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IoT數字科技時代

    垃圾分類看似舉手之勞,但實際操作難度卻很大:看起來特別乾的餅乾是溼垃圾,溼了的貓砂卻是幹垃圾;小龍蝦殼是溼垃圾,螃蟹殼竟然又是幹垃圾。自從開始推進垃圾分類,上海人民每天都要經受老阿姨的靈魂拷問:“儂是什麼垃圾?”

      不止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城市也紛紛加入到推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隊伍中來。而2019年6月25日,《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提請十三屆全華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垃圾分類全面推廣為時不遠。

      萬物皆可AI 垃圾也不例外

      隨著垃圾分類的推行,市場上相關產品迅速走俏,就連平時九塊九包郵的垃圾桶也“身價倍增”;售價接近1600元的垃圾粉碎機,由於能夠直接粉碎難以區分乾溼的廚餘垃圾,竟在網購平臺上賣斷貨。對此,有不少人提出:是否能夠利用AI攝像頭助力垃圾分類?

      實際上,這一想法在國外早已實現。例如加拿大有一款名為Oscar的垃圾桶,透過一個顯示屏和AI攝像頭幫助使用者識別並投放紙張、廚餘、容器等垃圾;美國丹佛市則開始用智慧機器人,採用人臉識別和AI技術進行分類,最終用蜘蛛狀機械臂拾取特定垃圾。

      視覺識別技術大有可為

      垃圾分類的難點主要在於歸類不同特徵的材料,程式性較強,因此智慧檢測、機器視覺等技術大有可為:

      對於飲料瓶、金屬、電池、玻璃等垃圾,可透過攝像頭抓拍,實現智慧識別並預警;紙製品和紡織物等可以依據平均密度和體積等屬性設定預警線,來判斷其類別;而人臉識別技術則方便居民投遞垃圾,記錄積分,減少亂扔亂倒行為,提升參與度和認知度。

      落地應用前尚需克服許多難題

      這是不是意味著,利用AI攝像頭和識別技術進行垃圾分類就可以一勞永逸?沒那麼簡單。

      在日常生活中,家庭垃圾一般會統一裝進垃圾袋,攝像頭無法將垃圾袋依次開啟,而要求居民一件一件分開扔則更加難以操作。在某些地區,會將不同垃圾裝到不同顏色的垃圾袋中,以便攝像頭識別。但這種做法也難以真正解決問題,原因在於人們完全可以將垃圾混裝到這些垃圾袋中。至於是否能用透明垃圾袋直接進行視覺檢測與分類,則需要更多資料與實驗來論證其可行性。

      即便能夠順利檢測,也需要配合其他措施將人為扔錯的垃圾放回正確的垃圾桶。倘若運用人臉識別和大資料分析,則又涉及到老生常談的大眾隱私問題。

      結語:在各種政策和環保理念的倡導下,垃圾分類確實是一個值得重視、應用“智慧”的場景。國內目前也已有不少面向B端和G端的智慧廚餘垃圾收集箱。但在垃圾分類全國推廣前夕,還需要進一步提升智慧水平,以適應“狀況百出”的現實。

  • 2 # 實用分享者

    AI垃圾分類可以實現,但是使用人群不是單個家庭,而是在社群,之前的智慧社群也在普及中,未來可能會加入AI垃圾分類

  • 3 # 百里說感情

    Ai可以實現幫助使用者明確垃圾的類別,指導垃圾分類。它可以識別你手中的垃圾,並告訴你如何妥善處理它們。比如,你拿著一個餐盒,它會告訴你把剩下的食物扔進廚餘裡,然後把盒子扔進其他垃圾桶,如果做對了,它會告訴你做對了,做錯了就提醒你犯了錯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茅臺迎賓灑適合怎樣品味的人?價位如何?