妙行

    其實這與警察破案的手法是一致的。任何事物是普遍聯絡的,都在發展過程中留下痕跡,只要手段先進,充分挖掘這些痕跡,推斷一個時間是可以做到的。國家十幾年前有過一個文化工程,即斷代史工程,就是這方面的成功實踐

  • 5 # 介之降

    現在說的公元紀年是按耶穌誕生為公元元年為基礎的,古代中國歷史都有詳細編年,有帝王年號和干支紀年,所以能準確知道古代年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三國時期孫尚香把阿斗帶回了東吳,蜀國的命運會有什麼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