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劍閃影
-
2 # 火影第一技師
女人就想收集財寶的龍,但凡閃閃亮亮的東西無一不是最愛。就算現在有名牌包包,女人們都還是再在攀比鑽石戒指。
沒有名牌包包時,女人們攀比的是珍珠,是陶瓷,翡翠。
-
3 # 耀眼觀世界
很榮幸為你解答這個問題。
我認為在18世紀中國的陶瓷可謂是聲名遠揚,在外華人眼中可是堪比現在的鑽石黃金的物品,在當時歐洲如果誰有一箇中國陶瓷碗,那就是比較富的人了。
我感覺兩百年前的女人都是以金銀玉來彰顯自己的地位,身上帶的越多,證明越富有。
我感覺沒有名牌包包時,女人們攀比的是珍珠,是陶瓷,翡翠來攀比的,還有一些其它的等待。
我認為生活中不應該出現攀比炫富的行為,這種行為太浮誇了,有損中國的優良傳統。
-
4 # 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傑
一場由俄羅斯名模發起的“Falling stars”挑戰,在Instagram等社交平臺流行
最初是俄羅斯網友紛紛上傳自己華麗摔倒的照片,表面上看動作很狼狽,但被摔散落出來的都是各種品牌貨
-
5 # 越界說歷史
很喜歡回答'這個問題
在清代,廣州早己與外界有頻繁的商貿往來,1757年隨著乾隆皇帝下令閉關鎖國,僅留粵海關一口對外通商上諭的頒佈,清朝的對外貿易便鎖定在廣州"十三行",開放廣州,有利於增加稅收,"十三行"每年上繳稅銀超過百萬兩,達到國庫收入的40%以上,清政府把粵海關"十三行"作為財源滾滾“天子南倉"。
其間,"十三行"產生了一位世界首富伍秉鑑(1769~1843年),其經營的怡和行資產達到2600萬兩(當時美國最富有的人也只有700萬兩)。
由於當時清政府僅留粵海關(十三行)一口對外通商口岸,幾乎所有亞洲,歐洲,美洲的主要國家和地區卻與"十三行"發生過直接的貿易關係,大量的茶葉,絲綢,陶瓷等商品從廣州運往世界各地。當年"十三行"的繁榮可用"金山珠海,堆滿銀錢"來形容,據記載;1822年"十三行"所處地發生一場大火,大火中熔化的洋銀滿街流淌,竟流出一二里地。可以想象當年"十三行"的華貴景象。
瓷器在外銷產品中歷來佔據很大的比例,其產品除來自景德鎮的青花,五彩和粉彩等品種外,最突出的要數"廣彩瓷"。
"廣彩瓷"因其金碧輝煌,陳列效果佳,特別受到歐洲貴族的喜愛,歐洲很多的候、伯爵等大家族不惜花費大量的金錢,有些顯貴家族還要求在瓷器上印上本家族的族微,不惜重金求一瓷。據清代劉子芬《竹園陶記》記載"海通之初,西商先來中國者,先至澳門,後則徑越廣州,清代中葉,海舶雲集,商務繁盛,歐土重華瓷,中國商人投其所好,乃於景德鎮燒造白瓷,運至粵區,另僱工匠,仿照西洋畫法,加以彩繪,於珠江南岸之河南,開爐烘染,製成彩瓷,然後售之西商"。這些反映了當時的瓷商多從江西景德鎮採購白釉瓷胎運至廣州的河南(今為廣州海珠區)加工,再經彩繪和低溫燒製。
所以200年前(清.嘉慶~道光年間)沒有名牌包包的歐洲女人是以家中有一件中國瓷器(特別是金碧輝煌的廣彩瓷器)來炫富的,若能用廣彩茶具(清.道光年造)來接待親朋就讓別人更覺土豪了。
回覆列表
在18世紀中國的陶瓷可謂是聲名遠揚,在外華人眼中可是堪比現在的鑽石黃金的物品,在當時歐洲如果誰有一箇中國陶瓷碗,就代表這個人很有權利也很有財富,所以在200年前,歐洲女人不是拿包包來炫富,而是拿中國陶瓷碗來炫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