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南唐,建國於937年,亡於976年,歷前主李,、中主李,、後主李煜三世,享國共39年。南唐轄土不過江淮,最盛時也僅有35州,大約地跨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蘇、福建和湖北等省的一部分。五代十國的南唐,這應該是最為大家所知的國家了。皆因那個多愁善感的詩人(詞人)皇帝李煜。那麼,南唐的覆亡真的是因為他嗎?

6
回覆列表
  • 1 # 笑談文史生

    南唐滅亡,真正的原因不是因為李煜。理由如下:

    1、李煜也想有番作為。比如李煜繼承皇位後,才去了一系列富國強民的施政舉措。他減免稅收、免除徭役,與民生息。他重視人才,開科舉,堅持選拔人才的公正和公平。同時,為了提振人心,樹立威信,重用老臣,穩定高層重心。他恢復井田,創設民籍和牛籍,全農耕桑,發展本國經濟。面對強大的宋朝,表面上臣服,背地裡繕甲募兵。這些不難看出,李煜是想有一番作為的。

    2、種種制約,導致南唐滅亡。

    一是對手宋朝太強大。宋朝在後周基礎上建立起來,本身就兵強馬壯,而且人心團結,國力強盛。而李煜繼位時,宋朝不就滅了南漢,已經統一了大半個中國。

    二是李煜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李煜接受時,南唐土地兼併日趨激烈,通貨膨脹嚴重,而且李璟多次發動戰爭,國庫空虛。而李煜想改變現狀又失敗。這都註定了南唐被滅亡的結局。

    綜上所述,南唐滅亡李煜並不是主要原因,主要還是在於這是歷史發展大勢,這是南唐積攢的各種弊病的總體爆發,李煜只是起到了一個“助攻手”的作用。

  • 2 # 七丘維齊爾

    南唐後主李煜是大才子治國和北宋的皇帝才子治國一樣生不逢時才華用對了地方!治國的才華遇到了宿命就是歷史造成了他們的悲劇!但是他們留給後人的詩詞和繪畫藝術都會永載史冊而且佔據最高的位置[玫瑰][玫瑰][玫瑰][祈禱][祈禱][祈禱][贊][贊][贊]

  • 3 # 水煮空心菜

    “詩人誤國”,多麼“浪漫”的觀點呀!

    你是不是看到這個觀點之後,就會不自覺的想要去了解李煜,想要去了解他的詩文,進而可能就想要去了解這段亡國真相……

    你看,這個觀點造成的影響,是不是跟現在特別優秀的營銷文案有得一拼

  • 4 # 守正一燈

    南唐的滅亡是中國由五代十國的分裂狀態向統一過度的歷史必然,是不可抗拒的歷史規律,後主李煜只是剛好出現在這個歷史節點,他的所謂“詩人誤國”只是主觀上加速了南唐的滅亡。

  • 5 # 陌路時光Vlog

    怎麼可能是詩人誤國呢?既然能做出詩,那就說明文化境界很高。南唐的滅亡,是離不開統治階級的原因的,自古以來國家的興衰成敗都和統治者有一定的關聯,百姓安居樂業,自然就能國強民富。紮根於百姓才能長久,否則會起相反的作用。

  • 6 # 道聽途說正野史

    唉!亡國這種事情對己來說是大罪,對敵來講是大業!這是不以人力的意志為轉移的。是歷史的潮流,更是歷史的必然 ,與昏君佞臣其實一點關係都沒有。你要一定說有關係,我也沒有辦法,因為他們都是當事人!亡國之君多了去了,大部分不會寫詩,跟是不是詩人沒有任何關係。崇禎皇帝殫精竭慮,日理萬機,史上公認的敬業君主,在潮流面前不堪一擊!天意不可違!一句話可以解釋所有朝代更迭的原因和必然性!

  • 7 # 貓蛋狗蛋看世界

    一個國家的滅亡有很多的因素,有人為大有客觀的,也有天然的太多的太多,那你說非要因為一個私人,我感覺這個東西肯定是不合理的。

    就像我們說的,楊貴妃難道是楊貴妃把唐朝給滅亡了嗎?肯定是不現實的,所以說有些事。為啦以前藝術效果說得這麼大其實沒有的。有時候誇張的太狠也沒有必要。

  • 8 # 少年的旅行

    南唐滅閩後不能控制閩地,最富的福州被吳越所佔,出海的泉州也被留從效割據,到最後只佔了兩個州,還將國內搞的怨聲載道,國力大損!

    滅楚更不用說了,馬氏雖然滅了,可“老好人”邊鎬被楚國將領打的一路逃回南唐,丟人啊,那場仗更是什麼好都沒撈著。

    總體來說李煜父子毫無識人之名,單看它們派出的將領就知道,正所謂將帥無能,累死三軍,李昪弄下的一點家底都被李煜父子糟蹋了。

    綜上,南唐當時地盤沒多大變化,無法和北宋相比,另外國力早就在兩次作戰中耗盡,等到和北宋打的時候,南唐將領逃跑的、投降的估計是堅守的數倍甚至數十倍(史書大概是這麼記載,除了劉仁瞻等寥寥幾人,看不到誰還沒跑)。

  • 9 # 龍曉樹

    938年,石敬瑭為了平衡勢力,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以此北方屏障轟然傾倒,中原地區無險可守,北方少數名族鐵蹄威威,如入無人之境。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平衡被打破,在冷兵器時代,遊牧民族相對農耕民族有天然戰鬥優勢。加上各種勢力割據,很難形成有效的統一防禦和軍備。從這個角度來說,南唐滅亡是必然事件。

  • 10 # 六安小胡

    一個國家的衰亡不能僅僅歸咎於君主,我們知道李煜的詩很有名,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但是謀臣也很重要,萬曆皇帝20多年不上朝,明朝沒有滅亡,明英宗被瓦剌俘虜,于謙力挽狂瀾,解救明朝於危難,所以單憑小小的愛好誤不了國,有愛好的皇帝多了,有的還在位很久活的很長呢

  • 11 # 文淵閣記憶

    將南唐的滅亡歸咎於詩人誤國,顯然是偏頗的。在我個人看來,倘若在太平盛世,李煜不失為守江山之明君,只可惜生在五代十國亂世,便由不得他了。

    故國不堪回首:由李煜之殤探究南唐滅亡的根源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之死

    宋太祖開寶八年(公元975年)十一月,北宋大將曹彬破金陵,南唐滅亡,享國祚38年。李煜被俘並押至汴京。歷史上,亡國之君被俘,往往封以“昏”、“哀”之號,獨李煜封“違命”。公元974年,趙匡胤兩次召李煜入朝,李煜見勢不妙,藉口推辭,這便成了北宋兵發南唐的藉口。請你做客你不來,教訓你一頓還敢還手,那就封“違命侯”吧。不過總的說來,趙匡胤對他眼中的“翰林學士”是相當不錯,雖然李煜人身自由受限,但是吃喝用度一應俱全,閒暇之餘還能與小周後吟詩作對,把酒言歡。

    江山如畫,不過一副爛攤

    公元937年,南吳齊王徐知誥受禪稱帝,立齊國,定都金陵。939年,改名李昪,定國號為“唐”,史稱“南唐”。保境安民,休養生息,輕徭薄賦,設太學、興科舉。一時間南唐政治、經濟、文化全面繁榮發展,處五代十國之亂,而獨領風騷。

    943年,元宗李璟繼位,好大喜功,輕開邊釁,先後與吳越、閩、楚交戰,烽煙不斷。便宜沒撈到多少,不過總算是捷報頻傳,大國氣象,歌舞昇平,不免洋洋自得。很快噩運降臨,一代雄主周世宗柴榮登上歷史舞臺。公元958年,柴榮三度親征南唐,勢如破竹,唐軍一潰千里。李璟上表稱臣,盡獻江北淮南十四州。同時,去國號,改稱“江南國主”。

    公元961年,李煜繼位,而北周也已改朝換代,取而代之的是更為雄才大略的趙匡胤,等待著李煜的又將是什麼?

    大廈將傾,徒勞的掙扎

    如果再給李煜一次選擇的機會,我想他一定不願生在帝王家。面對岌岌可危的政治形勢,接手這樣一個爛攤子,一切努力註定是徒勞無功。

    公元963年,北宋滅南平,965年滅後蜀,971年滅南漢,而吳越雖滅亡較晚,卻早已對北宋言聽計從。事實上,南唐已陷入四面包圍。趙匡胤有言,“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南唐之亡,只不過是時間早晚罷了。對於這樣的形勢。李煜採取了哪些應對之策?

    國家不幸詩家幸

    五代十國戰火紛爭,朝代更替走馬換燈,亡國之君你方唱罷我登場,有幾人能像李煜一樣青史留名!也恰恰是亡國的特殊體驗,徹底激發了他的才華,成就了他文學史上崇高的地位!

    李煜早期的作品以宮廷生活、男情女愛、靡靡之音為主,並不十分出彩。降宋之後,其作品風格才明顯轉變昇華。詞意哀婉悽絕,言語清新自然。亡國之恨,思國之切,屈辱之深,展現得淋漓盡致。主要作品包括《虞美人》、《浪淘沙》、《相見歡》等。

    在繼承晚唐“花間派”的基礎上,李煜的作品,去除了無病呻吟、字斟句酌的形式主義,通過具體形象,直抒胸臆。更為重要的是,他開啟了詞作的新時代,擴大了詞作選材範圍,豐富了填詞藝術和寫作技巧,推動了兩宋詞作的繁榮發展,提升了詞作的文學地位,對中華文化的傳承發展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

    五代十國簡介

    從唐朝滅亡至北宋立國(公元907—960年)期間,中國北方先後經歷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五個朝代,是為五代。而南方則建立吳、南唐、吳越、楚、前蜀、後蜀、南漢、荊南、閩9個割據政權,加上山西境內的北漢,是為十國。

  • 12 # 有鄰317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說中國無歷史,因為中國所謂的歷史只不過是一個又一個王朝的興亡迴圈而已。

    這種說法是片面的,不正確的,但他也反映了中國歷史上的一種現象:一個王朝滅亡,另一個王朝興起,不斷地興亡迴圈。

    (1)南唐的滅亡,也是這個歷史迴圈中的一環。從本質上來說,南唐的滅亡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大宋,其國運以不可擋之勢向著天下統一而發展。

    他統一了荊南、武平、後蜀、南漢等政權。五代十國的混亂政局基本上得到治理。

    (2)後周世宗柴榮三次親征南唐。

    當年柴榮大兵殲滅了南唐所有淮上精銳水軍,直搗長江。長江以北的半壁江山都歸後周所有。淮南一失,南唐的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南唐每年還要向後周進貢,財政早已赤字,增加賦稅,又激化了階級矛盾。

    而這是李煜的父皇李璟留下的爛攤子。

    (3)李煜繼位之後,南唐已經風雨飄搖。他即使是勵精圖治,整頓軍紀,與民休息,但這只是暫時的,多活幾年,滅亡的趨勢是必然的。

    李煜屬於文藝型帝王,他熱愛藝術,尤其是詩詞,他是一非常有造詣的文人。

    李煜生性寬恕仁慈,好生戒殺。他不熱衷於政治,更不喜歡戰爭。他死後,江南人都為他哭泣!

    (4)公元975年12月,金陵失守,李煜奉表投降,南唐滅亡。第二年,李煜被押解到汴梁,一國之君成了階下囚徒。

    囚居期間,他創作了大量詩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千古絕唱血淚史。

    因此,南唐滅亡是歷史的必然,絕非詩人誤國!詩人只能一聲長嘆!

  • 13 # 簡秋彌生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銷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每次提到這位南唐後主,就會想起他被迫投降大宋,外面消殺一片,他在皇宮裡一點辦法沒有,對著宮女們哭天抹淚。

    李煜作為帝王,他是亡國之君,曾因為風花雪月的生活飽受後代人們的非議。

    作為詞人,他以自己纖弱的氣質、細膩的筆觸創作了大量優質作品,贏得了“一代詞帝”的美名。

    但他可能是最有爭議的帝王,但從歷史的走向來說,南唐的滅亡是大勢所趨,李煜只是“背鍋俠”,就是因為他的詞太好了,而且趕在了這個歷史時刻,所以才被後人誤認為因為他寫詞,而滅了國。

    無奈登基

    南唐,是唐末藩鎮割據、社會動盪中誕生的第一個江南政權,開國帝王是李昪,繼位者分別是中主李璟、後主李煜。

    中主李璟有十一個兒子,李煜原名李從嘉,排行老六,他的三哥、四哥、五哥早早夭折,二哥於951年去世。

    按理說,大哥李弘翼應是太子,但是李璟希望“兄終弟及”,想讓自己的弟弟,李璟他們的叔叔做皇帝,太子李弘翼不滿意,毒死了叔叔,但是也許是惡有惡報,李弘翼自己也身染重疾不治而亡。

    毒殺事件一結束,李璟當機立斷,立排行老六的李從嘉為太子,改名為李煜。

    李煜的弟弟老七李從善果敢、老練,很多老臣推薦李從善做太子,但是李璟不敢再改變“立嫡立長”的規矩了。

    於是李煜就成了南唐的新一位國君,可以說,他從來就沒有當皇帝的心,一心只在詩詞歌賦上,一個無心稱帝的王子,卻被駕到皇帝的位置上。

    弱勢已定,難轉乾坤

    李煜繼位的時候,南唐的半壁江山已經納入中原,大宋統一的趨勢已經非常明確。

    李煜有心圖治,但是去無力迴天。

    他心裡越來越明白一個事實,那就是:早晚有一天,自己的南唐會被大宋吞噬。

    於是,他只能靠不斷的用鉅額供奉來獲取片刻短暫的苟安。

    他抱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態度,趁著有限的機會,盡情享樂。

    他把大量的時間、精力,都放在了享受生活中。

    李煜那時最喜歡的是和大周后、小周後創作曲目、填詞,歌舞昇平,這是一種對無奈現實的逃避行為。

    就是因為這一點,後人才說“寫詩滅國”。

    大宋戰略目標:先南後北

    大宋“先南後北”的統一政策是趙匡胤在一個雪夜和宰相趙普定下的,這對於大宋來說是一個基本國策,不管是不是李煜,南唐都是要被滅亡的。

    李煜961年繼位,後周已經被趙匡胤建立的大宋取代。

    974年,趙匡胤發兵滅南唐,六路大軍,何為南唐都城金陵。

    大宋與南唐以長江為界,大將曹彬率領水軍,沿長江一路暢通而下。

    975年2月-11月,大宋軍隊持續九個月圍困金陵,李煜堅決不肯投降。

    11月27日,大宋對金陵發起了全面進攻,金陵失陷。

    此時,李煜率眾臣奉表投降。

    976年,李煜被送往開封,從此做了大宋的“臣子”。

    李煜的最後投降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君臨天下和國滅家亡他是能夠分得清的。

    我個人的觀點是,李煜首先沒有做君王的心,也不具備做君王的能力;

    再者,大宋與南唐的實力相差懸殊,大宋統一天下的戰略目標不可改變。

    所以,李煜只是一個被迫“架”到皇位上的皇帝,在歷史必然中,充當了一個亡國之君的角色。

    ------END------

  • 14 # 阿邦行走在文化長廊

    南唐後主李煜,確實一個亡國之君。

    但是,說他由於是一個詩人,確切的說是一個詞人,導致了亡國,就有些牽強了。

    畢竟,為了南唐能與北宋抗衡,李煜還做了不少工作!

    國力潺弱。

    人心渙散。

    但是,李煜還是採取措施,實行改革,大去頹廢之氣。

    A,重用賢臣,能臣!

    B,大力推舉科舉考試,選拔人才充盈各個崗位!

    C,發展農業,減租降賦,經濟得到了發展。

    D,加強邊境工事,提防北宋入侵!

    可見,李煜還是做了不少工作的,寫詩詞只是娛樂罷了!

    但是,面對北宋入侵,南唐上下堅強的抵抗,還是以亡國結束了。

    因為,彼此的實力懸殊太大了!

    其實,這跟李煜是不是詩人沒多大關係。

    南唐,跟北宋沒有可比性!

  • 15 # 智者山水

    南唐滅亡,難道真是詩人誤國嗎?

    詩家杜牧在他的名篇《泊秦淮》裡,有這樣的詩句;“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多少年來,人們把這首詩和詩所涉及的內容聯絡起來,探究南唐滅國的根源,有人把南唐滅亡的原因坐實在南唐最後一位皇帝詩人李煜李後主身上,原因是, “禎明初,後主作新歌,詞甚哀怨,令後宮美人習而歌之。其辭曰:‘玉樹後庭花,花開不復久。’時人以歌讖,此其不久兆也。”《隋書五行志》。在後人眼中,李煜的《玉樹後庭花》就是南唐滅亡的亡國之音。

    其實,歷史是任何一個國家的滅亡都有其客觀必然性,南唐也是一樣。公元 935年,經歷了“安史之亂”的大唐走向衰落,南吳睿帝加封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孫徐知誥為齊王, 937年,徐知誥建立齊國; 同年十月,徐知誥受禪稱帝,國號"齊", 939年,徐知誥恢復李姓,改名為昪,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南唐繁盛時有35州,跨今江西、安徽、江蘇、福建、湖北和湖南等省,控制淮河以南廣大地區。人口約500萬。經濟較發達,文化繁榮,"比年豐稔,兵食有餘",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是中國經濟文化繁榮、科技進步、對外開放程度較高的地區。公元960年,北宋建國並開始統一大業,974年,北宋攻打南唐,並於次年攻破其首都南京,南唐宣告滅亡。

    南唐偏安南京39年,當時的中華大地處於“五代十國”的紛亂時期,人心思變,風雨飄搖,歷史發展的大勢是中華民族的統一,“五代十國”最終都走向大宋的統一,何況一個“南唐”?從文化看,《全唐詩》錄入詩人26529名,其中不乏李白,杜甫這樣詩仙,詩聖級的文人,說南唐是詩人誤國,是高看到了南唐文人,但人們對李皇帝的不滿卻是事實。據記,李煜善文詞,工書畫,知音律,卻不懂政治。其《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確實寫得不錯:“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其《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也不失為千古絕唱:“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其實,南唐滅亡除了歷史大勢力,還有比文化更重要的政治和經濟因素。政治上,南唐的黨爭有名,官宦結黨,南北結黨,文人結黨,門生結黨,"高位重爵,推與宿舊",使南唐失去了政治上的穩定和清明;經濟上,收支嚴重失衡,淮南戰役使南唐失掉了國家重要的鹽產收入,每年還要向中原大量進貢,重稅政策,發展到“鵝生雙子、柳樹結絮”都要徵稅。老百姓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一個在政治上走向混亂,在經濟上走向枯竭的國家走向滅亡是必然的,絕對不是文人所能左右的。

  • 16 # 詩泉虎詠

    南唐被宋滅,相當於風流文人和老將兵痞鬥力,勝負一目瞭然。

    李煜老子,就迂腐,軍事一竅不通,被後周打得二次割地稱臣。

    到後主本人,己經到帝三代,更是政治軍事一塌搬塗,靠詠詩作詞和宋軍鬥不成。

    上行下效,手下得寵的全是幫酸儒,武將被打壓處死,像樊若水那些精通水文等一技之長的才士得不到重用,叛唐投宋,為敵所用。

    所以,南唐屬於君昏臣散、將卑兵弱,如同秀才抱金磚上街,根本不具備亂世生存的條件,被宋朝吞併是必然的。

  • 17 # 提璇

    我覺得不是。

    南塘皇帝個個有才,不僅僅是詩人,還都是藝術家。他們對百姓都很好,他們都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昏君。南塘之所以滅亡,我覺得有皇帝缺乏野心的原因,也有大宋太強大的原因。

    藝術家當皇帝,他怎麼會想著開疆拓土,怎麼會想著壯大軍隊,怎麼會想著統一天下?就像李玉《破陣子》裡面說的:

    鳳閣龍樓連霄漢,

    玉樹瓊枝作煙蘿。

    請想,這樣美的環境,這樣富足的生活,皇帝怎麼能有野心?

    而北方則不同。後周與後漢征戰多年,後來取代的趙匡胤也是馬上打天下。他一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就表明了他的野心,也彰顯了他的強大。

    其實和指南唐,後蜀也是因為偏安一隅,環境太好,生活太好使得皇帝沒有野心,只知道玩,結果,大宋打來,只能投降。

  • 18 # 8天天好故事8

    趙匡胤在安定南漢後起頭擺設滅南唐,他從在南唐佈置的特務小長老得悉南唐最能征慣戰的上將即是滅閩時降服佩服南唐的林仁肇,因而趙匡胤略施反間計便使李煜殺掉了林仁肇,在覆滅掉最大的要挾後趙匡胤便派十萬雄師南下伐唐,李煜嚇得只能連連上書表忠心,說本身樂意削去唐國的名號,改稱江南國主,但是這一切都沒法反對趙匡胤的攻勢,南唐固然兵力疲弱,所幸有長江天險,加上水軍尚存必然戰力,以是趙匡胤固然來勢洶洶,卻也不克不及何如,此時南唐的一個不得志的墨客樊若水向趙匡胤獻計搭設長江浮橋,趙匡胤採用後不久便軍臨金陵城下,滅掉了南唐。

  • 19 # 遊歷往事

    這個問題首先要怎麼看待詩人問題,如果是隻是單純的作為一個詩人的話,那麼其實問題不大,這是中華文化的傳承,沒什麼太大問題,如果作為一個帝王的話,那就有問題了。何為帝王,李煜顯然是不稱職的,自古帝王難當,愛江山更愛美人,這句話只能在童話裡,如果作為一個帝王不去思考國家的發展,人民的生活,只考慮自己的興趣愛好,那麼這個帝王絕對治不好國家的。所以帝王一直是孤家寡人的,就需要有點寄託,比如作詩,紅顏知己,畫畫等等,時間久了自然就疏遠朝政,上行下效,臣子們為了投其所好,風氣就開始盛行,自然也有些忠臣,但是忠言逆耳,有多少帝王能聽進去呢?加上身邊的一些寵臣之類的,說一些阿諛奉承的話,皇帝自然就飄了,越來越疏遠那些忠臣了,所以南唐的滅亡不一定是詩人,但是有這個因素在。

  • 20 # 滄海任我行

    一個國家的滅亡,有多種因素,不能單單怪到詩的頭上。

    因為寫詩就能亡國?笑話。

    “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曹操是詩人,他的文治武功,無人能及。

    南唐李煜,本就不具備做皇帝的雄才大略。命運的安排,把他推上寶座,但他昏聵無能,不具備政治才能,任用奸邪,自毀長城,最後落的個“垂淚對宮娥”,又能怨誰能呢?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有才有德者才能居之。而皇位世襲的制度,註定每個王朝必定最終會走向覆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孩子怎樣打扮既日常又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